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經濟發展、資金充裕,才有可能培養更多的人才
經濟落後,資金缺乏,人才的培養和發展必定受到影響。以農村為冽,中國8億農民中,大約有二三億青少年,這麼眾多的青少年當中,無論用哪種標準來衡量,人才的潛在力都是非常巨大的。應該說,在這麼眾多的青少年中間,各行各業的潛在人才都允分存在?但是資金不夠,教育不普及,設施不齊全,使很多在生理素質上非常好的人才白白浪費掉了。現在落實了生產責’任製,農業經濟體製實行改革,農民富了,科學和教育事業得到了發展,人才產生的機會也大大增加。可以斷言,隨著農業形勢的進一步發展,廣闊的農村集鎮上會湧現出千千萬萬的人才生產.基地。中國農村,這個幾千年來十分落後的地區,將成為培養現代化人才的一片充滿生機的肥田沃土。農村如此,大城市也是如此。中國現在還很貧窮、落後。初等教育尚且不能在全國普及,中等教育的普及距離更遠,高等教育的普及不是四五十年可以辦到的。除去種種客觀原因而外,沒有資金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經濟發展,資金充裕,才有可能為人才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天地。四化需要人才,四化又能為人才發展提供更為堅實的基礎,四化的建設又需要各類人才作出貢獻。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這二者一定可以實現良性循環,從而為中國經濟的振興及教育事業的發展,為社會人才群體波峰時期的到來,提供必要的條件。
由此聯想到國家、集體和個人致富的關係。應該說,沒有個人的富裕,則人民沒有生產積極性;沒有集體的富裕,這種積極性必然不能充分發揮,也不能達到更高的級次;沒有國家的富裕,則個人的富裕和集體的富裕如履薄冰,是基礎異常脆弱的一種表麵上的強大和繁榮。三者關係要處理好,處理好的原則在於時刻不忘我們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考慮到個人,而且要考慮到集體,還要考慮到國家。
社會主義不是阻止個人致富的一種社會製度,社會主義鼓勵個人勞動致富。但是社會主義的個人致富和資本主義的個人致富畢竟有著本質的區別,一不能剝削,二不能投機倒把,三不能損人利己。那種一心鑽國家的空子,靠不正當手段發財的心理和作法,到頭來,是搬起石頭打自已的腳的,是非常錯誤又非常愚蠢的行為。社會主義強調集體主義精神和集體的作用。從農村的建設來看,凡是隻靠農民個人承包責任田致富的地方,其富裕程度總是非常有限的,隻有幾個專業戶,其富裕程度也是非常有限的。唯有在充分調動農民個體積極性的基礎上,集體辦副業、辦工業.辦商業,走專業聯合的道路,才有最大的發展前途。當然這種聯合,要視當地的具體情況而定,絕不是不顧農民意願、不問客觀條件作硬性強製規定,但是這終究是一條必由之路。那些積極創造條件,盡快走上這一條道路的,必定是走在農業改革前麵的先進的一代農民。農業要機械化,農村要城鎮化,農業人口的知識構成、專業構成要現代化。這一點,從目前的農業發展中已經初見端倪。隨著集體的富裕和強大,這條道路必定越走越寬,還會創造出許多人們預想不到的新方法和新的業績。國家的富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麵,隻有達到國家的富裕,才能保證集體和個人的富裕有堅實的、牢不可破的基礎。隻有國家富裕了,才能最大限度地辦教育,搞科研,使全部人才得到最充分的培養和選拔。
(三)建設四化大業是每個公民,尤其是每個人才個體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四化建設為人才成長提供了最大的社會機遇,但是並非每個人才個體都能深刻地理解到這一點,尤其不是每個人才個體都能自覺自願地立誌為四化建設事業做出自己的最大貢獻。一些人向往國外的生活,鄙視祖國的落後現象,又不願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和改變這些落後的現象,發牢騷,講怪話,散布消極情緒,不求上進,凡此種種,都是不利於人才成長的主觀因素。社會主義為人才成長提供了客觀基礎,這隻是問題的一半,而且主要的一半是正確認識這種機遇,並且利用這種機遇。而最好的利用方法,就是獻身國家的經濟建設事業,為祖國經濟的振興毫無保留地貢獻自己的一切,那種認為為祖國貢獻一切是愚蠢的想法,本身就非常愚蠢。井底之蛙不足以言天地之廣闊,夏秋之蟲不足以言四季之繁華。隻有具備了無產階級博大胸襟的人,才有可能使自己在成長路上選擇最為便捷的道路。我們研究人才學,無非是要在國家經濟建設的偉大事業中,貢獻自己的整個生命。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淨化自己的靈魂,使自己的靈魂更加美麗,使之足以配得上壯麗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一個沒有純潔靈魂的人才,我們不能認他是傑出的人才。一個不愛自己祖國,不願為自己祖國建設大業做出極大努力的人,不是一個合格的公民。隻有把自己成長的曆史同祖國大業聯係在一起的人才個體,才會感到非常光榮和幸福,才會體驗到祖國和人民所寄予的希望多麼寶貴而任重道遠。如果你還沒有覺察和體會到這一點,那麼,反省一下自己吧,看一看自己的心靈之中到底缺少了一點什麼?
