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些表現屬於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是指與月經有關的多種疾病,凡是月經的周期、經期、經量、經色、經質出現異常的現象,或伴隨月經周期前後出現的難以忍受的症狀,都統稱為月經不調。它們主要包括:
1.月經稀少:月經周期超過40天的子宮出血。
2.月經過頻:月經周期短於21天的子宮出血。
3.月經過多:月經量多或經期延長的有規律的周期性子宮出血。月經量超過正常出血量,每次行經需要用很多衛生巾的出血量。
4.月經不規則:月經周期不規則,一般經量不太多,表現為月經有時提前有時錯後,難於掌握。
5.不規則月經過多:經量過多,經期延長,周期不規則。這種月經不調常見於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有時出現在幾個月的閉經之後,突然經血如注、淋漓不淨。
6.月經過少:月經量減少,周期有規律。
7.月經中期出血:經常出現的兩次正常量月經之間的少量出血。
8.痛經:在月經來潮之前幾天,或月經期,或月經已幹淨後出現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疼痛的輕重程度不同,嚴重者可因劇痛而昏厥。
9.閉經:年齡超過18周歲而尚未來潮,或已行經而又月經中斷,不來潮時間超過3個月以上者稱閉經。
10.經前期緊張症:在經前、經期或月經幹淨後不久的時間內出現一係列症狀,這些症狀可單獨出現或幾個症狀同時出現。常見的症狀有乳房脹痛、頭痛、身痛、腹瀉、口腔潰瘍、眩暈、皮膚風疹塊、發熱、鼻腔出血、情緒異常如抑鬱、煩躁、失眠等。
11.更年期綜合征:有的婦女在絕經期前後會出現一些與絕經有關的症候,如眩暈耳鳴、潮熱汗出、心悸失眠、煩躁易怒、麵部或下肢浮腫、納呆、溏便、月經紊亂、情誌不寧等。
月經關係到女人的生育和健康,而生育與健康又關係著女人一生的幸福,所以當它出現異常時,及早治療就尤為重要。
2使用中成藥治療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是指月經的周期、經期、經量異常,以及月經期間的不適症狀,包括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無定期,經期延長、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痛經等。中醫認為,月經不調的病因病機,主要是先天腎氣不足,或七情所傷、外感六淫,或多產、房事過度,勞倦,使髒氣受損,腎肝脾功能失常,氣血失調,致衝任二脈損傷,發為月經不調。對於采用西醫治療療效欠佳者,或因西藥副作用太大難以承受者,或西藥治療後病情複發者,可考慮中醫治療。許多中成藥對月經不調有很好的療效,通過中醫辨證,可選用如下中藥治療。
1.氣血兩虛型:月經周期提前或錯後,經量增多或減少,經期延長,色淡,質稀。伴有小腹疼痛,或頭暈眼花,或神疲肢倦,麵色蒼白或萎黃,納少便溏。舌質淡紅,脈細弱。治療宜氣血雙補,可用烏雞白鳳丸、八珍益母丸、八寶坤順丸、女金丸、當歸紅棗顆粒、人參歸脾丸、四物合劑等。
2.血寒型:經期延後,量少,色黯有血塊。小腹冷痛,遇暖減輕,畏寒肢冷。苔白,脈沉緊。治宜溫經散寒。可用艾附暖宮丸、田七痛經散、金匱溫經丸等。
3.血熱型:
(1)實熱型:月經先期,量多,色深紅或紫,質稠黏,有血塊。伴心胸煩躁,麵紅口幹,小便短黃,大便燥結。舌質紅,苔黃,脈數。治宜清熱涼血、調經止血。可用風輪止血片、四紅丹等。
