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長期的特定的環境使氣質特征與職業特征相互影響和同化。特定環境,不一定都是固定環境,因為經常變化的環境也會形成某些人的職業特征。但是,固定的環境顯然對職業特征的形成更有利也更迅速些。
人的氣質的類型和特點前麵已經有所討論,但在自古以來人類社會中,人的氣質和人的職業一方麵有些因果關係,一方麵又有毫不相幹之處。比如說,在戰亂年代,身體強壯、性格外向的人容易產生從軍的念頭,這就是人的氣質和人的職業的因果關係。而大部分的兵源是征募而來,甚至是被迫而來,這些情況已經和從軍者的氣質沒有什麼關係了。“莫道書生空議論,頭顱擲處血斑斑”。“白麵郎君”也照樣可以成為叱吒風雲的一軍統帥,我們這裏研究的是,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的氣質類型的人的存在。一方麵,這種存在有其合理性,因為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各種氣質的人員的有機結合。另一方麵,即使具體工作和某些個體氣質並不相合,工作久了也慢慢適應了外部環境的要求。於是,在人的個體氣質特征之外,又增加了一層更為重要的職業特征。還以軍人為例,張飛式的虎將固然不少,精明強細如周瑜一樣的人物其實也很多。即使羽扇綸巾、談笑風生的諸葛亮式的儒將也並非是絕無僅有的個別現象。他們的氣質是如此不同,但是他們的軍人職業使之具備了相同的職業特征,於是個體的氣質性特征與職業特征彼此同化了。而且職業特征顯然居於更為重要的主導地位。在冷眼旁觀的人看來,那些氣質各異的軍人,他們首先是軍人,其次才是能級有差別的軍人,最後才是氣質不同的軍人。一個軍人走來,我們首先嗅到的是軍人的氣味,而絕不是那健康的、颯爽的身體內部孕育著的不同氣質的特殊氣息。
四、氣質類型測定、學習智能測驗及其他研究的不足與積極作用
氣噴類型測定、學習智能測驗及其種種有關的測定和測驗內容,存心理學研究中,占有一隋之地,而且在某些發展階段上,有些測驗方法,非常盛行,風靡整個國家甚至大部分洲際地區。然而,對於這些測驗和測定方法爭論也不少。有以為是很科學的,也有認為很不科學的,孰是孰非,一時很難確定。據筆者的看法,這些研究方法,不論其科學程度如何,就其趨向來看,都對於心理學說的發展和人才素質的研究有重要意義。人類對於任何一種事業的認識,都經過曲曲折折的過程,從不認識到認識。其間誤解、錯誤,以正確為錯誤,以錯誤為正確,種種奇思怪想都可能發生,但是隻要人們的研究方向是正確的,堅持不懈地做下去,最終一定會取得預期的效果甚至始料未及的成績。
先談氣質類型的測定方法。這種測定方法的程序如下:
測定者擬好60個測驗題目,請被測定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這60個測定題分別記分.測定題內符合自己情況的,記2分:比較符合的記1分;處於符合與不符合之間的記。分;比較不符合的記一1分;完全不符合的記一2分。記分完畢,另將四種氣質類型所屬題號分別列於各氣質類型之下,然後,把每題得分分類相加,計算出總的分數。於是,結果出來了:如果多血質一欄得分超過20,其他三欄較低,則為典型多血質.如果這一欄在20分以下,10分以上,其他三欄得分較低,則為一般多血質。如果有兩欄的得分顯著超過另兩欄的得分,而且分數比較接近,則為混合型質,例如膽汁一多血質混合型、多血一粘液質混合型、粘液一抑鬱質混合型等等。如果一欄得分很低,其他三欄都不高,但很接近,則為三種氣質的混合型,如多血一膽汁一粘液質混合型;或粘液一多血一抑鬱質混合型。從測定結果看,多數人的氣質屬於一般型氣質或兩種氣質的混合型。典型氣質和三種氣質混合型的人較少。
這方法風靡一時,近幾年在我國高等學校也頗有市場。其可靠程度如何,不得而知。但很多人都很感興趣,而且測定以後往往表示和自己的自我感覺很接近,應該說是頗有些道理的。但是,不足之處也很明顯。首先,是問題的選擇未必對於任何一種測定對象都合適,也就是說,它的正確率有問題。其次,對於被測定者來說,往往岡為其主觀心情的變化而影響測定的內容。特別是青年人,對自己的看法往往處在非穩定性的認識之中,甚至竟會處在矛盾的認識之中。我們看十幾歲的年輕人,他們對於自己的智力、體力、能力,以至麵貌的看法呈現較大變化。有時候,他們對於自己簡直沒了信心,恨不得一拳把自己打個跟頭。但是,很快又會趾高氣揚起來,認為自己還大有前途。這種說法雖有點誇張,但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波動的心情卻常常有之。由於他們心理狀態如此不穩定,測定的結果也往往會有出入,甚至有很大出入。再次,鑒於時代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認識世界的手段在變,一些習慣也在變。即使同一時代,不同國家,不同的社會製度,不同習俗,不同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日常所接觸的環境的差異性都非常之大。如果在這樣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裏,試圖找出一種全能的氣質類型測定題目,顯然是不合乎客觀實際的。僅此數端,氣質類型測定的科學性就需要打了一個大大的折扣。
