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目前的社會形勢,我們製訂出一份職業規劃,其主要目的在於幫助我們解決求職中遇到的問題,繼而幫助我們在自己喜歡的職位上有所發展,最終實現我們的職業理想。
明確了目的,清楚了第一任務就是在激烈的求職競爭中脫穎而出後,我們接下來就先來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畢業後的就業困難。從目前的社會發展情況來看,造成現今大學生就業困難的根本原因有4個,即自身原因、教育體製、社會因素和企業方麵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一)專業知識不精通
專業知識不精通是影響求職成功的首要問題,而現在大學生普遍存在這個問題,通過4年的學習沒有提高多少自身的能力,對所學專業一知半解。按理說專業精通應該是畢業生參加應聘的核心競爭力,在核心競爭力處於弱勢時可以相應地調整應聘戰略。但專業是最主要的技能,是將來為自己添磚加瓦,蓋起大廈的基礎。我身邊的大學生們都在為找工作發愁,他們常常抱怨麵試後就杏無音訊的應聘公司。
與此同時,身為企業招聘官的L先生也很是煩惱,因為不能招聘到適合的人才,前來應聘的大部分求職者的實際情況都同簡曆上所描述的信息有很大的出入。這讓L先生很是無奈,L感歎道:找一個貨真價實又適合企業的人才真的就那麼難嗎?且不說應聘者表現是否優秀,一些畢業生在麵對L先生提出的專業基礎問題時,都回答不暢,甚至出現答非所問的情況,其中著名高校的學生也不在少數,這讓L先生不僅為無法完成招聘工作而著急,也為現今大學生的就業前景感到擔憂。
不再有高考時的壓力,學生們在升入大學後備感輕鬆,怠慢了學習,於是專業知識的欠缺成了當今畢業生求職中的一大硬傷,也就出現了畢業生難找工作,企業單位難尋人才的狀況。
(二)欠缺實踐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需求也在發生變化,企業越來越重視應聘者的綜合能力,其中最看重的就是實際操作能力,而這也正是現今大學生們欠缺的。多數大學生還處於掌握課本知識階段,無法將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在上崗工作時就出現了無法獨立完成工作或是麵對工作手忙腳亂的情況,無法創造自身價值和提高企業利潤。這使越來越多的企業單位在應聘條件中加入“有經驗者優先”或是“隻聘用有經驗者”的條件。多數大學生在校時不注重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這會對畢業後求職造成很大障礙,尤其是計算機等對技術操作要求較強的專業。
(三)綜合素質薄弱
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薄弱除了主要表現在專業能力上之外,還表現在其他方麵。
1、心理素質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問題廣受關注,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越來越弱。畢業生步入職場後頻頻跳槽,一遇到困難和問題就以辭職解決,在麵對壓力時還有一小部分大學生選擇了最消極的處理方法——求助於父母,破罐破摔,極端者甚至自殺,其心理素質真讓人擔憂。具體來說,大學生心理素質薄弱主要體現在:
(1)自卑
自卑心理是一個惡性循環心理,一些學生由於外在因素,諸如經濟條件,自身條件等影響,產生自卑心理,在與人相處時對周圍人的言辭做法分外敏感,產生緊張情緒,導致在向他人展示自我的時候發揮失常,其後更加重自卑感,最終造成性格孤僻等心理問題。自卑會對求職產生很多不良影響,如在舉止上不夠大方、從容,在語言表述上缺乏感染力,無法完全展示自己的優勢。在求職過程中自卑是最忌諱的,企業普遍認為一個對自己都不給予肯定的人無法獲得他人的肯定。
(2)自負
對自己富有信心是好的,但過於自信就變成了自負。中國人自古就以謙虛為美德,有才華並不是嘴上說的,而是在行動中表現出來的。很多大學生在職業選擇上和擇業過程中部產生了自負心理,部分大學生還未參加應聘就定下了發達城市、知名企業、高薪水這3項高標準。
在沒有理性地分析自己、分析就業市場形勢的情況下期望過高,這就造成兩大問題:一是出現期望和現實差距過大的情況,自身能力無法達到理想職業的要求,符合自身能力的職位自己又認為是大材小用,不屑一顧,這就導致就業問題無法解決;二是求職過程中自我評價過高,與實際情況偏差頗大,例如現今部分大學生在簡曆填寫過程中過於誇大自己,以博得招聘官的好感,但在麵試和試用過程中的表現又與簡曆相差甚遠,應聘失敗就成了必然結果。誇大自己的能力就是透支了自己的信用,領導或老板必然會對你的誠信產生懷疑。
