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虞兮虞兮若奈何(2)(3 / 3)

地獄裏的生活久了,你也便漸漸的熟識了這裏的每一個人。不像在活著的時候,在人世的時候。地獄的人們幾乎每一個人都互相認識。盡管這裏的人口是這個地球上曾經活過的所有人的總合的一半。也如同在人間,其中的一些人與你成為朋友,一些人成為你的仇敵。地獄之中,我最好的朋友是如下幾個:孔子,莊子,盡管他們之間並不怎麼融洽,可我和他們的關係都還不錯。那個耶穌吧,也是與我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社會關係,彼此接受而已。

每每下午無事的時候,吃過中飯沒有靈感可讓我寫作的時候,我會和孔子一同去喝酒聊天。這時候我才發現地獄裏卻也比人間少了許多的限製。我至少可以不再受時空的限製,我可以與長我三百歲的一個老頭子聊天。

孔子絕對是一個理應上天堂的人,我在進一步與他接觸認識之後,這是我得到的一個結論。這甚至讓我覺得再不為自己下地獄而感到難過與委屈。孔子都下了地獄,他那麼值得上天堂的人都下了地獄,我又有什麼可惋惜的呢?

在與孔子此後一千多年的朝夕相處之中,我慢慢地發覺,我成了最了解孔子的人。我不知道他是否如此認為,但我堅決的做如是想,我認為我比他那些所謂的弟子,什麼孟子,朱子,程子,更加了解他。當孔子對我說了一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時候,我忽然記起了耶穌第一天也是唯一一次與我談話的時候也說到同樣的句子,耶穌當時對我說:你理應下地獄,我的父的眼睛是明亮的,因為你違背了,你生前的行為違背了我父的金科玉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Goldenrules)。我驚異於這些並非浪得虛名的聖賢們確有超人之處,那即在於他們是如此細微的了解我們的人性,又是如此的簡單明了。自從我聽說過那句話之後,我一直在迷惑,迷惑於我所不遵從的Goldenrules,日夜的琢磨著為什麼上帝的金科玉律要讓我也來無條件的執行呢?

可是這也不多說了吧,孔子成了我的好朋友,他是一個值得進天堂的人。就算按照耶穌說的吧,那麼孔子也算是把這個金科玉律做到極致了,那為什麼他還是要下地獄呢?我卻偏偏不去問耶穌,我要自己去尋求答案。我在地獄裏已經擁有了無限的歲月,超越了時空,我有的是時間去等待,去觀察,去發現真相,然後還給耶穌一個大大的諷刺,而讓他無話可說。

如果用一句話評價孔子這個人,我覺得他自己的一句話倒是非常的貼切,他說:智者利仁,仁者安仁。他呀,就是那種仁者,他從來不是因為要從仁中獲取什麼好處,撈取什麼利益,而行仁的,他甚至從未思考過這樣做是值得去做才去施行仁的,他的一顆心就是充滿了仁,充滿了愛的。他不像耶穌,所以當耶穌說,愛你的仇敵,因為愛你的親人人人可以做到,你又想得到什麼好處與補償呢?這時候,我就大聲的斥責起他來,我立馬寫了一篇文章叫做《為利而行的仁為真仁乎》,來批判他那種虛假的功利主義的愛,當然,那篇文章也獲得了一定的反響,也同時為我掙得了一點銀子。我去和孔子、莊子他們一起吃了一頓飯,喝了一次酒,花掉了。

地獄裏每天都是新鮮的,因為每天都要進來一些新麵孔。他們正像我當年闖入地獄時的樣子,慌慌張張,還不熟悉這裏的一切,還懷著不服氣,還懷著怨氣,到哪裏還要假充一下老大強悍的樣子,他們甚至還不知道現在地獄裏已不分什麼老大老小了,也不興什麼打打殺殺了。他們甚至不知道我這個賣弄文字的人就是他們曾經為之熱血沸騰,還寫詩著文崇拜過的大英雄項羽。我隻注意到一個女子,叫什麼李清照的,那真是我的隔代知音呀。我本來要與她打個招呼的,可是她也許不會相信我了,我重新打量了一下現在的自己。我看著自己不潔的身體與淩亂的頭發,你知道文人都是這樣子,被太多的美酒和香煙弄壞了健康與清爽,我想告訴她我就是她所尊崇的項羽有點太讓她失望了吧。於是我止住了自己的衝動,沒告訴她我就是那個頂天立地的漢子,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