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才成長與發展的外在因素 第一節人才成長、發展與大環境
所謂大環境,是指整個社會環境及發展趨勢、水平、性質和狀態(見圖l4)。
(一)社會環境對人才成長發展的巨大影響
我們在人才發展規律的客觀描述一節中,分析過人才成長和發展的三種形態,即波峰時期、波穀時期和過渡時期。這些時期的更替,借用耗散結構理論的說法,算為人才的“漲落”。社會人才群的漲落與國勢的盛衰有直接關係,人才群的產生,發展和壯大或者被敗壞,得不到正常發展,出現人才寂寞,都與整個社會的內部條件的發展變化息息相關。人才發展規律受社會發展規律約束,社會發展規律又受其內部各種因素消長變化機製的製約。這些機製的變化影響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對這些機製的科學分析,在馬克思主義的曆史唯物主義中,已經在理論上得到基本解決。國勢昌盛,則人才輩出;國勢衰微,則人才不興。
所謂國勢衰微則人才不興,當然不是說一個人才也沒有了,而是說大部分人才成長的社會機遇被斷送了。戰亂時期,也有人才,但是經濟被破壞了,各行各業都處於極其動蕩的環境下,教育、理論、生產、技術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響,而與消費、娛樂、文藝密切相關的行業,更是首當其衝.變成畸形發展狀態。戰亂期間也有文藝,也有詩人,也有文化教育,但戰亂時期的文化畢竟不同於和平時期的文化,而且戰亂與戰亂也有不同。象東晉十六國那樣的大戰亂,對於任何事業無疑都是強烈的打擊和毀壞。進步的因素,統一的因素隻是在戰亂中慢慢求其發展。在戰亂局麵中,不知道毀滅了多少人才。我們沒有把東晉十六國時期和盛唐時期人才發展情況進行詳細的比較,但是盛唐時期,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麵的人才不知比東晉十六國時期要多上多少倍,這是可以推測到的。舉例說,戰火紛飛的年代,建築業能發展嗎?到處火光衝天,土崩瓦解,建築人才衰落了。學校能發展嗎?哀鴻遍野,民不聊生,正常生活乃至生命都沒有保障,哪個還顧得學習?於是教育人才衰落了,下一代人才培養也耽誤了。吃且無食,用複何為,觀賞則成為夢話,手工藝術的發展自然也斷絕了生路,多少傑出的藝人為糊口奔忙,饑腸如鼓,求生無門,藝術已經不值錢,隻得靠出賣勞動或者乞討才能勉強糊口,於是手工業急劇衰敗,手工業人才後繼無人,很多高超的技藝散失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當然,戰爭有正義非正義之分。正義戰爭,可以動員民眾,同仇敵愾,產生偉大的戰爭文藝和同樣偉大的戰爭藝術.在正義戰爭、進步戰爭和愛國戰爭的洪流裏,多少好男兒成為名垂千古的傑出人才。但是戰爭時期畢竟是一種非常時期,人才個體的全麵、正常的發展必定受到影響和阻礙。正義戰爭的意義在於它可以打垮反動的統治、壓迫和侵略,以暫時的犧牲為人才的發展掙來光明的前途。作為曆史學家研究對象的人類發展史,是如此廣闊和久遠,而人才個體隻有那非常寶貴和短暫的一次生命,曆史瞬間的耽擱都會造成人才終生的不幸。人才個體本身也具有兩重性。一方麵,人才的堅韌性能在世間最困準的條件下,創造出令人堆以想象的奇跡。居m裏夫人關於鐳的試驗,。全憑兩隻手在一間破屋子裏勞作,其:[作量即使是個“虎背熊腰”的壯漢也會為之膽寒。華子良在敵人“魔窟”中裝瘋,其毅力更是令人高山仰止,無以複加。但另一方麵,人才的成長又表現出相當嚴重的衰弱性。一個人才的成功,需要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而人才的培養和智力開發則僅僅限於他的幼兒.少兒和青年期這麼短短的時間,一經耽擱萬事皆空。因此,一個好的社會環境,“十年生育.十年準備”,就可出現比較昌盛的社會局而。而一個壞的社會環境,“十年準備,十年發難”,社會給千百萬人i帶來無可挽救的巨大損失。陳毅青年時期到法國勤工儉學,其時正值“中法秘密借款”剛剛炮製出來恰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在留學生中引起強烈反響。所謂“秘密借款”,就是北洋政府以出讓中國鐵路修築權等一係列權箍為條件。向法國帝國主義借一大筆錢,用來買槍買炮,供軍閥勢力鎮壓人民。因為其內容喪權辱國太甚,害怕遭到國內輿論反對,隻好秘密進行。消息傳出,民情大嘩,留學生更是怒不可遏,陳毅怍為留法學生代表,去會見北洋政府駐法公使陳篪,雙方展開一場唇槍舌劍。陳毅說:“我作為中國人,替你們感到羞恥。”這位公使被刺痛了。他回答說:“中國是弱國啊,弱國無外交 ”弱國無外交這話深深地印在陳毅的心裏。說這活的人雖然缺少作為中國人應該有的愛國誌向和民族氣節,是一塊軟骨頭,但他也從另一個側麵道出了一條道理:弱國無外交,國弱被人欺。國勢衰弱.恰如一個贏弱不堪的母親,她很難生產和培養出強健聰慧的兒女。弱國缺少人才,即使有了人才,他們之中的很多人,也會由於種種原因遭受挫折、打擊以至覆滅性災難,或者被驅趕到窮鄉僻壤中去,終致一籌英展,壯誌空餘。
