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信號(1 / 2)

第三百一十六章信號

大明帝國憲法推出之後。黨派活動越來越活躍,國之政治氣氛空前的寬鬆,大明帝國正在以一種全新的麵貌展示給世人,同樣,也包括海峽那一邊的台灣。

隨著兩岸社會形態、經濟水平的不斷接近,兩岸官方與民間都不約而同的對統一達成了一致的共識,所不確定的則僅僅是統一的時間而已。而大明帝國憲法的頒布,無疑是加快了這一進程。

憲法頒布實施第二年,兩岸就互相開放黨派交流活動達成了協議,雙方將允許各自區域內的黨派在彼此區域設立辦事處。兩岸黨派可以向雙方的民眾們宣傳自己的黨派綱領,以增進彼此間的了解。

同時,兩岸黨派間的領導人也頻繁的互訪交流,從對方那裏學習經驗,對自己的黨派進行調整,以為不久將要到國家大統一做裝備。

84年初,兩岸進一步開放黨派權利,大陸將允許台灣的黨派在大陸發展黨員,台灣則開放同等權力給大陸,但這一時期的黨派隻限於吸收黨員,卻擁有參與對岸選舉活動的權利。

通過數年的交流,兩岸間的信任度大大的增強。於是,在85年7月,兩岸之間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大陸將福建一省單獨劃出,成立所謂的“特別行政省”,並與台灣組成了“海峽共同經濟區”,在經濟上,這兩個省將實行完全自由化,而在政治上,則允許兩岸黨派參與到對岸縣級議會選舉中來。

為了這個福建特別行政省,帝國中央特別對憲法進行了修正,即特別行政省在不違背大明憲法的前提下,將擁有單獨立法的權力,這個憲法修正案使得福建省得以對多處地方法律進行修改,並新增了許多新的法律條例。而台灣方麵也對其“憲法”進行了部分修正,在雙方共同的努力下,盡量使台灣與福建特別行政省在法律環境上達到平衡與共通。

當然,組建共同經濟區這麼大的手筆,自然會遭到朝野不少人的反對,但大勢不可逆,曾紀澤利用手中的皇權和黨派議會的支持,輕輕鬆鬆就平複了那些反對之聲。

時間進入1第三個年頭,政治上的良性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更為有利的環境,大明經濟很快又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截止至85年下半年,大明的工業生產總值超越了俄國,並達到了英國的三分之二強。而在某些領域。諸如通訊、航空、槍械製造等方麵,大明則占有絕對的領先優勢,正是這些關鍵性的行業優勢,填補了大明在工業產值上的不足,使大明的總體實力進一步縮小了與英國的差距。

國力的增強,必然導致對外擴張,近七年來,大明除了加強在日本、越南、柬埔寨的殖民統治之外,不斷的向南亞擴張,侵奪了英國在緬甸、泰國、老撾等中南半島的許多殖民地,使英國人在亞洲的勢力受到了相當大的削弱。

而在中亞方麵,大明則開始加強在新疆的軍事實力,抓緊時間向中亞地帶的俄國殖民地進行滲透。俄國人由於在兩次明俄戰爭中的失利,國家實力遭受沉重打擊,國內的反對勢力的反*政*府浪潮此起彼伏,沙俄政府陷於了國內動亂的旋渦之中無法抽身,以至於其對外殖民擴張的勢頭嚴重萎縮。故而在中亞地區,麵對大明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俄國不得不選擇一再的退讓。

而在歐洲方麵,大明繼續加強與德國的合作,兩國在一年前簽署了《明德軍事互助協定》。該協議進一步鞏固了雙方在亞洲的軍事聯盟,確立了逐步驅逐英法勢力,兩國共同瓜分中南地區殖民地的目標。

在英法亞洲勢力不斷萎縮,美國尚未決心進一步介入亞洲事務之時,曾紀澤果斷做出決定,於84年春天以保護大明漁船,打擊海盜為名,派出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出南海,向菲律賓發起進攻。

馬尼拉灣一戰,西班牙艦隊不堪一擊,全軍被大明海軍殲滅。在艦隊的掩護下,大明海軍陸戰隊第一師輕易的攻下了菲律賓首府馬尼拉,同時,陸戰隊第二師也在呂宋島北部阿帕裏搶灘登陸,並迅速南下,於是明軍對西班牙駐菲律賓的陸軍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

以大明海陸軍之戰力,已然沒落的西班牙人自然是不堪一擊,不到三天的時間,西班人就全線潰退,兩萬多人被壓縮在了呂宋西部海灣一帶。而大明海軍則徹底封鎖了南海,斷絕了西班牙人撤軍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