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美酒和鹽巴,還有各種生活所需,以及草原人朝思暮想的綾羅綢緞,名貴瓷器等等。
如今的草原,已經烙印上了大漢這兩個字。
接受了漢人統治的草原,牧民身上的戾氣,正在緩慢消失。
用不了多少年,草原牧民就會徹底成為大漢的一部分。
他們也知道了什麼叫做忠義,什麼叫做忠君愛國。
如果真有人鬧事,估計那些個驍騎大將們,會興奮的仰天大笑。
這些年間,天災隻出現數次,造成的影響也不大,並沒有太多百姓傷亡。
每次有天災出現,朝廷也都會及時出麵,給災區百姓發放糧食,還有救命之物。
災後,各地方官員,還會組織工匠,給百姓重建家園。
由於燕王發現了煤石,價格還異常便宜,所以北方百姓,再也沒有懼怕過寒冬。
還有水車,也在大漢各地盛行起來,即便有旱災的降臨,造成的影響也微乎其微。
所以,這些年間,那令人談之色變的瘟疫,再也沒有降臨。
不止如此,在容易發生旱災之地,官員們還組織人手,修建了許多蓄水池。
一旦旱災降臨,那麼蓄水池的作用也就體現出來了。
唯一能對百姓造成大規模傷亡的,隻有水災。
水災發生之地,大多是南部州郡,一些容易泛濫的河流,也被官員們組織百姓進行修整加固。
河流兩岸,大多修建了河堤,能有效的阻止洪水的泛濫。
如今的大漢,糧食充足,財力鼎盛,國力可謂是達到了巔峰。
公元194年春,漢天子劉宏,因身體原因,宣布退位,二皇子劉協,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建始。
在公元195年時,西域諸國中,最為強大的康居,竟然公然違反盟約,宣布脫離大漢。
不止如此,據小道消息稱,康居國,還同西方某個帝國,達成了不為人知的秘密協議。
收到消息後,漢天子震怒,當即命身為司徒的劉備為征西將軍。
又封關羽為平難將軍,封張飛為楊威將軍,同征西將軍劉備,帶兵八萬,合力攻打康居。
這場大戰曆經一兩個月,最終以康居被滅,皇室成員西逃而告終。
而西方帝國,也因懼怕大漢之兵鋒,並沒有任何動作。
這一戰後,西域變得異常安分,各國國主,還聯名上書漢天子,並送上重禮,以示謙恭。
公元197年,益州之南,蠻族突然宣布結束向大漢朝貢,獨立出大漢之外。
當消息送至洛陽後,漢天子當即任命司空曹操為前將軍,封出身益州的青年才俊法正,為曹操副將。
二人帶領大軍十萬,南下益州,平定蠻族。
曹操帶領麾下眾將,在法正的輔佐之下。
曆經三個月,終於徹底擊潰了蠻族,收複了益州南部的廣闊土地。
三十幾位蠻族首領的頭顱,被曹操帶去了洛陽,交給了漢天子。
至此一戰,益州南部徹底平息,所有南蠻部落,全部歸順於大漢,成為大漢益南族。
不止如此,天子還接連冊封了數位益南族族老為將。
還派兵送去了許多補給物資,送去了數十萬石糧食。
如此慷慨之下,益南族人對大漢終於心悅誠服,開始為大漢守護益州南部邊疆。
公元198年,荊州南部的百越部眾,毫無征兆的攻打零陵郡。
朝廷在第一時間,便組織兵力,反攻百越部族。
這一次,平定百越部族之人,是兩個後起之秀,周瑜和孫策。
這一仗,百越隻堅持了不到半月,就被漢軍徹底擊潰。
百越部的各個族長,不是戰死,就是被生擒。
所有百越部眾,全部投降於大漢,並接受大漢官員治理。
周瑜和孫策之名,頓時響徹大漢,被百姓們津津樂道。
尤其是荊揚南部,隻要提起周瑜和孫策的名字。
百越部眾就會嚇的兩股顫顫,臉色發白,甚至可以使小兒止啼。
至此一戰,荊揚南部等地,也一片太平,在無任何動亂。
經過這幾次大戰,大漢之兵鋒,無國可敵,響徹萬裏,大漢之威,震懾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