計安平去年大半年跟著老張維修城牆,後來又把工隊拆分外包給別人,建安居坊、賣吊車、水車、火桶、訂風車、等等……過手了不少錢。
但是成本、各項人員開銷、買鋪子也花了不少錢。
但是老張真沒虧待計安平,到年底的時候維修城牆這塊分了她三百多兩。
一開始計安平到工隊幹活就是被收留的,後來她出各種招數幫老張招人,想辦法提高施工進度,這些都沒跟老張算錢,一直按照大工的錢拿工資的。
兩人都沒說什麼分不分錢的話。
後來買鋪子賣東西,兩人才重新談了分配方案。
城牆的錢,成本什麼的老張一個人擔了,額外分了計安平三百多兩。另外買鋪子,老張出的錢,算了計安平一半的份額。
後麵老張負責搞定關係及山上伐木的事,計安平就負責人員管理和店鋪銷售,所得兩人對半分。
當然計安平想的什麼風車水車之類的,兩人分配比例上計安平更多一些。
老張沒虧待計安平,計安平也沒對不起老張。
大半年下來,計安平差不多攢了七百多兩,她大部分換成金珠藏了起來。
這個世界有錢莊可以存錢,但是存錢還要收費。計安平沒有到巨富的程度,舍不得那些手續費。
老張也藏了不少現錢在身邊,計安平也是看她這麼幹才學著的,兩人算是心照不宣,盡量不同時長時間外出。
這次回來,計安平就帶了二十顆金珠,差不多二百多兩。
她沒跟父母說自己掙的實數,就說還行,能掙點錢。
計明之、趙秀心看女兒大半年掙了她夫妻兩個十幾年掙的錢,總算把勸女兒留在家裏的話咽了回去。
計相才去年在城裏縣學上學,僅僅下半年就花了二十多兩,不僅把官府發的六兩銀花完了,還借了同學不少錢,後來沒錢還,去“金繡坊”兌了十幾兩,回來計明謙夫妻去縣上鋪子補上的。
就這,一大家人還是交口稱讚女兒\/孫女讀書好,朋友多。
聽說計靈兒似乎在想辦法要把兒子計儀心說給金小姐做侍君。
也是看到女兒拿回來的錢,計明之才下定決定要闖一闖,如果沒有這個錢打底,她也是不敢下這個決定的,拿全副身家出來冒險的。
計安平的錢她夫妻兩個沒要,讓女兒自己收著。
趙秀心這次收下了女兒的錢。
他的頭麵首飾家當以前就賣了不少。
一開始他對金錢沒什麼概念,對計家又滿懷感激,就拿了不少出去。這麼多年下來,兩口子對老家人都心冷了,計明之也對夫君感覺不好意思,剩下的一點東西死活不讓動了。
這次要買鋪子,兩家擠一擠,勉強也能湊齊,隻是湊過之後,兩家手頭就真沒錢了。
“這錢我先收著,不一定要用。”趙秀心拿著女兒給的金珠,掂了掂,多少年沒拿過這麼多金子了。
計安平揮手,“隨便你們。這錢我給你了,我就不要了。”
計明之、計明亮跑了跑關係,還真托人搭上了線,最後談好四百六十兩成交。
隻是寒冬時節,雜貨鋪老板一家又是外地人,得待到開春才能走。
正好春節裏,縣裏官府都放了衙,得過了十五才能開印,所以都等著開印才去辦文書,到時錢貨兩清。
最後計家這四百六十兩,除了之前的三百四十兩,計明之家左鄰右舍湊了五兩,計明謙又送了四十兩,秦鳳子回爺家拿了四十兩,趙秀心到當鋪當了幾根頭飾又湊了二十兩,林先生聽說後,還湊了十兩銀子過來……
計安平原先以為爹娘不會收林先生的錢,想不到兩人還真收了。
真是裝到底了。她暗想。
計明之夫妻兩個商量過後還是決定不用女兒的錢,隻作備用。
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人來送錢,隻是被趙秀心給擋回去了,連門都沒讓進。
計安平陪著金文豐在鎮上的主幹道上走了幾分鍾,兩人都尷尬得要死。
好不容易金小姐上了馬車,計安平忙不迭地跑回家。
一進門趙秀心就問她倆聊了什麼。
幾分鍾時間能聊什麼。
計安平還得從腦海裏抓點內容出來,“爹,你剛才是不是有點過份了,張著手就把人往外推。”雖然趙秀心不動手,她就要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