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九日,一枚巨大的運載火箭進入待發狀態,它將把一顆試驗衛星推入太空軌道。衛星控製係統的主要設計者之一白拜爾,心裏充滿興奮而緊張的期待。
此刻,他的老父高揚的心情和他很相仿。這一天,他起草的《省委一九八四年工作綱要》第二穗,在常委會上通過了。他們的十九萬平方公裏土地也處在某種“待發狀態”,他們也要把它推上去……經過一年零七個月的艱苦努力,河北的工作終於理順了茬口,填平了坎坷。八三年八月,中央領導同誌欣慰地宣布,河北的工作趕上了全國的步伐,進入了全國工作序列。接著又寄予更大的希望,要求河北應同江蘇、山東、河南等省一樣,在全國起“櫥窗”作用。《瞭望》雜誌和《文摘報》以熱烈的筆調報道了河北省一九八三年的“五大成就”:大旱之年大豐收,糧食總產量超過“六五”汁劃;棉花增產一倍,成為畝產百斤以上皮棉省,從後進行列躍居全國第二位;太行山開發研究取得顯著成效……不久,《光明日報》連續發表十篇調查報告,熱情洋溢地介紹了河北省農村中小學教育改革的盛況……“開展一九八四年工作的主客觀條件比一九八二年和一九八三年好得多了,”高揚在《綱要》開頭寫道,“我省工作‘落後一大截’的被動局麵已經改變,我們有可能分清工作的輕重緩急,集中力量突出重點了。”《綱要》用“提高人的素質”這樣一個總概念,貫穿八四年全省的工作重點,而首要的一條又是促進各級領導幹部發揚創新精神。
“省委要求全省各級黨委和黨的領導幹部自覺克服政治遲鈍、思想保守的一切表現,勇於探索各項工作的新途徑,創造新經驗,”“對新事物不要率意否定,經過觀察研究,認為應該扶持的,要勇於負責,大膽扶持。”二月二十一日,他在地市縣委書記會議的講台上一板一眼地宣講《綱要》。
“——這裏要插幾句;看準了當然要扶持。你這不廢話嗎?不。有的同誌看明白了也不敢扶持。違法亂紀,不上班。誰看不明白?怕得罪人哪!”(台下輕微的笑聲)“……隨時向上級機關提出新主張新建議。——解釋一下:有些幹部就是不提建議。錯了怎麼辦?鬧個不好印織。當和尚不撞鍾。”(笑聲)他象在私塾裏背書那樣,隨著語調的抑揚頓挫,輕輕搖晃著身子,講智力開發,講建立靈敏的反饋係統,講建設智囊團……他沉醉在上下呼應的會場氣氛中,沉醉在即將開始的新的探索、改革和創造的樂趣之中,他進入了…種令人羨慕的自信的忘我的境界……就在這次會議的間隙,筆者訪問了他。那天,他剛從會上回來不到二十分鍾,我不期而至。他正拿著一本剛出版的文學雜誌,讀那篇四萬多字的報告文學。於是,我們的閑聊式的談話就從報告文學開始了……聽他滿有興趣地談論我們的本行,一個在心裏藏了很久的問題不由浮上嘴邊:他每天腦子裏要裝多少事情?
一個省委第一書記,按部就班地工作就夠忙了,他還要下去調查,要改革,要親自起草講話和某些文件,還要隨時留心國內外的經濟信息,這一切之外,又給自己攬了許多雜事,比如報社記者的稿子,“本來忙得不可開交,但讀了此文還是動手改了。改此稿的目的,除了希望讀者看到這篇報道是好文章以外,也想幫助你們提高文字水平。我是從嚴要求。希望大家原諒我這個老頭子愛直言,太嘮叨。”一位青年農民業餘作者寫的故事《辣椒嫂》獲獎,團省委請求把她轉為幹部,他批個“同意”就完了,卻又囑咐;請找一本《辣椒嫂》給我看。
我尤其想到了他主編的《河北經濟文章選編》。那是他親自發起的一次寫作活動的成果。他說過,“有生產管理之權,而無相應的經濟、技術管理知識,這是我們多年來生產搞不好的重要原因。”他對下麵一些領導幹部知識貧乏,眼界狹窄,靠“拍腦袋”指揮生產的狀況十分憂慮。他想過許多辦法:要求各級訂購必備的書刊,開列必讀書目,充實圖書館、資料室,以至推薦自己常看的讀物等等,但收效總不明顯。許多領導幹部基礎知識差,大部頭的著作讀不懂、鑽不進,培養不起興趣來。去年夏天,他到滄州調查研究,發現了滄州化工二廠“起死回生”的生動事例。這個廠八一年七月因虧損二十八萬元而倒閉,工人放假去做小買賣。這時,縣領導從天津請來一位叫王宏烈的工程師當廠長,王宏烈七弄八弄,沒用國家投資一分錢,到八二年底創利潤六十三萬元。這在滄州地區引起轟動,都說這個人有“絕招兒”。王宏烈說:“這不是什麼絕招兒,我就是運用了一些經濟技術管理常識。”的確,他的經驗介紹很能給人一些經濟理論基礎知識的啟蒙。
“這很可能是推動幹部學習的一個好辦法!”高揚深有所悟。於是,六月十五日,他在部分縣委書記、縣長座談會上發出了編輯經濟管理知識活頁文選的倡議。他設想選定一百個工農商各業基層單位,由各地領導、經濟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三結合,各自寫出四五千字的文章,經驗與教訓大體各占一半,並且都要上升到理論。一周之後他又召集省直機關各部門二十七位領導幹部座談這件事,從它的意義,到這一百篇文章的選題標準、文體、字數、完成期限,都提出了具體意見。並建議組成一個編輯部,他親自擔任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