(二)適應人才成長的社會環境的諸因素
適宜人才成長的社會環境,包括:安定的政治環境,發達的經濟形勢,正確的治國方略和人才政策,相當的科學技術基礎以及有利於人才發展的社會輿論和社會風尚等等。這些因素中,安定的政治局麵是最主要的,而合理的社會製度又是特別重要的因素。但是,人們不禁要問,合理的社會製度是特別重要的社會因素,那麼,西方社會製度合理嗎?如果說不合理,但它確實出現了很多的人才。中國社會製度本來是非常先進的製度,為什麼又會出現“十年動亂”那樣的浩劫呢?這個問題好解釋,合理的製度是就其社會矛盾運動的平衡程度而言的,任何一種社會製度其本身都存在固有的基本矛盾。這些矛盾在平衡與不平衡的發展狀態中發展和轉化,其結局或者因其不平衡達到極點,發生暴力革命,或者實現自我調解,達到更高水平的平衡。前者,如法國封建社會敗亡、資本主義誕生即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蘇聯十月革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更是典型的例子。後者實鍘不多,但中國西藏的民族政策,可以看作在這方麵邁出的一大步.從邏輯上說,就是共產主義的到來以後,還會采取這種形式.就資本主義社會的現狀來看,其社會基本矛盾和各種基本因素之間,並沒有達到無法調和的極端不平衡狀態。它的社會製度,對於它的曆史發展,借用黑格爾的思辯方法來說,其合理性特征並非喪失殆盡,資本主義社會還有相當強的生命力,其人才的產生和發展也有相當雄厚的基礎。而對於我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說,隻有通過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拯救民族,強盛國家。這不但為曆史所證明,而且為現宴所證明。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和一切比較公道地看問題的國際友人也大都持這種看法。但是,我們過去卻存有偏見,好象有了社會主義製度,就是有了一切。現在平心細論,這個看法是錯了。社會主義不是供享樂的溫床,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運動的一個必要的階段,又是一種需要全體人民為其奮鬥的國家體製。不錯,社會主義製度為人民的幸福提供了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和思想上的基本保障,但是社會主義的到來既是革命先烈和全國人民浴血奮戰的結果,那麼,它未來的發展,仍然需要人民繼續奮鬥努力工作.實際上,隻有社會主義製度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有適合於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生產組織形式,有適合國家特點的經濟體製和分配方法,有適合於社會基礎的發展規劃及近、中、遠期的奮鬥目標。合理的社會中各種基本因素的不平衡也是依然存在的。雖然它的這種不平衡的性質與舊的社會製度不同,但是處理不好,也會鬧出亂子。因此,我們認為,社會主義製度為人才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了最主要的社會基礎.社會主義是社會的人才群成長和發展的肥地沃土,但是,要通過正確的政策、健全的法製和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來,才能使這肥沃的土地上生長出豐碩的果實和絢麗的花朵。
(三)進步的社會製度在國勢盛衰中的決定力量
如果說資本主義社會還沒有脫盡其合理性,而社會主義社會又可能出現基本社會因素的不平衡,那麼,人們要問,究竟是資本主義社會適宜人才群的成長和發展,還是社會主義製度適宜人才群的成長和發展呢?
