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行動(1 / 3)

目標是一個標杆,是一棟房子在圖紙上的框架,我們不僅要把圖紙中的其他內容填充上,還要把這座房子搭建起來。目標已經確立,接下來我們的任務就是詳細製訂出行動計劃,然後一磚一瓦地實現它。

一、開始詳細地計劃

(一)計劃前需要思考的幾個要點

1、達到目標的途徑

在為目標製訂相應的實施計劃時,要先思考如何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如學生T的目標中有一條是“在一個月內完成畢業論文”,他在製訂計劃前就應先思考,這個畢業論文如何能完成,如何能更好地完成?我在寫這個論文之前該做些什麼呢?哪些資料和人脈資源是可以幫助我的?經過思考後,學生T仔細將自己需要準備傲的事情羅列了出來:(1)需要上網和去圖書館查資料;(2)需要回顧之前的社會實踐;(3)需要每日堅持完成一定量的字數;(4)需要同學的幫助,檢查錯字錯句;(5)需要教授的指點。在羅列清楚每一項後,學生T對完成好論文就更加有信心了。在知道達到目標的路該如何走後,製訂出的實施計劃就會更加具體,更加有效了。

2、達到目標所需的能力

有時目標的內容是一個標準,例如:在試用期結束後,通過公司入職測評考試。這時,你就要分析想要通過考試,你該具備哪方麵能力,你應在哪方麵進行提高。以上述目標為例,你首先要知道公司的測評考試是考察員工哪方麵的能力,以及通過考試的標準。了解標準後,在你未達到標準的方麵,著重鍛煉。如你在公司產品的介紹方麵還不熟練,就在計劃中加入每日對家人或鏡子練習產品介紹,這類訓練會幫助你實現目標。

3、實現目標過程中會遇到的阻力

實現目標時遇到的阻力,也就是遇到的困難。這個困難來自兩個方麵:一是你的自身原因,如因缺乏自製力,沒有按時完成計劃;二是環境因素的影響,即所處環境中的劣勢,如公司業務繁忙,使你沒有時間完成自我提升計劃。第一類困難是可以通過自身的改善來克服的。如果你知道自己存在的問題,可以預想到在實施計劃時你會出現哪類情況,那在製訂計劃時就可以加入克服這些缺點的方法。

例如我意誌力薄弱,學習時間一長就坐不住了。對應這一問題不能隻是一味地強製自己學習,這樣不僅沒有得到相應的效果,反而會導致自己產生逆反情緒,不再實行計劃,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對策,如將計劃時間分散,不再是一下子學習3個小時,可以早、中、晚分別學習1個小時。第二類原因雖然不能自己解決,但可以通過改變短期計劃安排使自己盡量不影響中期計劃的完成。總之,製訂計劃前就清楚可能會遇到的阻力,可以幫助我們減少沒有完成目標的幾率。

(二)計劃製訂時必不可少的步驟

1、分步計劃

將目標的實現分為幾個步驟。當一個目標看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的時候,把它分成幾個步驟之後再來看。第一步肯定是較貼近你現在情況的,是容易實現的。在第一步實現後之後的第二步也就變得容易實現了,以此為例完成第三步、第四步,最終達到目標的要求。

2、細化你的計劃

計劃越詳細,那麼它的可實施性和可測量性就越明確。計劃要詳細地寫出其時間期限、行動計劃、完成到什麼程度。如公司安排你在一周內完成一套活動的主題報表,由於一周的時間很有限,你就需要將每日的工作計劃都詳細地製訂出來,每日完成多少份額,上班期間需要做什麼,下班後還需要準備什麼,預計幾天可以完成,留出幾天的修改時間,都要清楚地反映在計劃中,這樣你的計劃才能幫助你按時又有序地完成目標。同時,你的計劃中還要有一個可評估的標準,在時間期限到達之後可以檢測你的完成情況。如在定好每日計劃後,加上第三天完成報表初稿這條標準,或是為每一日的計劃,都加上完成額度,如每日完成1000字的寫作標準。

3、為你的計劃打上時間戳

這個時間戳和前麵的每一個任務的完成時間可不是一個概念。完成時間是一個時間段,如3天完成,而時間戳是一個絕對時間,如每晚18:00~21:00去圖書館查閱資料。設立一個準確的實施時間,就是為你提前預留出了完成計劃的時間,也起到了提醒的作用。在實施過程中,時間控製這一點比較難掌握,因為每個任務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關係,它們可能會產生交替、重疊等情況,如果沒有一個詳細的時間戳,就可能會因為未完成其他任務,而影響了現在要進行的任務。時間戳也因人而異,每個人在每一時間段的精神狀態都不同,所以應該結合自身生活習慣來製訂。

