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憲法
李鴻章“告老還鄉”了。有著留洋背景的變革派旗手容閎終於被皇帝扶正,這是皇帝給天下人一個最明顯不過的信號:老要加快變革的步伐了,那些跟不上變革腳步的官員們,你們的下場將會與李鴻章一樣。
隨著李鴻章的下台,一大批的保守派高官被從內閣掃地出門,大明最高權力機關又多了許多新麵孔,而這些新麵孔們都有著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無一不來自於複旦、同濟等最早建立起來的新式大學。
曾紀澤不但是要去舊除新,還要徹底改變官僚老齡化的現狀,一個被一群將要入土的老朽們統治下的國家,注定是沒有生命活力。
隨著內閣換血結束,曾紀澤再一次召開了內閣機要會議,這一次,開黨之事順利的得到了大多數內閣要臣們的認同。
於是,經過數月的時間,容閎等人仿照台灣之製,擬定了一個黨派發展計劃。根據該計劃,江蘇省又將成為試驗省,該省將率先開放黨禁,各黨派可在縣一級的議會競選議員資格。
同時,再一次擴增議會的權力。議會將擁有對縣長的彈劾權,當議會超過五分之一的議員聯名提出罷免縣長之時,議會即可進行彈劾投票,彈劾票超過半數之時,該縣長將被自動罷免。
當然,如果該縣長表示不服,認為議會彈劾之理由不充分,則可向法院提出上訴,判定議會啟動彈劾理由無效,如法院駁回上訴,該縣長可繼續上訴,直至央最高法院。整個彈劾與上訴過程,任何一級的官員均無權進行幹預,除非皇帝動用皇權做出仲裁判決。
數千年之國曆史,即使是芝麻綠豆小官,即使是他犯下了滔天大罪,隻要他的上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麼他就可以繼續穩坐其位,繼續為所欲為,百姓們卻隻能無可奈何的忍受著。
直到如今,終於開始改變了,他們可以用手的選票來控製議會,再通過議會來彈劾那些不稱職的所謂父母官。
曾紀澤的改革改到這一步,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將權力關入了選票的牢籠當。當然,這個牢籠還尚顯脆弱,體積也有點小,暫時隻能容得下大明行政機構最低一級的縣長而已。不過。在曾紀澤的計劃,這個牢籠用不了多久就會更加的牢不可破,就算是再凶惡的猛虎,也照樣得老老實實的呆在裏邊。
黨禁一開,大明的政治氣氛頓時空前的活躍,江蘇一地,大大小小的黨派應運而生。最開始,那些黨派隻在本縣活躍,而後逐步向外縣擴張,黨派之間又互相合並,一些勢單力薄的黨派很快就被迫解散。截至到1879年末,江蘇一省有較大影響力的黨派計有民生黨、親民黨、興黨、國民團結聯盟等八個黨派。
黨派的產生,進一步促進了議會的良性發展,在過去的兩年當,計有三十名不稱職的縣長被彈劾。在議會強有力的監督威懾下,那些由上級任命的縣長們自然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利用手職權違法徇私者大幅度減少。
江蘇省的試水成功,給了曾紀澤極大的信心,1880年初,他便是下旨。在全國範圍內開放黨禁。
黨禁一開,頓時掀起了一場全國範圍內的建黨熱潮,四十餘省可謂是“黨派林立”,但在經過了兩年多的優勝劣汰之後,全國僅剩下二十多個比較有影響力的黨派,其最為有名的便是立足以東南四省的親民黨,起於兩湖的人民黨,崛起於甘陝等西部省份的強國黨,以及起源於河北,成長於環渤海省份的民生黨。
隨著各黨派發展欣欣向榮,民眾也越發的習慣了選舉生活,82年初,隨著擴大議會規模與權限的呼聲高漲,曾紀澤遂下旨,宣布在市一級區域開放議會,允許各黨派自由競選。
與此同時,將縣長的產生,由原來的上級任命,開放為民眾選眾,並允許黨派人士和非黨派人士參與競選,每屆縣長任期不超過五年。
1883年初,曾紀澤宣布預備立憲,邀請全國各屆人士,共赴南京,商議起草大明帝國憲法。
成百上千名法學界知名人士、各黨派政治家、以及工商界代表彙聚南京,整個會議過程持續了一個月之久。這期間,黨派間不斷進行磋商,皇帝數番接見了各界代表,聽取他們的意見。
最終經過漫長的爭論與妥協。曾紀澤於3月1日正式下旨頒布了《大明帝國憲法草案》,該草案共計七章七十條,主旨是在維持皇權神聖不可侵犯的前提下,進一步推動大明帝國民主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