我們認為,就曆史而論,東方落後的封建主義,殖民地國家,其出路隻有走社會主義道路,或者民族獨立之路。因此,資本主義在這裏沒有發展的依據和可能性。就現實而論,社會主義雖然有種種不完善的地方,卻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先進的社會製度,它的先進性就表現在從根本上消滅了人剝削人的製度,摒棄了舊社會作為整個國家經濟命脈的私有製生產方式。因此,它雖然有一些缺陷和不足,卻從本質上代表向上發展的一種社會力量.而資本主義社會,在某些方麵和某些領域內,雖然有它的優勢,但是作為整個曆史發展過程來說,已經失去了昔日革命的特征,而逐漸走向了沒落的道路。資產階級曾以革命的方式登上了曆舞台,在思想上、理論上、政治上、文化上都有自己的偉大建樹,現在在科學技術上依然走在世界曆史的前列,但;是這已經是最後的繁榮與昌盛。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產業革命的迅速到來,必定引資本主義走上新的十字路口,或者因其政洽製度的沒落,而被統治階級不承認不準許其沒落,從而帶來某種革命.,或者因生產的高度發展引起和平的政治變革。列寧作過“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的科學分析,其對於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分析來說,是完全正確的,就其總的理論精神來看,至今仍有不容輕視的指導意義。但是資本主義也在發展,其未來何去何從,還要看其社會內部的基因變化而定。但是社會主義一定會取代資主義,共產主義一定要在全世界取得勝利,則是完全沒有疑問的。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新生力量,它還有種種缺點。中國在對內政策上,吃過大虧,現在醒悟過來,自己糾正了自已的錯誤,正在走上一條非常寬廣而又非常健康的道路。但是,社會主義作為一種製度,在本質上代表了進步,如果能夠采取適合社會現狀的合理政策,必將發出無比的威力。社會進步是人才發展的最根本的保證,因為人才是社會曆史前進的最積極的力量。任何環境,即使共產主義的社會環境,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但進步的社會環境必定會造成社會人才群產生的波峰時期。古羅馬和古希臘,就曾有過這樣的時期;中國的漢唐時代有過這樣的時期;歐洲文藝複興和啟蒙運動有過這樣的時期。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革命的不斷前進也必然會迎來這樣的輝煌時期。這個時期的到采,在我國已經可以看到其微茫的曜光。曆史對我們的要求,就在於讓我們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或者更長一些時候的努力,把它變成美好的現實。
二、人才成長與國家政策
(一)人才輩出,政策是關鍵
政策當中,首要的、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國策”,或者說基本政策。它包括路線、基本方針和主要的政策等內容。國策之所以重要,在於它是確定社會發展方向和發展水平的社會意誌的集中表現。在這個意義上說,政策是帶有決定性影響的一種社會力量,也是不過分的。
從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曆史經驗來看,政策尤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指導意義。社會主義不是一句隨隨便便衝口而出的口號,它有複雜的社會內容和遠大的目標及其豐富多采、千變萬化的現實性特征。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需要正確的政策作保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依然需要正確的政策作指導.而正確的政策來源於對社會現實的正確判斷和估計。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什麼?主要矛盾是什麼?解決這些矛盾的基本方法是什麼?社會主義的基本依靠對象是誰?有沒有階級鬥爭?階級鬥爭占據怎樣的地位?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來源於對這些問題的實際調查和分析。正確的政策來源於對現實的正確認識,而正確的政策一旦確定,又會對這些現實內容產生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政策的內容很多,如經濟政策、文化政策、外交政策等等,其中也包括人才政策。沒有正確的基本政策,不可能產生正確的人才政策,這是確定無疑的。但是,有了正確的國策,未必自然而然地產生正確的人才政策。正確的人才政策,有它自己的規律。它從屬於基本國策,又以自己的獨特內容豐富和充實正確的國策。它在政治國策係統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人才輩出的波峰時期,當然需要先進的社會製度作基礎。但是,和人才關係最密切、最具直接影響的還是政策,特別是基本國策。由於實行的政策正確與否,可以出現人才的波峰期,也可以出現人才波穀期。同是社會主義製度,實行的政策不同,可以出現。十年動亂”那樣的大錯誤,也可以出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繁榮局麵。由此可以看出,人才輩出,政策是關鍵。
