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是否可以影響一代人?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就像在二十多年前,在大漢橫空出世的燕王張驍。

他的出現,就徹底改變了大漢這一代人。

他改變的,不隻有他們這一代人的命運,還有這一代人的性格,以及生活。

很快,時間便來到了公元200年。

自從燕王張驍滅了董卓,回到冥州之後。

大漢天子劉宏,嚴格執行燕王留下來的政策。

任何朝臣,隻要反對燕王留下的政策,輕則會被罷免官職,重則身死族滅。

燕王之政策,已經成了天子治理大漢的準則。

至此,大漢開始進入休養生息階段。

這些年間,大漢鼓勵百姓生育,鼓勵百姓開荒種田,大興商業。

到190年時,大漢的國力便恢複至戰爭開始之前。

國力恢複之後,漢天子劉宏,便下令在大漢各地,興建書院,並年年舉辦科舉。

每年的科舉,都會給大漢帶來許多文武人才。

這大大的彌補了地方官員的不足,也提高了官員的能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才,都借著文武科舉,浮出了水麵。

如徐庶、魯肅、朱治、辛毗、蔣濟等等。

武有樂進、於禁、王雙、郝昭、龐德等等。

近幾年還有益州才子法正,荊州書院才子諸葛亮、龐統,還有聞名荊揚的周瑜、陸遜等等。

武有張遼、馬超、高順、陳到、魏延、馬岱等等。

伴隨著科舉的盛行,舉孝廉製度,已經被淡化,並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消失。

若想為官,就要憑借自己的真才實學,經過層層選拔,才能成為治理一方的官員。

如果沒有本事,任憑你家族在如何有權有勢,也進不了官場。

這些年間,大漢周邊的國家或者部落,每年都會派來使者,對大漢朝貢,無一年中斷。

為表誠意,這些使者帶來的朝貢物品,都是他們國家或者部落中,最為珍貴的物件。

隻這些朝貢之物,就是一筆很可觀的財富。

年年的朝貢,也讓大漢和周邊小國越來越熟悉。

同時,大漢和各國之間的商業往來,也越來越頻繁。

每年大漢和諸國之間來往的商隊,都數以百計。

頻繁的商業往來,帶來的卻是無法想象的財富。

原本就富裕的並州,如今已經變成了大漢的糧食和商業的支柱。

幽州也不再是地廣人稀,也變得越來越富裕,甚至可以同冀州相提並論。

如今,大漢南北之間已經調轉,北方的經濟和糧食產量,已經全麵超過南部州郡。

當然,最為富裕的,肯定是曾經被人們所瞧不起的東北方那片荒蕪的土地。

如今,冥北二州,擁有難以想象的耕地麵積,擁有數不清的作坊,還有無數個商隊。

每個從西域或者更西方的商隊,來到大漢之後,冥北二州,是他們的必經之地。

因為大漢最為上等,最為名貴的物件,都在冥北二州。

同時,冥北二州,不僅是大漢最為富裕的州,也是最安全的州。

敢在冥北二州鬧事?即便你擁有數十萬大軍,在冥北鬧事,那也是有進無出。

不知道驍騎大將們,已經閑的都前往最北方的苦寒之地,去欺負那些土著去了?

還有不少大將,乘船出海,就為了能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發現一些可憐的海賊。

草原上的部落,無論大小,都早在多年前,就都宣布成為大漢的附屬。

他們不僅對大漢稱臣,還要年年上交牛羊馬匹。

要接受漢人的教化,更要接受漢人官員前往草原,去治理草原,去治理草原萬民。

如若不然,估計草原早就血流成河了。

許多漢人,都會前往草原生活,同草原牧民,相處的也算融洽。

漢人的商隊,也時常來到草原,同草原北部的牧民交易。

由於大漢所有商隊,他們所交易的物品定價,都有嚴格的管控。

一旦觸犯,輕則解散商隊,重則人頭落地。

所以,漢人的商隊,都很守規矩,得到了草原牧民的信任和歡迎。

這些商隊,給草原牧民帶來了許多的新奇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