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特訓班(1 / 2)

吳紹基上次在淮、魯、直隸一帶招募新兵時,確實按照皇上的囑咐,特別留意過那些能夠識文斷字,又身手矯健練過武術的人手。

但是練過武術有點身手的人好找,能夠識文斷字的人就少之又少了。這些新兵絕大部分都是守著莊稼的尋常百姓,平常連飯都吃不飽,更不要說有錢去讀私塾了。所以吳紹基費盡心思,招募來的兩萬多人當中,符合條件的也就不過一兩百人。

光緒十八年十月,和陳卓商談後的第二天,吳紹基就匆匆趕往新建陸軍大營,在這一兩百人中挑選機敏強幹的人員,由郝冷和李奇峰帶隊,一股腦送進了陸軍學校裏麵。

那是陸軍學校背後一處比較隱秘的校舍,和陸軍學校的教學生活區隔著一大段距離,平常隻是作為臨時教習用。此刻,在陳卓的布置下,這裏用一片圍牆,徹底與陸軍學校斷絕了聯係,變得戒備森嚴,任何人包括陸軍學校的教官學員,沒有得到陳卓的許可,都嚴禁靠近。

按照吳紹基和陳卓事前的商量,這些選拔出來的人員,連同陳卓又從陸軍學校裏抽調過來的五人,總共九十人,編為兩個大隊,分別由郝冷和李奇峰任隊長。吳紹基負責對這些人員的監督管理,陳卓負責安排具體的教學,培訓期為三個月。

培訓的內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其一是情報收集方麵的培訓,包括偵察科目、圖上作業、宣傳、電報等,其二是作戰技能的培訓,包括格鬥、爆破、以及諸如投毒這樣一些特殊技能。最後一個部分就是效忠精神的培養,每個人在進入培訓班後,都必須宣誓效忠皇上,並且願意無條件付出生命。當然這種觀念的灌輸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潛移默化的。

其實就在吳紹基去往津門的時候,整個培訓班的籌備事宜,已經在光緒的特別安排下,不為人知的全麵展開了。不僅讓陳卓從陸軍學校單獨劃分出了一處場地,作為培訓班的教學場所,還從陸軍學校裏選拔了幾名軍事素質過硬,且忠實可靠的教官,作為培訓班的教官,另外又委派杜懷川秘密的從民間招募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才,並從營務處特別列支專項經費作為特訓班的資金來源。

雖然倉促之間,很難以考慮周詳,準備也談不上充分,很多東西都還隻能停留在想法上麵,包括部分教學內容,目前要真正實施起來還有很大的難度。但是光緒已經下定決心了。對於此時的日本,光緒憑借的隻是穿越而來的記憶,現在是否發生了變化,他基本上是一片茫然,缺少必要的情報來支撐自己的判斷。

更何況就連人都會變,更不要說是對這個世界的記憶!所以無論如何,都必須要創辦類似後來軍統青浦特訓班這樣的機構,通過短期培訓,逐步構建起一個係統的情報網絡,以便應對未來的甲午之戰。

關於這個培訓班,光緒還有更深的想法,下一期的培訓班將不僅從軍隊中招募人員,還將從民間招募,甚至是京師大學堂裏的那些青年學子。情報的收集也將不再僅僅局限於軍事方麵,而要涵蓋整個社會的各個方麵。

其實這也並非是他作為穿越者才具備的優勢,中國的特務組織傳統由來已久,像明朝的東廠、西廠、錦衣衛等,已經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老祖宗留下的這點東西,總是需要後人去繼承和發揚光大的吧。

唯一讓光緒猶豫不決的是,將來的情報部門具體由誰來掌控。這個人選太重要了,光緒一時之間很難作出決斷,也不敢輕易的交給任何人。

所以眼下還隻能維持現在的狀況,將情報部門的職能劃分為兩塊,吳紹基和陳卓負責對外的軍事情報收集。一旦有了合適的人選,吳紹基和陳卓都必須剝離出來。

吳紹基是因為光緒另有安排,而且讓吳紹基來做這件事情確實有些勉為其難,他的長處也不在於此。而對陳卓則是出於權力製衡的原則,手握重兵的將領和情報部門攪合在一起,任何時候都是絕對不允許的。

至於對內的監督和相關情報,則非杜懷川莫屬了。其實就心裏來說,光緒對杜懷川在這些方麵的才幹還是很滿意的,原本也很想把以後的情報部門交給杜懷川來負責,但是有一點始終讓光緒放心不下,杜懷川的膽子太大了,放在其他地方,這或許是長處,放在情報部門,一旦失控,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盡管對於杜懷川的忠心,光緒還是比較信任的,但是出於本能的戒備,光緒在潛意識裏否定了任命杜懷川的想法。

有時候,人的心思用的太多了,就會忽然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很難找到讓自己完全信任的人。

在反複考慮情報部門的人選上,光緒第一次發現,自己已經完全用了一個居上位者的目光來看待周圍的一切,也第一次感受到了,處於權力核心最致命的敵人——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