四、人才成長與社會主義法製建設
(一)法製建設對完善社會主義國家功能的重要作用
法製建設水平如何,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標誌,缺乏法製觀念和法製製度的國家,其文明程度是比較低的,即使對於社會主義國家來講,也是如此。因此,法製建設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社會主義強於資本主義,就其製度本質來講,無疑是正確的。但這不等於說,社會主義特別是在其建設初期,就祥樣都比資本主義好。如果那樣理解就是一種地地遭道的形而上學的觀點。以我國的現實而論,我們在科學技術上不如美國強,在法製建設上,東方國家也還是比西方國家落後。美國沒有政變。總統實行選舉製,除去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樣的非常時期,任何總統任期不得超過8年。這些,在東方社會主義國家的曆史上都是未曾辦到的。雖然從其本質方麵理解,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是虛偽的,法製是不公道的,是欺騙人民的,這當然有它一方麵的道理,因為處在階級社會,其法律必有鮮明的階級特征,資本主義國家所優先保護的肖然是資產階級利益。但這絕不能說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法製建設就沒有一點可取的地方。社會主義製度就全世界範圍來說,也不過將近70年曆史,曆史既短,經驗教訓又多,因為無產階級作為一個與舊世界實行決裂的階級,其建設新的國家和新的製度的困難要比舊世界困難得多,而且難免在建設中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就法製建設來講,也還有一段漫長的道路擺在社會主義發展建設的麵前,而法製建設對於國家的興旺,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沒有法製,一言興邦,一言喪邦,非常危險。沒法製,民主沒有保障,人民的人身安全沒有保障,國家建設沒有保障,黨的領導沒有保障,國家機器的運轉沒有保障,人才的成長和發展更沒有保障。現在人民正在逐漸認識到,中國進行四化建設,法製建設處於一種特別重要的地位。
(二)法製建設對於人才成長的作用
法製建設對於人才成長更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擇其重點約有三條。
第一,法製建設對於人才成長的保護作用。這種保護作用又分為對於人才本身的保護和對人才創造成果的保護。對於人才本身的保護。法製建設既是一種製度建設,也是一種思想建設,即法製觀念的建設。因此,講法製建設對於人才本身的保護,又分為外在保護(即環境保護)和內在保護(即自我保護)。外在保護容易理解,就是法律規定對人身不受侵犯的保、護。在一個沒有法製或者法製非常不健全的時代或國家裏,人才本身沒有安全感,如國民黨統治時期,聞一多不過說了幾句公道話,就被國民黨特務暗殺了。社會主義時期人們有了安全感,卻沒有把安全感付諸法律,而是漫不經心地把它放在一邊。“文化大革命”動亂一起,多少人才,一夜之間成了“牛鬼蛇神”,被打傷打殘者有之,被迫害
致死者有之,被迫逃離祖國者有之,被“無產階級專政”抓來槍殺者有之。這些災難是由我們自己造成的,就更加令人不堪回首。所謂內在保護,是說人才可以利用法律保護自己。至少自己遵紀守法,不做違法亂紀的事。前麵我們說過,人才的種類很多,人才的能級也不少。很多人才,他們的成功是受多少人的關心和自己辛勤努力才得來的結果。但是,由於自己是個法盲,可能因為某些小事而觸犯法律,葬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中國是由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步入新的社會的,小農經濟帶來的落後性、狹隘牲和自私性形成了一股社會勢力和不良的習慣。一些人嫉賢妒能,往往對人才采取造謠中傷、惡毒誹謗等卑劣手法,有的還寫匿名信,抓住一點不及其餘,將人才搞臭,使人才無立足之地。有的甚至對人才大打出手。人才隻能依靠法律保護自己不受侵犯。此外,法製建設對於人才創造成果的保護作用,由於創作成果的保護也是多方麵的,既保護你的言論和創作自由,具之不會因有某些異見,就被扣上“帽子”:又可保護你的發明權和創作權,使個人權益不受損失,還可保護創作成果的推廣和普及,使之獲得某種專利權。