(2)虛熱型:經來先期,經期延長,量多,色紅,質稠。或伴兩顴潮紅,手足心熱。舌紅,苔少,脈細數。治宜清熱滋陰、調經止血。可用固經丸。
4.氣滯血淤型:月經先後無定,經量或多或少,色紫紅,有塊,經行不暢。或伴小腹疼痛拒按,或有胸脅、乳房、少腹脹痛,脘悶不舒,舌質紫黯或有淤點,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或澀。治宜活血化淤、理氣止痛。可用七製香附丸、血府逐瘀丸、當歸調經丸、月月舒衝劑、失笑散、當歸浸膏片、婦科得生丸、調經補血丸等。
5.腎虛型:月經周期先後無定,量少,色淡紅或黯紅,質薄。腰膝酸軟,足跟痛,頭暈耳鳴,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脈沉弱或沉遲。治宜補腎調經。可用女寶、安坤讚育丸、定坤丹、鹿胎膏等。
3痛經能治愈嗎
女人一生中最難忘最痛苦的經曆,莫過於分娩時的陣痛。為了讓胎兒與子宮脫離並從陰道產出,子宮必須強烈地收縮,這種收縮必然引起疼痛,陣痛時伴隨著產婦一聲聲的呻吟,令人終生難忘。然而,嚴重的痛經病人所受的疼痛並不亞於生產時的陣痛,嚴重的疼痛使人虛脫、昏厥,對於這些病人來說,就如同每個月經曆一次分娩,這是相當痛苦的,所以痛經患者常常用痛不欲生來形容自己的感受。
可以坦言,目前用藥物治療痛經還缺乏十分有效的方法,致使許多的痛經患者無法擺脫每月一次的痛苦。但是,有一個事實常常被忽視,那就是治療痛經不單單是藥物可以解決的,它與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精神因素密切相關,許多痛經患者久治不愈的原因來自對痛經治療上的種種誤區:
1.單純止痛。對輕微的痛經,每月服1~2片止痛藥可以奏效,而像諸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痛經,是逐月加重的,大量止痛藥會產生耐藥性,最後即使服用大量藥物也無法止住疼痛。
2.不明病因。多種疾病可以引起痛經,如果沒有查明病因,勢必會造成盲目治療,不但無法奏效,還會貽誤病情。
3.放棄治療。由於沒有十分快捷有效的方法,在服用藥物不能馬上奏效的情況下,病人往往沒有足夠的耐心而放棄藥物治療,尤其是服用中藥方麵。有些人在月經前幾天或月經期間吃幾次藥,覺得效果不明顯就不再服藥。殊不知痛經是一種周期性發作的疾病,在月經周期的不同階段會釋放不同種類的性激素,它們既相互聯係又各自獨立,像流水作業一樣共同完成一個周期性的循環。也就是說在某一個時段服藥不可能達到調理整個周期的作用。
4.忽視調養。造成月經不調有多方麵的因素,如情緒、勞累、寒冷、運動、飲食習慣等,都可引起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降,從而引起痛經。忽視藥物以外的調理,常常是治療痛經的最大誤區。
4月經期間為何關節疼痛
不少女性在月經期間會出現關節疼痛,以膝關節最為常見,稱為經期關節痛。經期關節痛一般於經前一周左右開始出現,走路時加重,休息後減輕;伸膝(如下樓梯)時明顯,屈膝(如上樓梯)時消失。膝關節局部稍有腫脹,皮膚溫度略高,伴有深部壓痛。月經結束後,膝關節疼痛可逐漸自行減緩乃至完全消失。大多數患者往往伴有腹脹、腹瀉、乳房脹痛、肢體水腫等症狀。
這種現象與月經期間水鹽代謝紊亂有密切的關係。月經前期,女性體內的激素水平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時雌激素和醛固酮分泌不協調造成水和鹽的瀦留,過多的水鹽積聚在機體的組織內,出現程度不等的浮腫,以顏麵、手、足等部位最明顯。由於人體膝關節內充滿脂肪組織,水鹽瀦留使脂肪墊發生腫脹,進而壓迫關節周圍的神經末梢而引起疼痛。
