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古印度文學(2 / 2)

《摩訶婆羅多》堪稱古印度雅利安人的民族史詩,其名蘊含著“偉大的婆羅多族”之意。此書規模磅礴、內容繁複,非出自一人之手。它起初是民間口口相傳的文學作品,曆經多位民間詩人搜集整理,大約在公元前 5 世紀基本成形,最終於公元 4 世紀定稿。在古印度文學的璀璨星河中,《摩訶婆羅多》閃耀著耀眼的光芒,占據著崇高的地位。該史詩共有 18 篇,約 10 萬頌,一度被譽為世界上最長的敘事詩。

這部史詩主要講述了婆羅多家族中居樓王一支與般度王一支為爭奪王位而展開的激烈鬥爭。雙方曆經無數波折,最終在為期 18 天的大戰中決一勝負。這場戰爭波及印度的所有國家和部落,般度王一支大獲全勝,居樓王一支則全部戰死。其中描繪的人物栩栩如生,個性鮮明,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為後世的詩人和劇作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如泉湧般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

《羅摩衍那》,又名《羅摩傳》或《羅摩的生平》,乃是古印度一部舉足輕重的史詩巨著。全書共分為七篇,約有兩萬四千頌。據傳,這部史詩的大部分情節在公元前四世紀時已初現雛形,直至公元二世紀方才正式成文。

書中所述故事,精彩紛呈。居薩羅國十車王之子羅摩,慘遭繼母算計,隻得與愛妻悉達多一同隱居森林,長達十四年之久。然而,魔王羅婆卻將悉達劫持至楞伽島,也就是如今的斯裏蘭卡。羅摩在神猴的鼎力相助下,率領猴兵英勇奮戰,成功擊敗並誅殺魔王,最終救出悉達,而後帶著她榮歸故裏,繼承王位。

《羅摩衍那》作為一部偉大的史詩巨著,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卓越的文學成就令人矚目。相較於《摩訶婆羅多》而言,它在文學寫作手法上確實有所突破與創新。

首先,《羅摩衍那》中的故事情節緊密相連、環環相扣。每個場景都精心設計,相互呼應,使得整個敘事結構嚴謹有序。這種緊密的情節安排讓讀者能夠更好地沉浸其中,感受到故事的緊張刺激以及人物命運的波折起伏。

其次,這部作品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作者運用生動細膩的筆觸,刻畫出鮮明且富有個性的角色形象;同時通過精彩絕倫的對話展現出人物之間複雜多樣的情感糾葛。此外,書中還穿插了大量優美動聽的詩歌段落,增加了作品整體藝術感染力。

正因如此,印度人給予《摩訶婆羅多》\"曆史傳說\"之稱謂,而將《羅摩衍那》譽為\"最初的詩\"也就順理成章了。這充分說明了《羅摩衍那》在印度文化傳統中占據著舉足輕重地位,並對後來無數文學家產生深遠影響。

三、其他文學

公元 400 年至公元 1000 年左右,古印度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多彩的文學光芒。除了史詩文學,還湧現出了眾多極具影響力的文學瑰寶,如“往世書”、佛教文學、梵文古典文學等,涵蓋了詩歌、戲劇、故事、小說等多種形式。

“往世書”共計 36 部,它與史詩文學宛如並蒂蓮花,同時綻放。這部描寫古代神話傳說的作品,內容豐富如浩瀚星河,既有對宇宙奧秘的探索,又有對諸神、精靈、祖先的傳奇描繪。

佛教文學,乃佛教典籍中頗具文學特色的傳說、故事與寓言等作品之統稱,它在古印度文學中占據著重要一席。

梵語,作為古印度的通用語言,其古典文學眾多作品均以戀愛為主題,將文學與宗教相互融合。梵文古典文學對古印度各地以及世界其他地域的語言文學發展,都有著顯著的影響。然而,自 10 世紀起,梵語文字逐漸走向衰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