第二,法製建設對於人才創造的促進作用。法製建設對於人才創造的促進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心理方麵的安全感。一位叫馬斯洛的講到人的幾種需要的時候,講到一條安全需要。的確,沒有安全感的人才,是很難進入創造狀態或最佳創造狀態的,特別是在他並沒有反抗這環境的意識的時候,隻有有了堅實的安全感,知道自己所作所為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而且法律確實能夠保護自己的創造自由,人才才會放心大膽地進入創造狀態。
行為方麵的是非感。沒有法製觀念,在行為上就會缺乏是非
界限。在大的方麵也許並不缺乏,但是在某些比較新的領域和比較隱蔽的領域,存在一些認識比較模糊的地萬,就會缺乏是非感,比如說,人格受了侮辱,怎麼辦呢?人言可畏,自殺算了或以死相拚,都是不值得的。去法院告他,又不知道法律程序,更不知道會得到什麼結果。思來想去,萬分愁苦。其實,如果懂得法律常識,就可避免這些無謂的憂慮。有了法律保護,又有法律觀念,可以使自己的行為,更為自覺和更為自由。試想一下,一個愛法、明法、知法,並且能夠依據法律保護自己和保護他人的人才個體,他的創造願望一定會變得更加強烈,而創造心情也會變得更加舒暢和更容易進入應有狀態。
權益力麵的榮譽感。權益方麵應該說安全感,為什麼說榮譽感呢?這是我國特有的曆史狀況造成的特殊現象,權益方麵的安全感當然也是一種人才創造的推動力。因此,在我國現階段的法製建設上,不但要保護人才創造的正常權益,而且要給他們以應有的榮譽?使他們勞動有所得,創造有所得,而且得的光榮,感到榮耀。很顯然,有了榮譽感,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個體的創造熱情。人才創造要有名有利,而且感到這名利來得光榮。如果社會主義法製能夠幫助人才創造做到這一點,不是起了一種很大的推動作用嗎?
第三,法製建設可以造就一代新人。人的本質屬性在於他的社會性,而社會性具有鮮明的曆史性特征。在沒有法製觀念的社會中,人的本質也許會缺乏法製的因素,對於我們所處的時代來說t則無疑是一種極大的缺陷。生活在動亂期間的年輕人,法製觀念薄弱,是受到極“左”路線嚴重影響的結果。犯罪率高,潛人才的夭折率也很高。隨著法製逐步健全,必將培養出一代懂得法製和遵紀守法、以法為本的新人。人才懂得法製,如虎添翼。法律是人們子亍動的準繩,任何人在法律麵前都是平等的。權力不能大於法律,同時也不能大於真理。真理與法製,在某些時候是不一致的,如舊中國的封建統治時期。但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真理與社會主義法製建設取得了同一性地位。熱愛真理就要擁護社會主義法製,這本身也是一‘條真理。不要以為有了權勢,就有了一切,可以利用權勢,於出種種不法的事來。北戴河盂薑女廟有一副對聯雲:“秦王安存哉,萬裏長城築怨;薑女未亡也,千古片石存貞。”其言鑿鑿。
(三)中國法製建設任重道遠
法製建設如此重要,人人應該關心。但是由於中國是一個由漫長的封建主義製度進入到社會主義來的文明古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曆史也還不長,因此,法製建設是需要各種專家、學者、領導階層和全國人民的長期努力才能完成的偉大曆史任務。就目前情況而言,不過是剛剛邁出了可喜的一步。誠然,有了第一步,畢霓有了一個美好的開始。“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就可以滿懷信心地走下去。但就現狀而言,法製建設還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困難重重的任務。法盲之多,令人觸目驚心,而且法盲不僅存在於一般群眾當中,而且存在於某些領導階層當中,甚至存在於某些法律的執行人中。實際上,如果真正法製健全了,特別是法製觀念和一般法律知識深入人心,則很多案件可以避免,人們會生活得更幸福,所出人才也會更多些。
