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皇陵中的感悟(1 / 2)

第三章皇陵中的感悟

形意拳站樁練的是基本功,而要練好形意,則需時時刻刻保持站樁的架子,所謂時時刻刻保持,並非刻意去站三體樁,而是心存樁意,身體自然而然呈現出的圓潤自然,這也是二爺最後一刻教給李毅的練功法門。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形意名家孫德宜先生在青年時代,為了提高散手真功,經常不辭辛苦找到功夫上乘的前輩門上,花錢買打,從中吸取營養來充實自己。半年後,李毅已然將形意存於心中,時刻保持著形意架子,便是吃飯睡覺亦覺得他處處不同,似與周圍天地溶於一處,這便是初步達到了“自然”的境界。一年後李毅覺得進無可進,便決定出外遊走一番。其時李毅的功夫隻能算是養生階段,至於實戰還差得遠,中國傳統武術一向注重養生,卻不重實戰,而形意拳則是個另類,不僅注重養生,更是在實戰中而創出的拳法。沒有實戰,形意拳法自然也無法再進一步。

心念一動,李毅踏上了行程,告別了家人朋友,便決定先去各處名家拜訪學習。這一日,李毅來到了西安古城,西安作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曆史悠久,地處中國陸地中心,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環繞,文化積澱十分厚重。踏入城門的一瞬間,李毅便感到鋪麵而來的古樸氣息,映入眼簾的卻是一番現代化景象,高樓林立,公路縱橫,路上人來人往,花花綠綠各色盆景散落各處。西安的人雜物雜,作為門戶城市和交通樞紐,又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曆史上包括西漢、唐在內的總共13個王朝都曾在此建都。各朝各代遺留下的名勝古跡數不勝數,自然風光也是一大亮點,自然吸引了世界各地人民前來參觀旅遊。第一次來西安的李毅也是滿心向往,第一處便去了秦始皇陵,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兵馬俑隻在電視上看到過,這讓李毅激動不已,跑了三十多公裏後,才到了臨潼區下河村,經過嚴格的安檢後,李毅來到了陵園中。隻見陵墓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分內外兩成,南部是陵園的中心,內城方形,外城長方形,墓塚為四方錐形。沿著封土向東行了三裏地,便是兵馬俑處,兵馬俑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五米左右的坑底,每隔三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牆,兵馬俑便排列在過道中。看著一排排真人大小的陶俑仿似看到了古代秦朝大軍,披堅執銳,軍容嚴整,勢不可擋,刹那間,李毅感覺到曆史距離的消失,一種神秘的力量把他帶進喊殺震天、戰車嘶鳴的古戰場,真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李毅就這樣默默站著,周邊觀光的人潮湧動一絲一毫不能影響他,他的眼前就隻剩下這血腥的戰場,秦兵個個悍勇無倫,有的拿著矛,有的拿著刀,還有的拿著盾守護在戰車旁,戰車上是一名身高兩米似巨人般的將軍,身披彩色魚鱗甲,頭戴牛皮盔,手中拿著青銅劍,正高聲指揮戰鬥。前方敵人來襲,手中劍一揮邊割下敵人頭顱,擋無可擋,李毅看在眼裏,隻覺得那將軍的一招一式莫可名狀,玄之又玄,簡簡單單的一劍劈下,自己想盡辦法卻是感覺怎麼都擋不住,仔細查看,卻見那將軍每劈一劍,戰車便是一陣搖晃,李毅連使超人目力,卻也似霧裏看花,看不真切。敵軍勢大,那戰車周圍防護的士兵很快瓦解,隻剩將軍孤零零一人在戰車上,那將軍好不勇猛,雙腿用力一跳三尺高,身後戰車頓時四分五裂,孤身一人便殺到敵軍陣營,直入虎入羊群,左一劍,又一劍,奮力斬殺敵人首級。李毅此時頓時歡喜,那將軍離得自己近了些,一舉一動看得也清楚無比,原來那勇猛將軍每一劍下劈之時,定然足跟用力,上傳至腰,而後才是肩、臂,緊跟著一劍劈下,方有如此威力。李毅想起二爺教拳時的口訣:雙榻雙鑽氣相連,起吸落呼莫等閑。易骨易筋加洗髓,腳踩手劈一氣傳。原來這才是劈拳,之前隻知如何練習,卻不甚理解,到今日才明白原來劈拳似劍似斧,性屬金,乃是真正的近身搏擊之術,以硬打硬,以狠打狠,需要一往無前的勇氣和魄力。李毅性子本懦,一向沒有很大的勇氣,便是出院後擁有了超人的天賦,與王雷打架贏了,也是後怕,方今才明白,原來練武本要一顆勇猛精進之心,否則便是絕世武功擺在你麵前,也練不出如何高的成就。這劈拳便是形意拳的進擊之拳,形如巨斧,一斧劈下便勢不可擋,勇猛絕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