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彎彎曲曲的過程中,清清溝水流過的地方遇到陡坡便形成瀑布,瀑布下又因水流長時間的不斷衝刷,便形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水坑。
水坑裏及流下去的溝水裏,透視著水底裏有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青石塊、朱紅石塊、暗綠石塊及包含著這些石塊顏色的細小、細圓的砂礫。
特別在雨季漲水衝刷後,這些瀑布裏及周圍的泥土被水又衝刮去一層,裸露大麵積很滑的泥土,這就是小城特有的很粘的沾土,沾土的顏色呈黃白、煙灰還有橙紅,再加上溝水兩麵長著茂密的雜草,溝底中上部四周環條形布局的土壤又為暗紅色,這樣讓橋以下窄窄的溝壑,冬天有枯黃的雜草綠中帶黃,夏天有茂盛的雜草綠中帶翠,再配上溝底周圍斜坡地上的大樹及農作物的顏色隨四季的變換而變化,在這些的陪襯下,整個溝壑的四季非常的美麗又生動。
喜歡在溝壑裏玩水的二丫,老會用眼晴盯著這些瀑布下被濺起的水花在水坑中盤旋後,打著旋又順著水勢歡跳而向下流淌去,她知道流淌下去的溝水一直南下彙入南麵的那條河,那條河叫薑家溝。
因為有橋,橋下的溝壑裏有水,夏天自然而然成為四周住戶裏的孩童們玩水的天堂。
時常在這玩水的二丫,會站在溝邊看這個呈倒八向兩邊往上散開的倒八字的溝底,再仰頭看那常常呈灰霧色的天空,她有點像坐在溝底的青蛙。
她又再閉眼慢慢感覺,順溝從下往上漂移的潮濕空氣,隨著冷風輕輕掠過她裸露在外的肌膚,讓她感覺冰冰涼涼、悠悠柔柔。連溫暖的鼻子也不斷貪嗅那清新又冰涼的味兒,讓它們沿著鼻腔透蝕心肺,慢慢的一點點一點點置換出帶著朝氣的熱息。突然,一個冷顫從心肺急爆,最終在鼻腔中炸出的一個響亮的噴涕後,脊背也就開始茲茲發涼,一股不由自主的冷從她的感覺末梢神經開始,完完全全被裹住,這不病才怪。
接著不時從灰嘰嘰的天空中,飄飄揚揚而落的細雨如毛發尖,伏在黑色的頭頂,形成白色的珠霧,一邊慢慢堆聚,一邊慢慢融化,浸潤每一絲發尖到發跟再到溫熱的頭皮,用那柔柔的濕氣,用那冰涼冰涼的溫度,吸髓所有的熱量,再慢慢化翼成水,一綹綹往下,繼續親吻溫熱的額頭、雙頰,還有那帶著熱浪的雙唇,冷…冷的激情終於在顫栗中爆發,就像發情過後的公獅,帶著全身的冰冷,逃躥著逃離這地方,重找那團溫暖的熱氣。
這溝壑不僅有激情,也有實實在的土地,這些地全是周圍農戶的自留地,地從溝壑底向兩邊放射斜陡上去,隨著向上的斜度一環扣一環,一坎連一坎。在二丫映像裏,每塊地中零零星星的種植著不一樣的漆樹、梨樹,從粗壯的樹幹與高度來看,它們已經存在了好久好久,不然也就不會那麼粗那麼高,存在得安安靜靜,從未有人想移出他們。
地裏除了這些樹,還在剩下的空間中,又穿插著種有玉米與油菜,油菜不連片,當然在開花時這一環黃,那一塊黃的,起調色的作用,調節這樣的氣候裏也有視覺上的溫馨。
橋這裏下溝壑的路,在橋洞口的兩邊沿徹橋的石牆跟往下,各有一條小道連接中山路,小道很陡,它也是附近住戶從這下橋洗東西的路,是下溝壑的人常時間踩踏的一條便道。
橋靠溝的邊上,有石條做的圍欄不算高,寬大約三十公分,二丫經常整個上半身趴上去,瞰望下邊洗東西的人。
她經常會下去踩水、玩水。
踩水、玩水過後,自然打濕衣褲,總被奶奶用細竹條抽打小腿與屁股,昨天被打的印還沒消,今天又忘了,又下去繼續玩。
這是二丫家住的周圍環境,在小城一說橋邊就知道你住哪周圍,那周圍在二丫眼裏也是最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