我們認為,在社會主義法製建設過程中,目前尚有很多問題.需要理論界給予研究。有些重大理論問題和體製問題,實際上並沒有真正搞清楚。因此,在實際行動上,產生了很多難以避免的漏洞和弊端。理論問題、體製問題、製度問題、認識問題還需要費很大力氣、很長時間才能解決。現在很多人對於法製建設抱著漠不關心、甚至不信任的態度,也未必公允。我們相信,在立法機關的努力之下,這些問題可以以最決的速度得到解決。我國社會豐義法製健命之日,必是社會主義建設高潮到來之時。到那個時候,各行各業的人才會更多地湧現出來,即使法律專業奪身,誰能夠說不會出現一些光華奪目的巨星呢?
五、人才成長與社會風氣
這裏所研究的社會風氣,是廣義的社會風氣,包括社會風尚,社會輿論和其他有關的各種社會意識形態在內。
(一)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的基本因素
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是一種合力。即幾種相關的基本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那麼,有哪幾種基本因素呢?大致有以下四種:
1.領導層的表率作用。中國有句古話叫“上行下效”,老百姓說“上梁不正下梁歪”,這和孔夫子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正是一個意思。古往今來,沒有統治階層或領導階層腐敗不堪,而國家和民族的風氣竟然能夠月白風清的。奴隸製度下如此,封建製度下如此,資本主義製度下如此,社會主義製度下也是如此。社會風氣不好,也許是某種曆史原因造成的,但是社會風氣長期得不到糾正,則必定和整個領導層的作風有關。領導層作風不好,會直接影響良好的社會風氣的形成。以古人為例,盛唐時期,李世民集團作風好一些,出現貞觀之治,社會上也比較清平。在封建社會,皇帝作風不好,或公開掠奪,或徇私枉法,或濫殺無辜,貝烽煙必不遠矣,農民起義迫在眉睫。因為皇帝的腐敗會帶來整個朝廷的腐敗,而朝廷的腐敗,會使整個社會風頹俗劣。整個地主階級對於農民的壓迫也會變本加厲,無所不為。這樣的例子,曆史上比比皆是。在社會主義製度下,整個領導層的作風如何,對於社會風氣的影響尤其巨大。陳雲說:執政黨的作風問題是關係到執政黨生死存亡的大問題。這一點也不是誇大之詞,中國共產黨存20年代、30年代、40年代那樣困難的條件下,能夠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壓迫,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因就和它的優良作風有關。解放以後,50年代及以後的一段時期內,它的作風也是很好和比較好的。因此,國內人民擁護,世界人民甓同。首都北京成為世界七的一個文明的櫥窗。學雷鋒,做好事,路不拾遺,敬老愛幼,這螳光榮的民族傳統和共產主義特有的為人民服務精神結合在一。起,使整個社會出現了一個空前的世風清醇的年代。現在社會風氣還沒有根奪好轉,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和執政黨的作風沒有得到根本好轉有關,很多社會上的壞習氣、壞作風,反映到黨內,並在某些人身上表現得還特別突出。一個執政黨的每一個領導成員。他的家屬,他的朋友,以及他的部下的作風如何,都會對社會產生很大影響,這螳影響是潛在的,又是巨:尺的。刷總理的作風影響到整個社會,深入民心,至今為社會各階層人民深切懷念,千秋萬代,風範長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在這方麵做了不少努力。看起來這項任務還是非常艱巨的,還要長期做下去,才有可能把這整個社會風氣帶動起來,走向良好的方麵。
2.傳統習俗的影響。傳統習俗的影響,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力量。如印度的佛教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在歐洲基督教的影響也非常深遠。在我國,“儒家的影響也是源遠流長。這些影響不是幾百年就可以改變的。況且說,並非所有的影響都是消極的和反動的。看起來,這些影響,在資本主義時期存在,在社會主義時期還會存在。作為一種曆史文化,在共產主義也還有它的曆史地位。曆史文化和現實文化的結合,形成各民族不同的國民性.魯迅對於中國國民性作過深入的研究,發表過許多非常精辟的意見。中國是一個封建曆史綿長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既有愛國主義和以勞動人民為代表的一些優良的民族傳統,也有很多封建一主義思想文化糟粕。