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拜師(1 / 2)

張三豐此時還沒給自己取名三豐,江湖中都叫他邋遢道人,他也懶得解釋,倒是這名號也挺合自己的脾性的,一來一去,性格也變得不羈起來,常常做出一些出人意表的事情來,與上兩輩的老頑童周伯通倒有幾分相似。

李岩在山上放了半個月的牛,武當山上上下下都跑遍了,餓了摘些果子,烤些野味河鮮,渴了飲些山泉水,倒也過得輕鬆自在。本來按照李岩重生前的體質,這等生活是萬萬抵受不住的,但是重生後的這副身體雖然瘦弱,但是由於常年間在山林裏的打磨,身體素質卻是出奇的高,李岩不禁暗歎,看來這副身體果真是像張三豐說的那樣,天生的練武奇才。

這天,李岩還未回到武當峰頂,便聽得一陣長嘯震懾山穀,原來是張三豐閉關出來,才幾天不見,張三豐麵容已經憔悴了許多,本來漆黑的長須開始隱隱泛白了,但是他看起來卻是滿麵紅光。心情愉悅。見李岩奇怪的看著自己。眼珠兒滴溜溜得轉著,大為喜歡。

他突發奇想,便道:“你這小娃娃,一陣災禍後變得鬼精鬼精的,天資筋骨是沒的說的,不如便做了我第一個徒兒如何?”

李岩這些天在山穀間放牛時,時常回憶當初看的小說情節,他讀書成績雖然不是很好,但是記憶力驚人。清楚地記得原著曾提到張君寶某一日在山間閑遊,仰望浮雲,俯視流水,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裏豁然貫通,領會了武功中以柔克剛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長笑。從此笑出了一位輝映古今的武學宗師。

這情景和原著所提是何其相似,李岩隨即想到張三豐此時該是武功大成之時了。不由暗暗讚歎。張三豐在倚天裏雖被公認為天下第一,但想不到武功真正大成卻是在六十歲,這可比金書其他高手如郭靖、楊過他們晚好多了。

但李岩轉念一想,這未嚐不是一件好事情,若是張三豐沒有這中年時期的積澱,如郭楊那般少年成名,恐怕就創不出武當派這等與少林鼎力的大派來了。

李岩眉頭緊皺,想了好一會兒,才發現張三豐還在笑咪咪地望著自己。急忙放下手中牛鞭,躬身對張三豐拜了三拜,學著小說裏的台詞,大聲道:“師傅在上,請受徒兒一拜。

對於李岩的猶豫,張三豐毫不介懷,事實上在李岩猶豫之時,他心中還頗為忐忑,生怕李岩不答應。雖然他在江湖中已經闖下偌大聲名,但對一般農戶之子而言,在未見到他驚駭的武學修為之前,可是對他產生不了任何敬仰之情的。

他此時武功大成,心情大好,對拜師形式什麼的也不在意,任李岩磕了三個頭,便算拜師成功了。見李岩拜完師後一臉迷惘,不禁童心大起,一把抱住李岩,,不停地繞著轉圈,笑道:“為師的武學後繼有人了,哈哈哈~~”

張三豐此時還未自號三豐,武當山附近的農家都叫他君寶,江湖上則稱他為邋遢道人。這晚張三豐把李岩叫到跟前,對他說道:“小娃娃,以後咱們就叫做武當派了,待傳授你本門基本內功心法後,我就開始下山尋訪弟子了,你以後可是大師兄,要勤加練武,給師弟們做好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