(二)開明的人才政策的基本要求
人才政策包括的內容很多,而且政策常常處在不斷地豐富、變化和調整當中。當然所謂變化和調整是依客觀形勢的變化而定,而不是依某些個人的意誌和願望而定。這一點,下麵還要論述。就一般人才政策的內容來說,有三點特別重要的理論和實際要求。
民主的學術空氣。民主空氣,對於人才的成長和科學事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因素,沒有這一條,其他一切條件,全等於零。以中國古代曆史而論,思想上、理論上最輝煌的時期首推先秦。其影響之大,非漢。唐所及。先秦時期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最主要的是諸子百家爭鳴,有一個比較開放和民主的學術環境。孔、孟、萄、墨,韓、老、莊、諸子百家,各展所長。沒有文字獄,也沒有因為觀點不同、理論不合而殺頭的事情?諸候以至皇帝對於各種學派的代表人物,持比較尊重的態度。士人可以流動,楚國不用,而去魏國,魏國不用,又去秦國。所滑良禽擇木而棲。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隻有先秦時期比較好些。其學術著作也影響深遠。西漢既不能比,盛唐也大有遜色,雖然漢、唐文化的整體水平超過先秦。沒有民主空氣,革命的、先進的東西往往會被壓迫和窒息。進入近代以後,五四時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民主和革命的浪潮衝決疊起的時代。其在文化史上的意義,非隻言片語可以概括。五四運動開其先河,中國思想界和文化界發生了偉火的革命,而思想文化上的革命又啟迪和推動了政治革命,終於使腐敗落後的舊中國,成為朝氣蓬勃的新中國。中國思想界和文化界出了毛澤東、魯迅這樣偉大的人物,出了以他們為代表的傑出的人才群體。可以說,沒有五四運動開創的思想解放、學術發展的局麵,則不可能產生這樣偉大的人才代表和人才群體。新中國成立了,中國社會既然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理所當然地應該產生出超過以往任何曆史階段的人才輩出的局麵。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種願望在30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中並沒有真正出現。中國的京劇界出了裘盛戒,客觀地評價,他是解放以後才真正取得自己的藝術成就的。中國評劇界有新鳳霞,她也是解放以後才得以大展其才的優秀演員中國數學界出了陳景潤,他是新中國培養的。中國文化界也出了不少有名的人物。但是風雲變幻,多有不測,加上錯誤的方針和一些壞人從中漁利,使本來應該出現的思想界、文化界,科技界的繁榮局麵沒有出現,反而出現了。十年動亂”這樣令人痛心的結果。中國人民有數千年封建主義興衰的曆史經驗,有100多年反抗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壓迫的曆史經驗,又有30多年社會主義建設中正反兩方麵的曆史經驗,對於科學領域、文化領域中民主空氣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認識,對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有了最為深刻的理解。
自然,民主空氣絕不是放棄教育、批評和領導,也不等於任意發展,各行其是。其實,即使在中國古代先秦時期,諸子之間的批評也是非常激烈的,當時的統治者和一般士人對於各種學派電有自己的選擇,並非不加分析地胡亂采納和盲從。秦朝的建立,以法家的學說為根本,以至秦始皇見到韓非的著作,感歎說:“我得見此人,和他在一起,死也安心了。”孔子辦學,為少正卯所苦,孔門弟子“三盈三虛”。可以想見當權者和一般士人的選擇自由,非常活躍。可是,今天一些人接受十年動亂的錯誤的教訓,不敢進行爭鳴,專喜栽花,生怕添刺。這是對於雙百方針的一種誤解,隻能肜成所謂的“民主空氣”。雙百方針的真正作用在於,一方麵它可以保護學術爭論的正常進行,一方麵它又可以保護批評的正常進行,用科學的手段、民主的方法達到學術研究和學術篩選的目的。何況,社會上、思想界和文化界錯誤的東西很多,內部的.外來的資產階級的腐朽思想的侵蝕和影響不容半點忽視。雙百方針的適用範疇,應該明確地規定在學術範圍之內.對於那些低級下流盼東西,那些有害的東西,統統應該算在取締範圍之內。國家機關,每一個社會公民.都有對它進行揭露,批判、告發和抵製的責任與義務。
2.必要的政治地位。人才必須有必要的政治地位,首先是人才不被歧視,不受壓製和不受打擊。“十年動亂”期間,把知識分子劃為“臭老九”的做法就是一種政治歧視,把一切有學問、有建樹的人統統劃為資產階級反動權威、修正主義代表,就是一種政治壓迫。用極“左”路線的大棒對於人才亂打一通是最不得人心,最有害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政策。那個時代一去不複返了,那種政策也應該壽終正寢。政治地位,一般地說來,是與其他各階層人士平等的地位。“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就體現了這種地位。對於知識分子和一切人才,應該給予特殊的關懷和照顧。現實生活中,知識分子的作用,一,般說來,要比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人更大一些。社會主義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還受一定限製,國家
