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天生是鳥兒們的敵人,殺起鳥兒來決不手軟。他把那些鳥兒從網上摘下來時,順手就捏斷了它們的脖子,扔在腰間的布袋裏。那個布袋在他的胯下鼓鼓囊囊地低垂著,他的臉上蒙著一層通紅的陽光。我沒有親眼看到過我爹捉鳥時的樣子,但我的腦子裏總是浮現出我爹捉鳥時的景象。我爹捉鳥,起初是為了自己吃。小時候他就會弄著吃,聽說是跟著叫化子學的,找塊泥巴把鳥兒糊起來,放在鍋灶下的餘火裏,一會兒就熟了。把泥巴敲開,香氣就散發出來。這樣的香氣連我奶奶也饞,但她信佛,吃素。信佛吃素的奶奶竟然生養出一個鳥兒的煞星。如果那些死鳥的魂兒上天去告狀,我奶奶難免受到牽連。我爹後來就成了一個靠鳥兒吃飯的人,鳥肉雖香,但也不能天天吃。人是雜食動物,總要吃點五穀雜糧才能活下去。我爹別無長技,別的事情他也不想幹,莊稼地裏的活兒他是絕對不會幹的。弄鳥兒,是他的職業是他的特長也是他的愛好。說起來,我爹一輩子,幹了自己願意幹的事,也是造化匪淺。我爺爺死後,我爹要養家糊口,就把捕獲的鳥兒拿到集上去賣。到了集上,把腰間的布袋解開,把鳥兒往地上一倒,幾百隻死鳥堆成一堆,什麼鳥兒都有,花花綠綠的。有的鳥死後還把舌頭吐出來,像吊死鬼一樣,既讓人害怕,又讓人感到可憐。趕集的人走到我爹麵前,都要往那堆死鳥上看幾眼。有搖頭歎息的,有罵的:管六,你就造孽吧。對鳥兒最感興趣的還是孩子。每次我爹把鳥兒攤在地上,就有幾個小男孩圍上來看。先是站著看,看著看著就蹲下來。先是不敢動手,看著看著手就癢了,黑乎乎的指頭勾勾著,伸到鳥堆上,戳那些鳥。越戳越大膽,就翻騰起來,似乎要從裏邊找到一個活的。我爹抄著手站著,低頭看著這些嗵著鼻涕的孩子,臉上是悲傷的表情。我爹心中的想法,任誰也猜不透的。他是身懷絕技啊。如果是退回去幾百年,還沒把洋槍洋炮發明出來的年代,我爹靠著那一手打彈弓的神技,就可能被皇上招了去,當一個貼身的侍衛。就算時運不濟沒給皇上當侍衛,給大官大員們,譬如包青天那樣的大官,當一個護衛,王朝馬漢,孟良焦讚,那是絕對的沒有問題的吧?就算連王朝馬漢孟良焦讚也當不了,往難聽裏說,當一個綠林好漢,占山為王總是可以的吧?你們想想,那麼小的鳥兒,我爹一抬手,就應聲而落,要是讓他用彈子去打人,想打右眼,絕對打不了左眼。人的眼睛,是最最要緊的,哪怕你有天大的本事,滿身的武功,比牛還要大的力氣,但隻要把你的眼睛打瞎了,你也就完蛋了。我爹真是生不逢時啊。生不逢時的人,對那些有權有勢的人,總是冷眼相對。你有權,你有勢,那是你運氣好,不是靠真本事掙來的,我爹最瞧不起這些人。你有權有勢,我不尿你那一壺。生不逢時的人對小孩子是最好的。身懷絕技的人都是有孩子氣的,跟小孩特別的親。我爹身邊,總是有一些小男孩跟著。許多男孩,都打心眼裏羨慕我,羨慕我有這樣一個身懷絕技的爹,跟著這樣一個爹可以天天吃到精美的野味。走獸不如水族,水族不如飛禽。擺在我爹麵前這些鳥兒可都是飛禽。有麻雀,有黃鸝,有交嘴,有繡眼,有樹鶯,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小鳥。我爹自然是能叫出來的。那些蹲在鳥堆前的孩子,用小手捏著鳥兒的翅膀或是鳥兒的腿兒,仰臉看著我爹:大爺,這是什麼鳥兒?黃雀。然後提起另外一隻:這隻是什麼鳥兒?灰雀。這隻呢?虎皮雀。這是臘嘴,這是白頭翁,這是竄竄雞,這是灰鵲鴿,這是五道眉,這是麥雞……孩子們的問題很多,我爹有時候很耐心地回答,有時候根本不理睬他們。我爹麵前,盡管圍著許多孩子,但他的鳥,其實很難賣。人們並不知道如何把這些東西處理成可食的美味。鳥賣不出去,時間長了,就臭了。在鳥兒沒有臭之前,我爹還是滿懷著把它們賣出去的希望,背著它們去趕集,但一旦它們臭了之後,就隻好埋掉,埋在我家房後那片酸棗棵子裏。那些酸棗,原本是灌木,因為吸收了死鳥的營養,長得比房脊還高,成了大樹。到了深秋,果實累累,一片紫紅,煞是好看。有一個挖藥材的陳三,用杆子敲打酸棗樹,每次都弄好幾麻袋,賣到土產公司,聽說賣了不少錢。他是個有良心的人,每年春節,都要送我爹一瓶好酒。說六叔啊,這是感謝你的那些死鳥呢。酸棗樹叢裏,有好幾窩野兔子,其中有一隻老兔子,狡猾極了,正是:人老奸,驢老滑,兔子老了鷹難拿。這個老兔子,毀了好幾個鷹。你知道那些鷹是怎麼毀的嗎?那個老兔子的窩門口,有兩棵小酸棗,老兔子看到鷹來了,就用前爪扶著酸棗棵子,等待著鷹往下撲。鷹撲下來,老兔子不慌不忙地把那兩棵酸棗一搖晃,枝條上的尖針,就把鷹的眼睛紮瞎了。我爹用他的鳥網,經常能網到鷹。我們這地場,鷹有多種,最大的鷹,就像老母雞那麼大。鷹的肉,不怎麼好吃,酸,柴。但鷹的腦子,據說是大補。我爹每次捕到鷹,就會發一筆小財。縣城東關有個老中醫,用鷹的腦子,製作一種補腦丸,給他兒子吃,他兒子是個大幹部,出入都有跟班的呢。你們看我這是說到哪裏去了呢。後來我爹在不知道受了哪個明白人指點之後,不在大集上賣死鳥了。他在家裏,把這些鳥兒拾掇了,用調料醃起來,拿到集上去,支起一個炭火爐子,現烤現賣。鳥兒的香氣,在集上散發,把好多的饞鬼勾來。我爹的財運來了,擋都擋不住。那年秋天,鄉裏新來了一個書記,名叫胡長清,鼻頭紅紅,好喝幾口小酒。書記好喝小酒,是很正常的。他的工資是全鄉裏最高的,每月九十元,九十元啊,夠我們掙一年的了。二叔和大弟,你們辛辛苦苦地鋸木頭,累得滿身臭汗,一個月也掙不到九十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