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3章 鬆果體作用之謎(1 / 1)

古羅馬時代,解剖學的創始人羅菲洛斯就發現了鬆果體。人的鬆果體位於大腦中心丘腦右後方,沒有腦細胞,但卻是腦的一部分,古希臘人稱它是“靈魂的化身”、“智慧的結晶”。那麼鬆果體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1918年,瑞典解剖學家觀察青蛙和金魚的鬆果體的細胞形狀與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很相似,有些神經纖維也與它相連接。有人這樣認為,動物腦中鬆果體就是由眼睛退化而成的。

在古生物中,很多爬行動物都有三隻眼,即顱頂眼。古生物化石可以證實這一點。

現在,新西蘭的楔齒蜥的顱頂眼仍存在。另外還有種蜥蜴,雖然在其顱頂見不到顱頂眼,但它的腦中仍然存在著有感光作用的鬆果體。

那麼鬆果體還有什麼用嗎?科學家通過研究證明,鬆果體可以大量分泌出一種叫褪黑素的激素,它具有控製生物鍾的作用,調控人到了晚上就會困,天亮就會醒。而對失眠病人,服用褪黑素就會恢複正常。

後來,科學家們又發現鬆果體所分泌的褪黑素還能控製垂體激素的活動,從而控製生殖節律;他們還聲稱褪黑素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這麼說來,鬆果體作用還不少,那麼鬆果體還有其他作用嗎?這個問題還有待於講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