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形勢在變,人心也在變(1 / 2)

密旨以最快的速度,傳送到了西安。

收到密旨後,徐輝祖火速安排人手,給耿璿那裏增送了一千門火炮,十萬發炮彈,外加三千步槍兵和五十萬發子彈。

如今的楊士奇和耿璿,已經退守到了另一個山口。

這裏海拔超過三千米,再往東邊一百裏,那邊是後市的葉城縣,而藍昭也在這裏設置了縣城。

葉城縣,不算大,但這個不算大,也僅僅是對比於新疆的其他縣城,它的麵積不小,而且地理位置很重要。

它扼守山口,北邊便是開闊平原,再往東邊是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葉爾羌河畔上遊,地形南高北低。

距離喀什隻有二百多公裏。

一旦葉城被突破,偌大的新疆就無險可守——當然,沙漠若是算是天險的話,倒也不算是無險可守。

不過對於生活在中亞地區的帖木兒帝國的人而言,他們那邊同樣到處都是沙漠,沙漠對於其他人,可能是天險,但對於他們而來,危險係數就會降低很多。

畢竟沙漠是多變的。

有句話時叫做善騎者墜於馬、善水者溺於水、善飲者醉於酒,善戰者歿於殺。

哪怕是長年累月生活在沙漠中的人,麵對多變的沙漠,也並不能保證百分百可以安全的穿越沙漠。

隻是相比於普通人而言,他們要更容易找到活路而已。

更容易,不代表一定。

所以,已經後退了數百公裏的楊士奇他們,在這個山口,已經是不能再退了。

否則的話,再想要找到一個合適的阻攔帖木兒大軍的地方,那就要後撤到河西走廊了。

準確的說,應該是嘉峪關。

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千米。

嘉峪關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是在祁連山最狹窄的山穀處。

而且靠近嘉峪關的話,運送物資更快捷,從西安到嘉峪關,火車早上出發,中午不到就能趕到。

但楊士奇和耿璿,卻都不敢這麼做。

亦力把裏,早些年還沒有被藍昭拿下之前,就已經成為了藍昭的棉花生產基地。

如今被藍昭拿下之後,還被藍昭視為大明西邊最大的戰略延伸地帶。

大明如今超過七成的棉花,都是從亦力把裏,也就是新疆這裏產出。

若是丟了新疆,耿璿和楊士奇在藍昭那裏必死無疑!

但看著遠處密密麻麻的帖木兒大軍,楊士奇和耿璿的眉頭,就皺的很深。

如今單單是被他們打死的奴隸大軍,至少已經超過了一百三十萬了。

這樣的兵力損失,換到任何一個國家身上,都是骨折的損失。

這裏的人何,連擁兵一百多萬的大明也不例外。

可現在帖木兒不僅沒有絲毫心疼的意思,反而還繼續增派人手,朝著這裏殺進來。

也就是現在楊士奇和耿璿他們駐紮的地方,在一處高達二百多米的山坡平地上,在兩側的山上,也駐紮了軍隊,來扼守兩翼,保證不會被帖木兒從兩側山上包抄迂回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