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 雜類說(1 / 2)

華陽曰,成乎其大道者,莫不因夙緣而得。

大道者,乃性命之雙修,龍虎降伏之法。若孤修枯性,則非大道矣。夙緣者,累劫所修之,因今世幸遇雙修,如朱塗乃童真,坐於高房內室,富貴之家,不能訪道。偶爾幸遇串通消息,已得餘之所指,成其道果,是其前因也。晉時有祖師留記曰,一千四百有餘之年,塗子童真掃徑迎,豈不是前所修定者,即當過出定,恐有退墮之念。會然曰,他家隻有他一人,豈有不生子以接傳後代?答曰:太上、如來、鳩羅摩亦有子。問曰,道既已成再生子,豈不走漏?答曰上等仙佛以神交,或以炁交,凡夫則不能矣,欲生子必以形交,故有走泄,傷其元本。昔日如來往山之時,夫人曰:你去,我日後何靠?如來回頭指之日曰,日後你生一子。後果後子。又鳩羅摩,乃西天十九祖,中華國工請至此土說法之後,對王曰,臣僧欲生其子。王果與他宮女。眾僧此時皆不悅。羅摩知其情,謂化王以針供眾僧。眾不敢食,羅摩獨食一缽,此時說法曰:食得針,娶得親;食不得針,娶不得親。次日其針從諸毛孔出,後果生子。此乃性命雙修,神通之變化,既成道矣,何優子乎!

或見或聞而入,及其成功,一也。

上文言累世修為有根基,此言今生初修,或見人所修而自修之,或聞人所修而自修之,一到功成行滿之時,與前人所修一也。所謂悟即眾生成佛,迷則佛是眾生者也。

又必在靈心決斷之力也。

凡學道者,必要一點靈悟,不可聽他人之言,總在自己之見識。

不被傍門所感,不好小法所能。

誌者,見傍門小法,自然不惑不喜矣。

善自虛心恭迎,

高人誌士,善自求人。

不執門戶,

三教俱有隱師,遇者即當求道,休執跡矣。

搜尋古之遺言,求師悟道,以此印證真偽,授受之際,必須審察逐節可合不可合之功法。

且未得訣者,先當廣看三教經文,搜尋真要,遇師之時,且看與此性命雙修合於不合,若前後顛倒,則非正道,縱修無所益矣。

如果訣真,然後行之可成也。

訣真者,何以見得?蓋其道者,下手必是雙修,行一步,自有一步之效驗矣。

不被舊習所弄,

舊習者,昔日所作所為,今日不起不現,為煉心有為矣。

不被魔障所侵,

且學道之人,有一段功夫,則有一段魔障,或內魔,或外魔,一點真念,藏於命中,寂然不動,為煉心之純熟矣。

疑心頓脫,真心長存。

夫既得真師口訣,往前勇猛而進,念念存真,為道之主持矣。

未來過去現在渾然,

未來不思,過去不存,現在不喜,三心俱忘,渾然天理。

見物內醒而不迷,

即六祖所謂見物心速起。

聞聲內定而不入。

《心經》解雲,任他世事紛紛亂,堂上家尊鎮日安。

坦坦杲日當空,

十二時,一點靈光常不昧。

寂寂返照朗然。

定靜之中,回光返照北海。

八風無所搖動,

眼耳鼻舌意不動,故曰八風矣。

則大道有所望矣。

如此煉心,然後下手行功,有所效驗,則道必有可成。心若不熟,功無效驗,道亦無成也。

夫至道不孤行,

且此道必要侶伴之護持。

力微炁弱,無所成焉。

蓋力者,財也。有法無財,功難成就。六祖借神會禪師之給付,二十七祖因香至國王之財。二施等無差別,同成其道。且以積金盈度,聚錢如山,而不信成佛之道,甘自為鬼,何足為貴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