加上資產階級的影響、帝國主義的影響,很多不好的東西,在社會各個方麵都頑強地存存著,發揚好的,用馬克思主義給以科學引導;改變不好的,用馬克思主義給予批判和揚棄,是一件非常重要、非常細致和非常艱苦的工作。而且,我們在一定曆史條件下,有時候甚至分辨不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壞的。總之,曆史的傳統,會固執地糾纏著現代人的靈魂,使現實生活中的人無法從根本上擺脫它們。研究社會風氣,忽視曆史傳統的力量,或者不能用正確的方法對待曆史傳統的影響,就會欲速則不達。一片好心,反倒會把社會風氣引向更加危險的道路。舉例說,一些民族習慣,也許和迷信有關,也許和宗教信仰有關,也許和某螳不合乎現代科學的落後的東西有關。但是,如果處理不當,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把事情推向危險的邊緣。
3.社會各種因素變化和變革的影響。社會進程中,有各種各樣的變革,單方麵的,多方麵的,全麵的,漸變性的,突變性的,革命的、反動的都有,但是不管哪一種變革都會給社會風氣的變化帶來極大的影響。
革命變革,我們可以舉出I 789年法國大革命,其對法國社會風氣以及整個歐洲的影響都是無法估量的。還有l
8¨年的巴黎公社,雖然隻有短短的73天時間,但是它對社會風氣的影響也是非常深刻的。I 91
7年蘇聯十月革命和l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對於社會風氣的影響都很難用語言來形容,唯有親身體驗到其變化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其巨大的作用和驅動力。後人可以從書本上、曆史記錄上、小說中體會到那影響的巨大,但畢竟是第二手材料。前一段演出根據老舍《四世同堂》改編的電視劇,其生活畫麵令人叫絕,冠小禾、大赤包一流的人物,在中國的舊社會是大有人在的。以舊天橋為例,流氓地痞,慣偷無賴多少市井小人,橫行於市;三教九流,良莠雜居,並非現在的青年人可以思之萬一。。但是,無產階級革命滌蕩了這齡汙泥濁水,使整個社會風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革命命帶的變化是最為振奮人心的社會突變。
技術發展和經濟發展以及某種文化發展電會給社會風氣帶來變化。以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而論,古人無法和今人相比,經濟生活既不能相比,文化生活相差更加懸殊。因此,必定會引出不同的社會觀念、社會風尚和社會風氣。秦始皇求長生不老術,魏、晉名士眼五石散,現代人講營養學,要以維生素作為延續青春的補養品了。
壞的社會變化影響世風的例子也有,最明顯的韙希特勒法西斯主義對於德國當時社會風氣的毒化和敗壞。日本軍同主義也有過類似情況,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也是如此。這些例行逆施的事情,其動棚。可能是不同的,而對於社會風氣的毒害則大致相仿。不過糾正的方法也因其動機不同而有所不同罷了。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說,社會風氣的變化,有著時代性特征和曆史性特征。不過.這些特征的出現與其他事物相比來得比較緩慢和比較曲折。
4.政治教育的影響。講到政治教育,頗令有些人反感。以為政治教育是白白浪費時間,是假、大、空,講的人缺乏自信,聽的人無異於催眠。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十年動亂”中的那種所謂政治教育,當然要不得。那時有很多人說假話、說空話、說大話,一方麵和他們自己的思想與方法有關,一方麵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有些人依然故我,或者變化不大,才是真正不可原諒了。但是,政治教育,絕非隻有社會主義才有,也絕非共產黨人所獨創。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莫不如是。看過《儒林外史》的人都知道,那個範進中科舉之毒是多麼深;還有硬逼著自己女兒殉夫自葬的王老先生,更是令人亦痛亦恨亦悲。