通過以下方法可以預防經期關節痛:
l.生活要有規律,勞逸結合,保持充足的睡眠,盡量避免精神緊張與情緒波動。
2.經前飲食以清淡少鹽、富於營養且容易消化為宜。
3.平時適當進行運動,尤其在月經前,多走路、爬山等有利於緩解症狀。關節疼痛較重的人,可服用藥物,如芬必得、扶他林等,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活血通絡的中成藥,如當歸丸、木瓜丸或獨活寄生丸等。
5月經期間為何不可同房
新婚或久別重逢的夫婦以及即將分別的伴侶,難免產生性衝動,但碰上月經期,是否可以同房?經期同房是否需避孕?這是許多人常常問及的問題。
可以說經期同房懷孕的幾率極小,但如果月經出血時間較長,將近10天,而你的月經周期又較短,比如月經周期為22天,那麼排卵的時間大約在月經後的第5~11天,如果在月經將近結束的日子裏同房,而此時正是排卵期,就有可能發生懷孕。此外,經期同房對身體的危害是極大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引起炎症導致婦科疾病。平時性生活時,陰莖會把細菌帶至陰道,但陰道中的酸性環境不利於細菌繁殖,會把細菌清除掉。而月經期,由於經血的排出,陰道內的酸性環境被衝淡,抵抗力減弱。又由於血液中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使得細菌大量繁殖。月經期子宮內膜脫落形成創麵,子宮口也呈微張狀態。這些致病的“集團的菌”蜂擁上行,穿過子宮頸,進入子宮腔,並在子宮腔的創麵上大量繁殖,極易引起陰道炎、盆腔炎、子宮炎等,給婦女帶來疾病和痛苦。
也有人認為月經期使用避孕套比較衛生。其實,避孕套能阻止精子進入陰道,但不能防止把外麵的細菌帶入陰道,所以,這樣做同樣是不衛生的。
2.造成不孕或宮外孕。月經期間同房,房事時造成的負壓使大量致病菌被“吸入”輸卵管。致病菌在輸卵管繁殖,引起輸卵管炎,使其腫脹、壞死、化膿,形成瘢痕粘連,隻有棉線粗的輸卵管腔即被堵塞。精子與卵子不能相遇,不孕症就此形成。有時輸卵管未完全阻塞,精子與卵子相遇後形成的受精卵卻因不能通過狹縫進入子宮腔,於是隻能就地種植,在輸卵管長大,這就造成了宮外孕。
3.加重月經期的不適症狀。月經來潮,子宮內膜出血,一部分子宮內膜破裂脫落,有些血管也開放暴露,此時性交,局部受到刺激後會增加月經量,還會造成下腹重墜疼痛,同時還會延長行經的日子,加重月經期的不適症狀。
4.產生抗體導致不孕。抗體是怎樣產生的?這與我們體內的免疫反應有關。當外來異物第一次進入人體時,我們的身體對它毫無防備,它可以長驅直入。當它對身體進行破壞時,免疫係統就產生了抗體,這些抗體具有識別能力和殺傷能力。當它再次入侵時,抗體被啟動,對入侵者全力阻擊,把它排斥在外,即使進入人體也被殺死。我們注射的卡介苗、肝炎疫苗,就是把少量的又不足以引起發病的細菌或病毒注入人體,使身體產生抗體,當它們再次入侵時,就會把它們清除,這樣就防止了生病。但有時,我們的免疫係統也有出錯的時候,由於它的警惕性太高,往往把一些並不傷害身體並且是對我們有用的東西當做“入侵者”,也產生抗體,並在它們再次到來之時把它當做“敵人”殺掉。
平時同房,丈夫的精子並不與妻子血液中具有免疫功能的細胞相接觸,而經期同房精子得以與血細胞相遇,部分人的免疫細胞會在此時產生抗精子的抗體。這種抗體可存在於女性宮頸黏液及血清中,當精子再次到來時,會激發機體產生免疫排斥反應,從而影響精子與卵子結合。同時抗精子抗體可使精子震顫,活力降低。抗體有時還會將進入子宮腔內的精子殺死。由上述因素引起的不孕,醫學上稱免疫性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