還要存在。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差別還會存在。由於各種客觀條件的限製,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還無法一下子得到普及.對手那些受教育較多、文化較深、能力較高的人,提供一些比較好的條件,對於國家建設、對於人民生活的根本改善都是非常必要的事情。人才是國家之寶,對於。寶物”給一點特殊的待遇,有什麼不好呢?以美國為例,它是資本主義國家,但它對於人才曆來是非常愛護的,而且對於世界各國的人才,不惜想盡一切辦法吸引、收買甚至攫取。《環球》雜誌有一篇《美國對人才的攫奪》的文章,對美國的人才政策,作了一番描述。文章說:。種族歧視問題在美國並未得到徹底的解決,而在引進和使用外國的人才方麵,不管他們屬於哪個民族,來自哪個國家和地區,美國長期以來一直采取盡量羅致的政策。”90年代,曾經有兩千名歐洲著名科學家為逃避德國納粹分子的迫害而背井離鄉。美國為他們提供了安全保障和研究工作必需的各種條件和環境,吸引其中多數人移居美國。他們之中有被稱為相對論之父的德國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著名物理學家弗蘭克?貝蒂、意大利著名核物理學家費米等。1945年美軍占領德國期間,美國特別重視羅致當地的科技人才。當時在納粹德國陸軍試驗站負責研製V一2火箭的火箭專家馮?布勞恩和另外120多名德國火箭專家,全部被美軍送往美國。戰後,美國政府為爭奪科技人才,曾在1952年和1965年先後兩次修訂移民法,優先批準各種專門人才入境.據美國司法部統計,在1949年至19
73年期間,移居美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達1 0萬人。美國的人才政策固然有它種種的階級局限性,但是資本主義能夠作到的,社會主義為什麼不能做到呢?
正確的人才政策,應當把發揮人才作用放在第一位。人才是一種曆史進步的創造力量。尊重人才.發現人才的目的,不是為了囤積居奇,而是為了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社會和人民的事業服務。《北京晚報》曾以《科技人才最需要的是有用武之地》為題,報道了北京微電子技術應用研究所又有三頊產品通過鑒定,為國家填補了空白和解決了急需。這個僅有200多人的研究所,自成立以來,已開設科研課題40項,通過鑒定8項,添置了l
5台價值6.3萬元的儀器’,年純收入82.4萬元。報道說,建所初期,由於該所實行所長負責的科研有償合同製,國家不撥事業費,因而科研經費、流動資金分文沒有,必要的儀器設備沒有1台.但所領導堅信“絕大多數科研人員最需要的不是金錢和優厚的生活待遇,而是可供其發揮積極性、創造性、施展才能的事業。”他們同心同德,在建所不到6個月的時間就收回科研費47萬元。這個所的領導對記者說,這個研究所之所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這樣鼓舞人心的成績,“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結果。”
給人才以發揮才能的寶貴機遇,也許比給金錢更能使他們舒心、愉快。千裏馬之所以為千裏馬,它要在萬裏草原馳騁。不懂得這一點,就不懂得大多數中國知識分子的心。
3?正確的分配原則。正確的分配原則,就是按勞分配的原則,就是按其貢獻的大小給予不同的勞動報酬的原則。講到勞動擐酬,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在勞動量的計算上麵應有所區別。很多腦力勞動是無法以數量來計算其價值的。一個搬運工一天搬幾千斤、上萬斤、幾萬斤,那是有數量標準的,但一本著作,有時便隻有幾千字,卻是千古不朽的名作。這個價值怎麼計算?殊不知“千古文章”裏麵包含多少心血在內。曹雪芹的《紅樓夢》有多大價值?李密的《陳情表》有多大價值?恐怕沒有一個經濟學家可以計算出來。馬克思的《資本論》,資本主義出版商給的那麼一點點報酬,連支付寫《資本論》時買雪茄煙的錢都不夠。腦力勞動者可以創造出無價的產品,很可惜隻能以有價的形式向他們償付。在很多情況下,他們所得的償付是太少了。
(三)正確政策貫徹執行的保證
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正確的政策並不是總能夠正確執行的。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它可以隨著某些領袖人物的主觀思想而變動。因此,經過十年動亂,一些人才對於政策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失去信心。農民怕政策變,種著責任田,心裏不踏實。一些青年人不相信政策的威力,以為隻有看得見、摸得著、拿得到的東西才最可靠。看來,正確的政策,還需要有可靠的保證,才能使人民放心大膽地照著政策的號召去做.那麼,這些保證的內容是什麼呢?