誠然若是,氣質類型測定依然是一種可供參考的、有很大積極意義的測定方式。這是因為:第一,在沒有更科學的手段出現以前,有這種帶有模擬性質的測定較之沒有測定及空空如也的研究要好得多.它至少可以提供一種參考數據,使人對於所測範圍裏人的氣質類型有一個大體上的數量比較。第二,測定方式的進步隻有通過測定方法的實踐才能實現。如果因為測定方式有某些缺點,就一概予以否定,那麼,新的方式則可能永遠也無法產生。對於測定方式不足方麵的認識,正可以幫助測定者采取措施,及時進行彌補。而且,即使上麵所提的測定方式也是在長期的摸索實踐中總結和凝聚而成的。第三,通過測定不但使測定者對於人的氣質的類型分布、比例和特征有了一些比較直接的了解,而且可以使被測定者對於自己的氣質類型有一個概括的認識,對於普及這門學科同樣有著積極的意義。因此,氣質類型測定方法,應諺發展、修改和充實,而不應該令其“緩行”。
再次,據報道,在美國中學生要進入大學深造,除通過各種考試以外,最讓人頭痛的是為時三學時的多項選擇法考試,即“學習智能測驗”。每年春秋兩季,約有l50萬學生參加這種考試。考試成績被送到3100所高等學府,作為校方錄取時更為客觀地考察一個學生能力的參考。但是,長期以來,對這種簡稱SAT的考試方法,教育界一直爭論不休。
這種考試方法的詳細內容,不得而知。僅從批評者對於這種方法的分析和指責來看,其缺點也是很明顯的。有一位名叫戴維?歐文的人著書對此加以指責。他說這種考試局限於白種人的,中上層資產階級成見。對黑人及其他居住在城市的少數民族很不利,還說這種考試“基本上是測試應付”,是培養應付出題考官的一種能力。然而隻要方法得當,臨時抱抱佛腳,是完全可以培養出這種能力的,而這些方法與學習智能風馬牛不相及。他說,對目前的SAT考試題目用計算機加以分析,可以使考生的分數平均提高185分(滿分1600分,標準分897分.其中數學占471分,語言技能4
26分)。而一些準備考試的複習班,其真正的秘密便是破謎,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使我們聯想到我國一些重點小學在招生的時候,對孩子們測驗說,樹上有三隻鳥,一聲槍響打死一隻,樹上還有幾隻這樣的問題一樣。第一次使用,當然是有些效果;第二次使用時,已被家長預先提示過被測兒童,顯得不甚管用了.第三次,第四次再使用類似方法,實際上是家長與兒童和招生人員展開遊戲競爭之意,已經和原來測試兒童智力強度的目的大相徑庭。還有百科知識競賽,此法不可多用,一次二次之後,好事者編一本小詞典,或者使出題者所出題目難上加難,而響應者則會逐漸減少,或者答題人易如反掌,不過多買一本奇特的資料和詞典而已。其弊端與氣質類型測定方法大致相同,但是智力測驗範圍極廣,其弊病可能還要大些。同樣,盡管它有種種弊端,其積極作用也完全不容忽視,具體理由大略如對氣質類型測定分析中所言。
除此而外,還有種種關於人才素質的測驗和測定方法,而且有很多方法被作為錄取選拔人才的科學依據,是完全馬虎不得的。如芭蕾舞蹈演員的身體條件要求,則尺度嚴格,條件苛刻,而曆史既久,科學性亦強,恐怕全世界任何一個芭蕾舞學院都會遵循大致相似的原則要求的。另外一些內容,則善惡難論。如日本出現的舉國上下的血型熱,就是一例。據新加坡l
985年5月l
1日《聯合晚報》報道:“近年來,不但普通日本人熱衷於鑒定血型,以血型作為交友處事的取舍標準,連一些政府機關,大型工商機構,亦以人的血型作為雇傭員工的選擇條件.”對於血型鑒定的熱衷“似乎已經達到舉國發狂的程度.”各大城市的街道上,快速驗血機器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年輕的愛侶甚至借此判定伴侶是否理想對象。百貨公司“紛紛推出一些印上各類血型檢驗的內衣,以滿足顧客要求”。報刊上招聘廣告,亦列明求職者必須具有某一特定血型,才符合要求。據說,開此風之先例的是作家野見壽隆。他寫了一本叫做《如何組合有利血型》的暢銷書。他在書中指出:“日本工商業過去十餘年的高度成就,並非日本經營者手段高明,而是由於從事該種工作的主事者及員工,都具有極佳的血型。”他特別推崇A型血,認為這種血型的人大都“謙恭有禮,富於自製能力,處事精細而且冷靜堅毅。”日本人對野見壽隆的論點深信不疑,於是,不論婚姻大事,企業管理以至學習外語等均加入了血型的因素。報道說:“科學家認為,利用血型鑒定性格是無稽之談,同一血型的人,既有大奸大惡,亦有聖賢能者,不能作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