4、建立監督機製

你需要有屬於自己的監督機製,以便隨時知道自己的計劃實施到了哪一步,哪些任務已經完成了,哪些任務正在進行中,哪些任務遇到了障礙等。將信息總結後,要反思自己的問題,想出解決方案,用於調整計劃,其目的是為了督促你完成計劃。一種常見的監督方法是使用你剛剛寫好的任務列表,在每個完成的任務的旁邊畫上一個對號,在沒有完成或遇到問題的任務旁邊畫一個叉,這份列表最好貼在顯眼的位置,以便隨時可以看到。

5、在實行中調整計劃

我們無法預計未來發生的事情,在實行中會發現很多計劃中沒有考慮到的情況,而這些意料外的因素恰恰會阻礙計劃的進展。在遇到問題時,你需要參考監督機製所提供的數據,看看哪些任務沒能按時完成,哪些任務提前完成了,並從中找出那些影響你進度的問題,解決它們,然後適當地調整你的計劃。一成不變的計劃是沒有意義的,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但我們就要讓我們的計劃可以跟上環境變化的腳步。

(三)人生中的4個關鍵時間點

在製訂計劃時我們了解到,人成長的每個階段對應的目標都是不一樣的,每個階段都有各自要完成的任務。如高中時的主要任務就是考取理想的大學和理想的專業;大學的任務是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知識和能力的準備;入職後的任務是發展你的事業。目標和計劃隨著你的成長也在不斷前進,每個時段的作為也影響著以後階段的發展,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影響我們人生的4個時間點。

1、麵臨人生的第一次職業選擇——高考

在步入高中後,大部分學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個性。所以在麵臨專業選擇的時候,不要盲目,這是決定一生職業的重要決定階段,選擇的大學及專業實際上是對未來職業的第一次定位。在高中階段,學生也該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職業定位意識,在選擇專業時對自己進行職業特長,職業興趣的測評,然後製訂出一份關於未來職業發展的前景計劃書。如果你在初人高中時就已有了方向,在高中期間你就可以有意識地提高在某方麵的能力,在製訂學習計劃的同時,加入能力養成計劃。

2、決定職業發展路線的時刻——大學畢業

大學畢業後,就要真正進入職場了,第一份工作對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會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有規劃意識的學生,在步入校門時,就會想到如何走出校門,成功地進入社會。畢業後剛入職時期的確是一個重要階段,但即使這個階段再重要,它也是短暫的,一些大學生缺乏的知識與能力也無法在這短短的時間內補足,所以大學4年的規劃尤為重要。高中階段決定你的大致職業方向,大學階段決定的是你今後職業發展道路的高度與寬度,職業發展道路將是泥濘的還是平坦的,就在於這4年中你的行動。

3、你職業發展道路中的轉折點——跳槽

每一次職業轉換的時候,都是一個關鍵時間點。選擇職業就好比下棋,剛開局的時候要布好局,抓住製勝點。畢業後剛入職場好比布局,但行棋中的棋子走法也很關鍵。跳槽就好比下棋中的行棋,一步棋的好壞就可能直接影響最終結果,而跳槽就是要抓住這種時機。現在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因為不滿意工作環境、和同事相處不好等原因,一衝動就變換單位,或是因為待遇問題,一年內多次跳槽。這樣隨性而為的跳槽,不利於你的職業發展,也是胡亂走棋。很多大型企業很看重你的工作資曆,因為隻有在一家企業長時間的工作才能學習到這家企業的精髓。

4、職業發展中的每一個休息站——整數年齡

每逢整數年齡,25歲、30歲、35歲、40歲、50歲都要回顧一下自己曾經走過的路,回憶在職場的付出、收獲、快樂與艱辛,看看自己是否走在既定的方向上,自己的職業目標、人生目標是否需要調整。為什麼說整數年齡是職業發展的休息站,因為這些都是你長期目標完成的時間終點,無論你是否完成了目標,在這一階段你都需要休息一段時間,回頭望一望,調整自己的狀態,靜下心後再思考未來的發展。而每一階段的收獲,是和你完成計劃的程度緊密相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