正確的政策得以執行,應有法律方麵的保證,有人心方麵的保證,有事業方麵的保證。所謂法律保證,就是說基本的政策,應該具有一定的法律程序。政策與法律不同,一般是指比較靈活,適應性比較強的,帶有法律性質的行動準則。但是,重大的政策,例如國策,又有相對的穩定性,不是朝令夕改、一日三變的權宜之計。政策的製定和確立,應該具有一定的程序。黨的政策需要經過黨的組織程序批準生效,國家政策需要經過必要的法律程序。任何人違背了政策都應據其情節,追究其責任。黨的領導的力量在於它是一個有紀律的實行民主集中製的政黨,如果沒有紀律和民主集中製,一個人說了算,站在黨紀之上,那麼,黨的戰鬥力就會喪失。任何一個黨員都是國家的普通公民,對於國家法律,隻有執行的義務,沒有違背的權利,任何人違背國家政策,都要繩之以法,這才是國家政策和黨的政策得以實現的最重要的保證.所謂人心方麵的保證,是說正確的政策得人心,為人民真正擁護的政策是無法改變的。試想一下,如果有誰把現行的農業政策隨便取消,他會得到一個什麼樣的下場?所謂事業方麵的保證,從哲學的意義上說,唯有成功的事業,能煥發正確政策的無比生命力,而失敗的事業必定導致其錯誤政策的破產,無論這種政策有法律保證也好,一時得到多少人擁護也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政策所以能長久,因為這些政策是指導人民去爭取四化事業取得成功的一種堅實的保證。
正確的政策具有穩定性特征、法律性特征和針對性特征,而正確的政策一旦確定,又具備了權威性特征。沒有權威存在,任何事業也不會成功。那種對於任何權威都持反對態度和觀點的人,既不懂得革命理論,又不懂得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任何一個國家,隻要它是運行有效的國家機器,沒有權威都是不可能的。
任何正確的政策都是需要通過實踐檢驗的,反過來又會指導和促進社會實踐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已經被實踐所證明它的正確性,隨著這一路線的貫徹執行,中國曆史上一個新的人才群的波峰時期很快就會到來。它比之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會更加光采奪目,更加博大精深。這是一個中國曆史上還沒有出現過的偉大年代。側耳聽去,已經隱約聽到它的轟鳴的聲音。
三、人才群體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
(一)四化建設事業為人才社會群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最大機遇
社會人才群的產生需要社會提供適當的機遇。社會提供的機遇是無時不在的.但是卻有高潮,低潮的分別。戰爭年代,社會所提供的機遇比較單一,而和平時期,社會為人才群提供的機遇則比較廣泛。經濟騰飛時代,對於人才群提供的機遇是最大程度的機遇期。這個道理很簡單,經濟發展的騰飛時期,百業待興,為各類人才展其才幹提供了機會,而且為人才的發展提出了在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麵都具有超常性質的要求。從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情況來看,雖然還不是騰飛時期,卻已經進入騰飛的準備時期。中國四化目標的確立來之不易,說它來之不易,是因為四化目標的確定需要政治條件,經濟條件、思想條件、技術條件及其他種種必要的條件。以政治條件來說在舊中國淡論“四化”是不現實的,一個被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封建主義重重壓迫下的國家和民族,怎麼能有可能進行“四化”建設呢?在解放初期,基本條件也不具備,那個時候國民經濟的力量還很薄弱,要進行“四化”建設也沒有力量。即使在三大改造以後,黨內外對於中國社會主義建沒的基本目標的認識也很不一致,究竟是以階級鬥爭為綱還是以經濟建沒為綱的爭論此起彼伏,實際上也無法一下子得到統一。現在,政治條件具備了,思想條件具備了,經濟條件也基本具備了,技術條件也有相當的基礎,可以說“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這東風就是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按照黨中央確立的正確路線和實現四化目標的幾個步驟兢兢業業地努力奮鬥。生在這個時代的中國公民是非常幸福的,一切肯條件成為人才的人們,得到了最大的社會機遇。隨著巾國經濟騰飛時期的到來,中國社會人才群必將得到充分的發展,多麼傑出的人才都可能產生,多麼偉大的業績都可能創造。一切悲觀、失望、俳徊的情緒鄙是缺乏客觀依據的,不健康的情緒。機遇在即,一切有誌向的中國人,都應當奮發向上,爭取為祖國的振興貢獻自已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