讀過《孔乙已》的人,不會不對這個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可移的讀書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曆代封建統治階級都按照他們自已的意誌對人民的思想進行改造和馴化。三綱五常,忠、孝、仁、義一整套政治理論,政治思想和道德觀念,數千年被不懈地灌輸給人民,這些灌輸確實對於延續封建社會的壽命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資本主義也是如些,據美國《紐約時報》1985年4月19日的一篇報道說:“美國政治家利用音樂了解青年思想傾向。”當然,他們的目的無非是為了黨派利益和競選的需要。但是資產階級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每日每時都在對本國人民以硬整個世界宣傳他們的政治理論和政治觀點,不過有時候方法比較巧妙,目的比較隱蔽,令人在不知不覺之中受其影響。
政治教育是人類社會固有的一種需要,不是主觀上喜歡或不喜歡就能夠改變的事實。但是為什麼人們對於社會主義條件下,特別是目前的很多政治教育、政治活動存在不同程度的反感心理呢?這當然和一些領導者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嚴重錯誤有關,同時也和由此而來的政治教育方法不當有關;政治教育方法也有它的規律性,違背教育規律的教育,不論其內容如何,聽起來都令人厭煩;政治教育規律大致說來,有以下幾個特點,即:(1)現實性和計劃性;(2)理論性和趣味性;(3)真摯的感情和高超的技巧。當然還有一些別的(鑒於本書的主旨不在於此,不作一一敘述)。人們現在普遍不喜歡聽政治報告,但是大多數青年人對某些大學教師的報告卻津津樂道;很多從中越前線歸來的英雄所作報告也贏得了廣大的聽眾,使全國人民受到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這是為什麼呢?其中原因,值得深思。其實,中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有非常偉大的場麵和極為英勇壯烈的事跡,但很多青年人不願聽了,二者比較,發人深省。看起來,講話的人如果不了解青年人的實際,不丁解當代社會思潮的特點,沒有恰當的表達技巧與適合當代青年需要的理淪和科學知識,其教育效果幾乎會等於零。
(二)社會風氣對人才成長的影響
社會風氣對人才成長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它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比之道德有著更加鮮明和有力的約束力。比如你進入一個非常幹淨的家庭,而穿著一雙沾滿泥汙的髒皮鞋,將會感到手足
無措。而如果你進入一個非常淩亂的家庭,雖然你本人也許並不是邋遢分子,卻不知不覺地會隨便起來,就是渚如一些吐痰之類的非常不好的習慣也可以:藩入這個家庭。社會風氣的力量仿佛若此。
社會風氣的分布和發展,對於不同的行業和部門或者不同的單位來說,是不平衡的。一些行動集體性強的部門,風氣的好壞,對於基取得成績大小以至成功和失敗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例如軍隊就是如此。沒有一個良好作風的部隊,不管它有怎樣的裝備,在強敵之前,難免要有滅頂之災。即使是一些集體性行動不強的部門,沒有一個好的作風和風氣,任其發展也顯然是非常不利的。同是商店,風氣好的,使顧客感到既親切又舒服,仿佛走入了朋友之家,買東西的欲望電變得強烈了。就一個商店的成功與失敗來說,沒有任何東西比使它的顧客變得心情愉快和興奮更重要的事情了。商業和服務行業需要的是一種親切、活潑、愉快、甜蜜的氣氛.這一點,對於實行經濟體製改革以後的商業人員來說,也許認識會越來越深刻。好的風氣可以使不好的習慣。不好的作風、不好的言論得到遏製。比如一個班集體,不論是大學還是中學。如果把風氣搞壞了,那麼,再想糾正過來,就非常困難。其中很多非常好的人才苗子,也會被那些壞風氣帶壞了。風氣通常影響的是一個單位,而一個單位的水平卻要嚴重地影響到那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