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陸之行(1 / 2)

第三百一十一章大陸之行

議會製度推出的一年時間當中。江蘇一省地方法院的斷案公正性明顯得到了提高,根據官方和私人的報紙給出的民意調查,民眾對這種全新的議會製度支持率高達百分之八十。

於是,在江蘇省實驗成功的帶動下,曾紀澤果斷的做出決定,將縣級議會製推廣向全中國。截至到1877年底,大明近四十餘省千餘縣級區域,都建立起了議會。

次年,曾紀澤再度給議會放權,將地方政府年度財政預算報告的審批權劃歸了議會管理。也就是說,地方政府的財政大權將不再掌握在縣長手中,他所花出的每一兩銀子,都將經由議會審核。

議會獲得財政審批權,這自然又遭到了不少官員的反對,但曾紀澤祭起了反腐的大旗,聲稱此舉是為了進一步扼製官員的貪腐行為,再加上議會推出後的數年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正麵影響,故而在社會上得到了民眾廣泛的支持,區區反對之聲,曾紀澤自可一概視若無睹。

議會掌握財政審批權之後。很快就走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各地地方政府的行政方麵財政支出,比上一年度縮減了百分之十五左右。而在教育、鐵路、水庫、公立醫院等基礎建設方麵的投入,則相應的增加了五個百分點。

政治方麵的改革,推動了大明經濟的第二次發展高峰期,清廉而高效的政府服務,為資本的運行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大筆資金湧向了各行各業,采礦、冶金、軍工、船舶製造等重工業平穩上升,紡織等與百姓日常生活關係緊密的輕工業發展尤為迅速,僅1878年一年的時間,全國就增加了紡織廠近一百家。

當然,工商業的迅速發展,除了與良好的政治環境有關,也與政府的政府方麵的資金支持分不開。

自明法戰爭勝利後的數年內,大明從朝鮮、日本、越南、柬埔寨等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財富,僅白銀一項就高達五六百萬兩,再加上茶葉、礦石、林木、毛皮等難以估計的原材料財富,總價值幾近千萬兩百銀之多。

而大明將這些掠奪來的財富中,將近有一半投入到了工商業發展中,通過低息貨款的方式,為那些有心從商的民營企業發放了大量的貨款。

除此之外,更有近三分之一的掠奪財富被投入了到鐵路建設之中,不僅加快了原定計劃的幾條鐵路主幹線的建設,新的近兩萬公裏的鐵路支線也陸續投入建設當中。

曾紀澤同樣加大了科研方麵的投入,在他的支持下,新一年的財政預算中。科研支出已達到占總支出的百分之七左右,與教育、軍事、商業貨款一起成為國家財政的主要投入方向。

在雄厚的資金支持下,大學實驗室、公立研究所、私營設計公司等科研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成立,一批批享受著高額津貼的科研人員充滿熱情的奮戰在科研的各個領域,每年上報到國家專利局的專利數目都在成百上千的增長。

如果說曾紀澤以他個人的智慧,使大明率先在飛艇、機槍、潛艇、無線電報等前沿科技占據了絕對優勢,那麼國家對科研的全力支持,則使得大明的綜合科技實力不斷的逼近歐美國家,而這種總體上的差距,則有望在十年之內完全追趕上。

在台灣問題上,兩岸關係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大陸與台灣之間的商船頻繁的來往於台灣海峽之間,雙方逐步取消了赴兩岸旅遊、探親的限製,允許民眾自由來往通行。

而大陸方麵近幾年推行的地方議會製度,也使得兩岸在政治方麵找到了更多的共通點,意識形態方麵的差距在不斷的縮小。

1978年初,應大明官方的邀請,台灣民主黨前任黨主席胡漣凱於新年初始赴大陸進行訪問。盡管胡漣凱本人此次是低調訪問大陸,但國內外對他的此次大陸之行卻予以了高度的關注。畢竟,這是十幾年來,第一位訪問大陸的台灣高層人士。所有人都知道,胡漣凱此行必然還帶著進一步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重任。

胡漣凱第一站訪問的地方是湖南,在那裏,他拜祭了台灣首任總統左宗棠的祖墳掃墓。

當年左宗棠兵敗東南,退居台灣,終其一生都想回歸故裏,但礙於兩岸間的軍事對抗,直到死那一天也沒能如願。作為如今文明富足的台灣的奠基人,台灣人民對左宗棠都懷有無限的崇敬,胡漣凱此番也是算是圓了左氏的遺願,替其修葺了祖先安息之地。

二月初,胡漣凱一行抵達了南京,按照慣例,理應由內閣總理與之會晤,但曾紀澤卻打破了常例,親自指定副總理容閎與胡漣凱會談。

胡漣凱此番大陸之行,隨行人員中,除了眾多的台灣記者之外,便是大批的商界名流,在與容閎會期三天的會談中,雙方達成了價值數百萬兩白銀的商業合作意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大陸向台商開放了銀行金融業,而台灣方麵作為回報,則向大陸開放了礦產開發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