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前麵一片樹林橫在麵前。此時陽光明媚,如同前日一般,光線透過已經不是那麼茂密的枝葉灑在地上,一條條光束,斜立在林間,倏爾傳來一兩聲鳥兒嘶鳴,稍顯淒涼。一老一少在林間不緊不慢的走著,踩在厚厚的落葉之上,發出簌簌之聲。
忽然小尹滿麵笑容的衝著老者開口問道:“爺爺,那你想好在哪兒了嗎?不然就在山坐山吧。”
老者一聽扭頭望著小尹,眉目間閃過一絲狡黠,道:“那兒也不錯,反正我也沒錢了。”
小尹一聽這話,立刻興奮起來,急忙說:“那我們現在就回去山坐山吧,順便選個好地方。”說著便推攘著老者掉頭往回走。
隻聽老者抱怨道:“你這丫頭,這麼著急作甚——”,“哎!好吧好吧,先去看看有什麼地方好選。”
一老一少順著來時經過的山間小路,一路往回走,不久之後便到了,那被兩人成為山坐山的地方。
原來此處的確是一處美景,山間有一汪碧泊,湖邊緩緩平地之上,卻有高高拔起在一座山峰,鬱鬱蔥蔥,而這座山峰卻好似在腳下的山峰之上而生,怪石嶙峋,千奇百怪,如妖孽,如鬼魅。鬼斧神工,藏在鬆柏之間,隱隱可見。湖邊的這塊空地雖有些巨石散落其間,卻是山間難得的一塊寶地,此處水草茂盛,卻不如其他之處全是亂石,種不出瓜菜,而此處卻有一大片沃土,還算平整,隻不過野草叢生,細細看來,也別有一番滋味。
老者四下望了一眼,變選定了這裏。
此處是在一個高地之上,放眼望去,整個湖泊可以盡收眼底。湖水清涼清澈,波瀾不驚,四麵景致倒映在水中,連蔚藍的天空白雲也括了進去,靠近水麵,探身望去,竟如臨深淵一般。湖泊四麵環山,峰巒連綿,翠綠欲滴,遠處的層層山巒籠罩在薄薄的雲霧之中,再加上水麵上時而泛起的薄霧,的確如人間仙境一般。
幾日之後,這山間的空地上豎起了兩間茅屋。雖說這兩間茅屋大小不一,看起來像是隨意搭建之作,但細細看去,卻有可圈可點之處。原本這山間成才的樹木本就不多,且大多都帶著曲折,而這茅屋卻將彎曲的木材用得恰到好處,比如在牆角處,屋頂轉折處,借著木材本身的彎曲順勢而為,著實讓人折服。屋頂的茅草,卻也經過一番甄選,雖說長短不一,但排列起來,卻別有風趣。半人多高的籬笆圍成一個大圈,把那兩間茅屋也圈了進去,順勢還圈了一片空地,籬笆上的樹枝,有些還帶著嫩葉,長長的籬笆遠遠望去,竟還帶著綠色。院中是一座巨石,頂部卻被削平,當做石桌之用,周圍三四塊稍矮一點的石頭,想來便是石凳了吧。石桌旁新墾了一塊空地,已經澆過水,卻不知種的是瓜菜,還是花卉。
此處地處偏僻,少了些人氣,但泉水處處,還有一汪碧水相伴,蔥翠滿山之令人沉醉的美景卻到處可見,的確讓人流連忘返。而不遠處就是大川易水,出玉山而東去,滔滔入海。
這山坐山美景雖也不少,但比起玉山來,卻是小巫見大巫了。
玉山方圓八百裏,峰巒無數,能算得上山峰的,隻有區區十六座而已。玉山以險聞名,座座山峰如刀劈斧鑿一般,泉水瀑布隨處可見,怪石嶙峋,其間多鬆柏,古樸蒼勁,恐有千年之餘。座座山峰高聳入雲,霧氣繚繞,不知者以為神仙洞府。加之民間流傳神仙之說,更有甚者還看到有人自天而降,禦空而起,更以為神仙在世。
人道是:“玉山美,美不在山,在水;玉山幽,幽不在靜,在動。”
玉山美景七十二處,為天下所知的卻實在不多。世人所知寥寥,大多都是道聽途說,或是名人傳記所載。自玉山被修真之人所占以來,已逾一千七百多年,征戮殺伐,屢見不鮮。至今仍令人難以忘懷的莫過於二十年前的那場人禍,玉山腳下屍橫遍野,慘不忍睹,拜火教門人幾乎傷亡殆盡,而玉清門也元氣大傷,此後天下便風起雲湧,動蕩紛繁,殺伐之行日漸增多。
後人詩雲:巍峨玉山十六峰,正道仙家據其中。一朝拚得肝腸斷,十年養晦未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