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犧牲
這一次的內閣會議議題。如前幾次的會議一樣,無不讓那些內閣之臣吃了一驚。
胡漣凱的大陸之行,在那場皇帝為他準備的晚宴之中,講了不少關於黨派之事,大臣們料想到這位一向求新求變的皇帝心裏一定是微微有所觸動,但他們沒有料到的是,皇帝不僅僅是心有所動,而是“深受所惑”,這胡漣凱離開大陸還沒個把月,皇帝就有了這樣的心思。
近來頗受冷落的李鴻章似乎是受盡了委屈,有一種要發泄怒火的意思,第一個就站出來反對。
“皇上,臣還是那句話,黨禍之例史書上筆筆皆是,我大明絕不能重蹈覆轍,還請皇上以江山社稷為重,三思而定啊!”李鴻章伏地叩首,仿佛曾紀澤硬要這麼做的話,那這天就要塌下來一般。
曾紀澤發最近是越發的覺得李鴻章有些不順眼,想當年組建淮軍之時,遍觀天下名士。李鴻章算得上是開明之士,那時,他是為數不多的幾個能與自己談得來的人。但如今,大明思想開化的新秀們層出不窮,李鴻章的思想卻是固步自封,相對而言,他已經跟不上了時代的腳步。
正是如此,曾紀澤愈發的覺得李鴻章是他革新的絆腳石,每每遇到諸如司法、行政等多方麵的改革,他總是站在反對的立場上。
曾紀澤不耐煩的擺了擺手:“行了行了,說得好像朕要做什麼禍國殃民之事一樣,朕這麼做,還不是為了國家好嗎。”
皇帝的這般冷淡不滿的態度,著實令李鴻章的心又涼了一截,心灰意冷之下,他反而有點破罐子破摔的意思,伏在那裏就是不起,又叩首泣道:“太祖百戰創業,皇上繼承太祖遺誌,不辭鞍馬,東征西討,南征北戰,方才平定天下,創下而今大明興盛的局麵。這江山乃是曾氏的江山,黨禁一開,則社稷有旁落之危。臣受兩朝皇帝之恩,豈能坐視不顧。臣請皇上收回此念。否則臣就長跪不起。”
李鴻章竟然搬出曾國藩來壓自己,這無疑是觸到了曾紀澤的禁忌,他聽之臉色頓為一變,憤然而起,喝道:“李鴻章,你休要用先帝來壓朕。你不要以為你是兩朝元老,朕就會一味縱容你,你敢再這樣出言不遜,朕絕不輕饒。”
李鴻章臉色蒼白如灰,手腳也跟著顫抖不止,泣道:“臣句句隻為大明社稷,皇上明鑒,皇上明鑒啊——”
好端端的一場會議,竟然會鬧出這般僵局,李鴻章這般執著的舉動,卻是曾紀澤事先沒料到的,他的脾氣也跟著起來,偏生就是不讓步,一聲“散朝”,便是怒氣衝衝的拂袖而去。
皇帝盛怒而出,在場的大臣們無不驚愕。李鴻章遭此冷遇。心中悲憤不已,便真如先前所說一般,伏跪在大殿當中,死都不肯起來。
眾位大臣們有不少上前勸解,與李鴻章相交頗深的財政副總長錢鼎銘道:“李總理啊,皇上走了,你也別慪氣了,快快起來吧,小心傷了身子。”
李鴻章默默搖頭,硬咽道:“皇上不答應我所請,我就絕不起來。”
就連一向與李鴻章意見相佐的容閎也看不下去,勸道:“總理何苦如此呢,皇上也是為了咱們大明的將來設想,順應世界之潮流,李總理就別再為難皇上,為難自己了。”
李鴻章也不領情,拱手向眾人道:“諸位同僚就不必再勸了,鴻章今日為大明社稷,就算是豁出去這條命也非拉回皇上的心不可。”
眾臣見他鐵了心要在這裏“伏闕死諫”,心知多勸無用,隻有各自唏噓而去,諾大的大殿當中,隻餘下李鴻章一人跪伏在那裏,顯得十分的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