(3)依賴
大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兒女的過於愛護使現在的大學生普遍出現依賴心理,在求職就業上缺少獨立性,基本算是把求職任務托付給了家人和學校,期盼著父母為自己解決工作問題,期盼著學校為自己提供工作機會,最終就職不成還抱怨父母沒有能力,指責學校不盡義務,如此這般,即使成功入職又如何把握好自己的未來呢!其實選擇職業,對自己進行規劃以及應聘麵試的過程就是對自己的一次鍛煉,從校園中走出來麵對社會,麵對挑戰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俗話說得好: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大學生缺乏自主性不僅會對現在的求職造成影響,在未來工作中也會成為前進的障礙。
(4)盲從
盲目地跟從他人做決定,對求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選擇專業和選擇職業時有從眾心理。高考前很多應考生對自己的職業沒有規劃和目標,僅根據當時報名的熱門程度來投報專業,熱門的專業不僅為自己考學帶來了壓力,也為將來求職埋下了潛在的隱患。畢業求職時的盲從更會增加求職的難度,如今求職“紮堆”的現象也正是競爭激烈的根本原因之一。
畢業生小N就是此類畢業生中的代表,即將踏入社會的她不知什麼是職業生涯規劃,求職方向也模糊不清。該去找工作了,小N卻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寫簡曆時小N不知如何下筆,就先看看同學怎麼寫,覺得B寫得不錯,就按照B的模式來編寫;投簡曆時也跟著同學一起投,同學投A公司,她也投A公司,同學準備投C公司,她也跟著投了C公司,沒有自己的主見。她對職業的喜好、要求,對將來的職業發展完全沒有概念,一切皆秉承“跟著大家走絕對不出錯”的原則。但小N的盲目跟隨隻能讓她倍感壓力,求職困難。
(5)焦慮
焦慮是在人們遇到危險、困難、挑戰時的正常反應,例如在考試來臨前的緊張等。適當的焦慮情緒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幫助學生激發鬥誌,所產生的並不全是負麵效果。但過分焦慮就變成了焦慮症,會導致失眠、判斷力下降、過度驚恐等症狀,一些學生的極度消極情緒也是由於過度焦慮而產生的。焦慮情緒的產生一般都屬於事出有因,很多大學生在校時沒有積累學識、培養才能,本來麵對求職就已是毫無信心,再加上看到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打擊與壓力引發出的焦慮情緒一下子擊倒了他們,不僅對他們繼續求職產生了影響,對他們的身心也造成了一定傷害。
這些心理問題會導致大學生的適應能力、耐壓能力、抗挫折能力下降,而大學生畢業即將麵對的將是一個高壓、高挑戰、高風險的社會現實。
2、能力
(1)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麵表達能力,在大學生的學習、求職、工作中都需要這種能力,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自我表達是外界了解你的重要渠道,但現今大部分大學生都在這方麵有所欠缺,尤其是口頭表達能力的欠缺。口頭表達不同於書麵表達,更富有即興感,口頭表達無法像書麵表達一樣可以斟酌修改。語言缺乏邏輯性、條理性導致求職者在麵試過程中無法流暢、清晰地回答麵試官的問題,再加上因缺乏準備而出現的緊張、怯場情況,麵試結果可想而知。尤其是一些大學生應聘的職位還是主要從事與人打交道的工作,缺乏口頭表達能力就成了他們求職和未來職業中的致命弱點。
而由於平時欠缺對寫作的重視,很多大學生的書麵表達能力更是無法達標。一旦遇到需要寫作的地方,即使是一份總結,他們的第一反應都是上網“查資料”,然後再相互“借鑒”,最終交上來的報告基本大同小異,十份中有九份內容相似。而大學生在步入社會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地方用到書麵表達能力,缺乏書麵表達能力無論在應聘還是在工作中都將成為畢業生們的一大硬傷。
