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唐僧四眾,上了大路。果然西方佛地,與他處不同。見了些琪花、瑤草、古柏、蒼鬆。所過地方,家家向善,戶戶齋僧。每逢山下人修行,又見林間客誦經。師徒們夜宿曉行,又經有六七日,忽見一帶高樓,幾層傑閣。真個是:
衝天百尺,聳漢淩空。低頭觀落日,引手摘飛星。豁達窗軒存宇宙,嵯峨棟宇接屏。黃鶴信來秋樹老,彩鸞書到晚風清。此乃是靈宮寶闕,琳館珠庭。真堂談道,宇宙傳經。花向春來美,鬆臨雨過青。紫芝仙果年年秀,丹風儀翔萬感靈。
三藏舉鞭迅指道,“悟空,好去處耶!”行者道:“師父,你在那假境兒假佛像處,倒強要下拜;今日到了這真境界,真佛像處,倒還不下馬,是怎的說?”三藏聞言,慌得翻身跳下來,已到於那樓閣門首。
這隻是靈山的山門迎客處,又行數裏,經過淩雲渡,才到靈鷲峰頂雷音古刹。山上青鬆林下列優婆,翠柏叢中排散士,奇珍異寶,珍饈百味;刹中有八菩薩、四金剛、五百羅漢、三千揭諦、十一大耀、十八迦藍,直到大雄寶殿上莊嚴無比的釋迦如來。中國的佛教描繪靈山福地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但是印度鷲峰山的本來麵目是什麼樣子?我們再看玄奘在《大唐西域記》裏的記載:
其山頂則東西長,南北狹。臨崖西垂有磚精舍,高廣奇製,東辟其戶,如來在昔多居說法,今作說法之像,量等如來之身。
精舍東有長石,如來經行所履也。傍有大石,高丈四五尺,周三十餘步,是提婆達多遙擲擊佛處也;其南崖下有窣堵波,在昔如來於此說法華經。
精舍南山崖側有大石室,如來在昔於此入定。佛石室西北,石室前有大磐石,阿難為魔怖處也。尊者阿難於此入定,魔王化作鷲鳥,於黑月夜分據其大石,奮翼驚鳴,以怖尊者。尊者是時驚懼無措,如來鑒見、伸手安慰,通過石壁,摩阿難頂,以大慈言而告之曰:“魔所變化,宜無怖懼。”阿難蒙慰,身心安樂。石上鳥跡,崖中通穴,歲月雖久,於今尚存。
以上出自蔡鐵鷹《真經在何方:靈山雷音寺》
素問三十三天,天外天的地方有一名山換名----靈山聖境。如來佛祖就住在山上的大雷音寺之中。
大雷音寺
詩曰:“頂摩霄漢中,根接須彌脈。巧峰排列,怪石參差。懸崖下瑤草琪花,曲徑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卻似火燒金;白鶴犧鬆立枝頭,渾如煙捧玉。彩鳳雙雙,青鸞對對。
彩鳳雙雙,向日一鳴天下瑞;青鸞對對,迎風耀舞世間稀。又見那黃森森金瓦迭鴛鴦,明幌幌花磚鋪瑪瑙。東一行,西一行,盡都是蕊宮珠闕;南一帶,北一帶,看不了寶閣珍樓。天王殿上放霞光,護法堂前噴紫焰。浮屠塔顯,優缽花香、正是地勝疑天別,雲閑覺晝長。紅塵不到諸緣盡,萬劫無虧大法堂。”
雷音寺原名解脫庵,亦名觀音堂。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無瑕禪師創建,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重建。取“佛音說法,聲如雷震”的意思,改名雷音寺。峨眉山的寺廟多係明、清建築,既保留了宮庭、官府、宅弟的某些建築特點,又融進了民宅的建築形式。這座小寺,居高崗,倚危崖,傍坡路,便打破寺廟建築的正規格局,巧構虛腳吊樓,建成一座精巧別致的民間小四合院式的廟宇,隱藏在鬱鬱蔥蔥的叢林之中。
寺無山門,第一殿為彌勒殿,第二殿為大雄殿,加上兩邊廂房,構成一個天井。1991年,在大雄殿後新建了觀音殿,供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這尊觀音像為柏楊木雕,高4.8米,胸前雙手合十,其餘千手並伸,成法輪狀,莊嚴肅穆,別具風格。
大雷音寺總共5600平方
靈山
三十三天外有一名山換名----靈山聖境。如來佛祖就住在山上的大雷音寺之中。
西方有靈山嗎?有的。《西遊記》唐僧師徒千辛萬苦要去投奔的靈山,在中印度確實存在,叫靈鷲山,確實是當年釋迦牟尼修行的地方,也正是玄奘要瞻仰的佛陀遺跡。且看《西遊記》裏的描寫:
卻說唐僧四眾,上了大路。果然西方佛地,與他處不同。見了些琪花、瑤草、古柏、蒼鬆。所過地方,家家向善,戶戶齋僧。每逢山下人修行,又見林間客誦經。師徒們夜宿曉行,又經有六七日,忽見一帶高樓,幾層傑閣。真個是:
衝天百尺,聳漢淩空。低頭觀落日,引手摘飛星。豁達窗軒存宇宙,嵯峨棟宇接屏。黃鶴信來秋樹老,彩鸞書到晚風清。此乃是靈宮寶闕,琳館珠庭。真堂談道,宇宙傳經。花向春來美,鬆臨雨過青。紫芝仙果年年秀,丹風儀翔萬感靈。
三藏舉鞭迅指道,“悟空,好去處耶!”行者道:“師父,你在那假境兒假佛像處,倒強要下拜;今日到了這真境界,真佛像處,倒還不下馬,是怎的說?”三藏聞言,慌得翻身跳下來,已到於那樓閣門首。
這隻是靈山的山門迎客處,又行數裏,經過淩雲渡,才到靈鷲峰頂雷音古刹。山上青鬆林下列優婆,翠柏叢中排散士,奇珍異寶,珍饈百味;刹中有八菩薩、四金剛、五百羅漢、三千揭諦、十一大耀、十八迦藍,直到大雄寶殿上莊嚴無比的釋迦如來。中國的佛教描繪靈山福地真是無所不用其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