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集 文才和霸氣並存的人
當年,趙黎平也是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人,在電大學的是中文專業,業餘時間他經常的挑燈夜戰,開始靜心寫作。
有嶽父做靠山,自身能力又強,帥氣硬朗的小夥子趙黎平能一路升遷,那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1990年,他調至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擔任刑偵處副處長。
也就是在當上副處長之後,他手裏有了權力,自身也發生了變化。
他以文學開路,演變成內蒙古警界的“明星大腕兒”,自己號稱“文化政客”,筆名是“槁木先生”。
在1998年,他加入了中國作協。
幾年後,趙黎平擔任刑偵處處長,接著是公安廳黨委委員、辦公室主任、副廳長等職,2005年擢升公安廳黨委副書記、廳長。
“如果沒有文學,腦子裏整天考慮的就是業務,或者法律條文,那根本沒意思。我係統的學過中文,這對我受益很大,之所以有我的今天,如果說我還能幹點事的話,跟學過中文有關係”,趙黎平曾經這樣謙虛的說。
在2009年的一次網絡訪談中,趙黎平回顧自己學中文的經曆,稱學習中文對當警察很有好處。
他寫過多本長篇小說,還發表過詩集、散文,其中,電視劇劇本《王陵疑案》、雜文集《大夢誰先覺》分獲1995年全國“五個一”工程最佳圖書提名獎、內蒙古“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趙黎平的升遷速度仿佛開掛般平穩,這裏麵有他嶽父的功勞,但更多的時候還是他自己爭氣,懂得把握局勢,抓住每一個機遇。
除了公安廳廳長的身份,趙黎平還兼任了內蒙古公安文聯主席,全國公安文聯的理事,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的常務理事,內蒙古通俗文藝研究會的副主席。
他的好口才或許跟他的業餘愛好有關。談到趙黎平,曾經的下屬對他還有印象:“他是公安廳的老人了,為人挺好,就是有點傲氣。實實在在地講,這個人很有才,辦事也很穩妥。”
有才是很多人對趙黎平的深刻印象,有人回憶說,趙黎平的口才非常的好,“講話十分具有煽動性”。
他還舉了個例子:“他(趙黎平)2012年卸任的時候,給公安廳的工作人員做了最後一次講話。沒多大的官腔,聽那口氣,就是作為一個工作了很多年的老警察,在跟小兄弟們談心。
他當廳長7年,不少人都是在他當領導的時候成長起來的,聽著他的講話都有些舍不得他走。他說完後,全體公安廳的人都自覺地站起來給他鼓掌,鼓了好幾分鍾呢。”
與他的有才緊密相伴的,是他的霸氣。
趙黎平主理內蒙古警界7年,很多人對他的印象就兩個詞,“強勢”和“霸氣”。
2005年,趙黎平提出了打擊刑事犯罪“速決戰”概念,要求難度小的一周內破案,難度中等的兩周內破案,難度大的四周內破案。
2009年,他高調介紹了“草原110”機製,即借助無線電通信係統,把對講機配備到每個牧民家庭,24小時開機,有事可以隨時呼叫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