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怎樣開發寶寶右腦智能(2 / 3)

4 小小建築師

準備各種顏色的積木若幹個,媽媽和寶寶一起按規律搭積木。如:“紅、黃、紅、黃……”、“紅、黃、藍、紅、黃、藍……”等等。

讓寶寶多欣賞國畫

國畫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一般父母都覺得國畫寓意比較深刻,而且畫麵也比較複雜,顏色也沒有卡通、兒童畫冊類的圖畫鮮豔,覺得寶寶可能不喜歡看,或看不出什麼來。其實這是因為大人們受到流行文化的影響,經常看卡通、漫畫等習慣了,有一個視覺偏好和固定的思維模式,而對於思維尚是空白的寶寶來說,他的思維和理解能力沒有受到大眾流行文化的影響,處於很原始的狀態,這使他更容易接受質樸的國畫。

中國國畫以山水鳥蟲最為經典,風格清新淡雅,富有意蘊,很適合天真質樸的小寶寶的口味。

給寶寶選擇國畫時,最好選擇畫麵清晰、感覺比較溫馨淡雅、線條相對較分明的作品,最好畫麵也簡單一些,不要選擇人物太多太小、顏色太複雜灰暗的作品。這裏為你的寶寶推薦幾幅國畫,供參考。

1 鄭板橋的竹蘭

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畫家,以竹蘭最為著名。他的一生畫竹最多,蘭、石次之,但他也畫鬆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他提出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繪畫三階段說,將深思熟慮的構思與熟練的筆墨技巧結合起來。板橋畫竹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竹的氣韻生動,形神兼備。板橋畫蘭,多為山野之蘭,盡寫蘭之爛漫天性。鄭板橋的畫給清代書壇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活力。

2 明吳偉《江山漁樂圖》

吳偉是明代著名畫家,他的作品生活氣息很濃厚,在表現技法上較清新和自由。其畫在空間處理上,真實而濃重,更接近真實的自然風景。《江山漁樂圖》表現的是江南的秀色和漁民生活。江邊高樹坡石,遠處群山層疊,江中漁舟停泊,一幅秀美的江山漁樂圖卷。

《江山漁樂圖》中遠景山灣盤曲蜿蜒,雲氣迷蒙,峰巒層疊,水天相接。江邊停有許多漁艇。漁民有的在備炊,有的在閑談。江中還有不少漁民或在下網,或在收船。漁民均粗衣短衫,滿麵風霜,形象純樸,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

3 趙佶的《禽竹圖》

趙佶是宋徽宗,在位25年。作為皇帝,政治生涯灰暗而短促,但作為藝術家,徽宗卻是中國2000多年封建曆史346位皇帝中最富藝術氣質、最才華橫溢者。趙孟評論說:“道君(徽宗)聰明天縱,其於繪事,尤極神妙,動植之物,無不曲盡其性,非人力所能及。”花鳥畫以宋朝畫最好,因為徽宗自身就畫到絕頂,兼之大為提倡,因此宋朝人才輩出。

宋人對於物理、物情、物態,觀察得極細微。徽宗在書畫上的才華和成績是舉世公認的。他的作品有《聽琴圖》、《祥龍石圖》、《雪江歸棹圖》、《芙蓉錦雞圖》、(以上均藏於故宮博物院)、《瑞鶴圖》、(遼寧省博物館藏)、《翠竹雙雀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等。

徽宗重視寫生,強調取法自然,是一位“寫實”的畫家,他對自然觀察入微,並作為其藝術的追求。無論史書記載還是今存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徽宗這一統一的風貌。

培養寶寶的思維記憶能力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間接地和概括地反映,這種反映要借助於語言才能得以實現。因此,思維和語言是有密切聯係的。寶寶在這個時期語言的功能很低,所以還談不上有真正的思維。但寶寶在抓握和擺弄物體動作中,能逐漸認識到事物之間的各種關係,如用一塊毛巾把皮球蓋住,皮球不見了,拉開毛巾皮球就會出現;如果大聲哭叫,大人就會來抱他等;如果捏某個東西會發出響聲等。

但如果撇開這些動作,寶寶就沒有了思維。因此,也可以說寶寶的思維特點是在動作中產生的,想要訓練寶寶的思維,就要多給他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而不是讓他幹巴巴地去思索、去想問題。他不會像成人一樣安安靜靜地想很多。

至於寶寶的記憶能力,也和他的思維能力一樣,具有短暫性,需要在活動中不斷強調。寶寶看到某個東西會暫時記住,但如果這個東西拿開了,他就忘了。他的思維和記憶具有形象性特點,也就是說眼裏看到、手中摸到、嘴巴碰到,才會產生思維與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