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碧血長天(七)(1 / 3)

光緒二十年七月二十三日,光緒率新建陸軍第二鎮穿錦州而過,直抵田莊台。到達田莊台當日,光緒即下旨召集退守各處的清軍將領,務必於七月底前趕赴田莊台,部署整個遼東遼南防禦。

此時的戰局已經變得相當嚴峻,各路日軍在經過最初的調整後,都加快了進攻步伐。

遼東一線,征清第一軍第三師團在攻占安東後,長驅而入,清軍豐升阿、聶桂林所部節節敗退,不到半個月的時間,第三師團便相繼占領大孤山、岫岩,兵鋒直指遼東重鎮海城。而在鳳凰城一線,由於此前遭到新建陸軍第一鎮的頑強阻擊,重創日軍第十八聯隊,日軍征清第一軍第五師團被迫放慢了進攻的步伐,準備集全力先擊破新建陸軍第一鎮,再直取大清龍興之地奉天。

在遼南,征清第二軍攻陷金州、旅順後,第一師團和混成十二旅團在收束兵力掃蕩遼東半島的同時,也陸續北進攻占複州等地。七月下旬,山地元治的第一師團前鋒已接近蓋平,蓋平一旦失陷,海城、營口等處便都在征清第二軍的攻擊範圍當中。

倘若海城和蓋平被日軍攻陷,日軍征清第一軍和第二軍將會師遼河,田莊台一線便會同時承受兩個方向日軍的攻擊,整個戰局隨時都可能麵對徹底崩潰的局麵………

而此刻,朝廷當中對於皇上親征田莊台,在經曆了最初的動蕩、鳳凰城外新建陸軍的大捷後,忽然間變得出人意料的沉默了。

以翁同龢、誌銳等帝黨一係的清流們,雖然對皇上的安危仍然放心不下,但是新建陸軍第一鎮的大捷,無形中也讓這些人多少看到了一點扳轉戰局的希望,倘若皇上果真能依靠新建陸軍扭轉戰局,民心人望,天下歸心,帝黨一係可就從此翻身了。暗地裏,兼管著戶部的翁同龢更是使出了全力,每日裏坐鎮軍機處督促各省籌款籌糧,把戶部壓箱底的銀子全倒挪出來,解送田莊台前線。

反倒是後黨一係的世鐸、孫毓汶、榮祿等人顯得異常的平靜,也不像前些日子著急上火的樣子了。據說慈禧在連著幾日召見孫毓汶等人後,宮裏便傳出話來,皇上既然已經出了山海關,再要攔也是攔不住了,這一仗皇上能為天下不計安危親征田莊台,朝廷也必將竭盡全力支援田莊台一線軍需供應,要拿出與日軍血戰到底的樣子給天下人看看,大清還沒到被蕞爾倭寇打得一敗塗地的份上。

而暗地裏,從京城各大王府中也隱隱的傳出一絲風聲,像軍機上的幾個大臣世鐸、奕劻、孫毓汶等人,都不看好田莊台一戰有取勝的把握,尤其是在大清接連丟失岫岩、複州,遼東門戶已開後,軍機上便接連下了幾道旨意,征調新募的安徽、河南、湖南等地近40個營頭,總共近2萬人的兵力囤積山海關,又讓劉坤一以欽差大臣節製山海關內外各軍的身份,籌措相關布防應敵事宜。

前些日子大發雷霆的太後,最近也似乎在新建陸軍的大捷中緩過氣來,沒有再讓軍機處催促皇上回京了。隻是不知道為何,太後忽然傳召一直被冷落在一旁,已經削掉了爵位的載漪帶著他的阿哥溥俊進宮裏頭問安,據說最近一年多來,載漪閉門思過的態度讓太後回轉了心思,已經有了給載漪恢複爵位的意思了………

田莊台皇帝行營

所謂的皇帝行營,不過是一個名義上的稱呼,在光緒看來,其實就是把新建陸軍作戰指揮部的全部班底移了過來,相當於設立了一個前敵作戰司令部,指揮整個遼東遼南的戰局。

現在的大清也算亂得可以了,皇帝在田莊台一套班子,朝廷在京城裏也是一套班子,一時之間讓天下人都有些眼花繚亂,尤其是各省督撫,這時候都是提著十二萬分的小心,特別是在籌款籌糧這些軍務大事方麵,真要是皇上下一道旨意讓解送田莊台,朝廷又下一道旨意讓解送京師,該聽誰的,這個分寸當真是讓人難過的很啊。

滿朝大臣、各地督撫會怎麼去用心思,光緒此刻已經沒有精力去顧及那麼多了,後勤保障他都已經全交給了林啟兆,反正他也從來不指望從朝廷那裏得到多少支持,實在不行,他還有別的籌款的法子。擺在他眼前最大的問題是,死守田莊台一線,僅僅靠新建陸軍第二鎮8000人,兵力太過懸殊,那麼長的戰線是根本守不住的。唯一的可能,便是集結朝廷在遼東、遼南的清軍各部與日軍死戰。

然而麵對從遼東、遼南各處潰退下來的清軍各部,如何才能去激發各部效死的士氣,在沿遼河一線與日軍決一死戰。

無論是從鴨綠江防線一路潰退下來的宋慶、依克唐阿各部,還是從金州、旅順敗退下來的北洋徐邦道、薑桂題各部,此刻都已經是被日軍打得軍心離散,士氣全無。好一點的像聶士成、徐邦道所部,或許還能夠堅持一下,而像衛汝貴帶過的盛軍,基本上根本沒有任何戰鬥力,還要提防著這些人搶劫生事。當初九連城不戰而拱手送給日軍,就是因為盛軍的部屬在城門口放火搶劫,大叫日軍來了,導致劉盛休所部銘軍軍心大亂,不戰而逃。

麵對著這樣一群要麼是兵痞老油條,要麼是毫無作戰經驗的新練兵卒,僅僅靠幾句漂亮話,喊幾句為國奮戰的口號,就想激發這些人的軍心士氣,讓這些人在與日軍的作戰中做到死戰不退,根本就是想當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