(2)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是一項綜合能力,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可以讓你結識到更多的朋友,從而帶來更多的機會。在步入社會後,與領導、同事的相處不再是與同學、老師相處的模式,有交際能力的人不僅可以妥善地處理這些關係,讓自己在一個舒適、和諧的人際關係環境中工作,還有助於職業的發展。畢竟這是一個人與人組成的社會,無論是團隊合作還是麵對客戶,人際關係能力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反之,與領導、同事相處得不和諧,會嚴重影響你的工作心情,導致工作效率降低,也就相應減少了你的發展機會,許多年輕人認為自己懷才不遇,與人際關係處理不當關係密切。你是一個不招人喜歡的人,即使滿腹經綸又有何用呢?但由於學校缺乏對這類能力的培養,很多大學生,尤其是來自較偏遠城市或農村的學生接觸人較少,還是很欠缺這方麵能力的。人際交往是一門學問,你可以通過看一些人際關係類書籍來學習,但更需要通過實踐來提升能力,在實踐中有意為之,不斷進步。
(3)應變能力
應變能力是指在麵對計劃外的突發事件時,能迅速、冷靜地做出反應,妥善地解決該問題的能力。在這個時代,每天都有新事物、新知識出現,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企業開始重視應聘人員處理緊急事件、突發事件的能力,這主要表現在越來越新穎的麵試問題上。為了考察求職人員的應變能力,各大企業開始在麵試問題上下工夫,麵試問題不再是那“老三樣”:“介紹一下你自己”“你為什麼選擇本公司”“請說一下你可以勝任這份工作的理由”,而是問應聘者一些隨機性的問題,例如:“請現場向我推銷本公司的××產品”“如果我是你的客戶,請通過觀察說說用什麼方式和我洽談商務更能成功”。
有些企業也會通過集體麵試來考察求職應聘人員的應變、合作等方麵的能力。一些大型企業更為麵試設計出考題,內容多是需要快速回答但又要細心觀察的問題。畢業生W在經過一輪麵試後就坦言在回答問題時有種小學參加口算比賽的感覺,既要算得快,又要算得對;同樣麵試完的畢業生S也表示完成一輪麵試像打完一場仗似的,過程真是步步驚心!這樣高難度、高強度、高淘汰率的麵試使很多應屆畢業生都被擋在了企業的門外。
(4)自控能力
現在大學生還缺乏自控能力,包括控製情緒、控製時間、控製進度、控製目標等。情緒控製力的缺乏會使人產生衝動的行為,無法控製情緒也就無法控製自己的行動,衝動會造成一係列惡果。但現在的部分大學生不但不懂得如何控製自己的情緒,還對情緒的控製不屑一顧,於是在步入社會後也就出現了為一些小事就和同事、領導發生爭執,甚至“瀟灑”辭職的情況。職場並非校園,這樣缺乏自控能力的行為會嚴重阻礙其職業的發展。
除此之外,對時間、進度、目標是否有控製能力也關係到你前進的速度。通過網絡,“拖延症”成了大家眾所周知的一個詞彙。在網絡漫畫中,主人公到睡覺時間不願意睡覺,在起床的時候不願意起床,該準備出門了不想出門,該回家了不想回家。作者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解釋了“拖延”這件事,眾多網友也紛紛表示自己也有同感。拖延是一個惡性循環,而拖延正是缺乏自控能力的表現。許多大學生都缺少自我控製能力,該做的事情不是拖到最後期限前不會去做,就是做也難以專心,有些學生即使定下了目標,計劃,通常也難以實現。如此拖住的不僅是未完成的任務,拖住的更是你成功走進理想公司大門的腳步。
(5)組織管理能力
除了專業能力等必備能力外,企業對具有組織管理能力的應聘者越來越重視,擔任過學生會幹部或在校組織策劃過某些活動的人會受企業的歡迎,對組織過社會實踐活動的人就更加青睞。不僅如此,在麵試過程中也會添加考察應聘人員組織管理能力的試題,尤其是大型企業,他們對應聘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要求很高,主要考察應聘者是否有著良好的溝通能力、策劃能力、管理能力和實施能力,希望應聘者在人職後可以完全勝任本職工作,同時還可以成為公司管理層的儲備人才。但實際情況是符合這個標準的畢業生微乎其微,多數大學生並不重視這方麵能力的培養,認為參加這類活動浪費時間,不如多看幾本書實惠。但組織管理能力也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練就的,於是這也就成了近幾年畢業生在求職路上的一道新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