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西岸當初光緒閱兵的那塊地方,在遼河一戰中被日軍炮火幾乎整個翻了一遍,原來的小土坡都被炸平了,地上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彈坑,一片狼藉。營務處征調了前線2000多民夫,花了三天功夫才勉勉強強修整出一塊稍微平整的空地出來。
光緒二十年九月二十四日,遼河一線經過整編後的清軍各部,按照新建陸軍第一鎮和第二鎮的建製集結在這裏,等待出征遼南前皇上的檢閱。
與第一次在這裏接受皇上閱兵,鬆鬆散散左顧右盼,甚至暗地裏還各自藏著些心思的軍容相比,此刻換上了新建陸軍夏黃卡其布軍服,戴著大簷帽的清軍各部,在漫天蕭瑟的秋風中,格外透出一種肅殺的氣勢。
經曆了遼河一線的死戰,大半個月的炮火轟鳴和跌宕起伏的生死搏殺,那麼多的袍澤弟兄戰死在了這裏,那麼千難萬難的生死大坎都挺了過來,連性命都可以豁出去不要了,還能有什麼心思放不下來的。此時,隊列中每個人都顯露出一種被戰火淬煉後的從容和平靜。
這一戰打下來,不要說那些普通士兵,即便是清軍各部的那些統兵大將們也是看得很清楚了,軍營當中,講究的不就是同袍情誼,更何況這一戰與自己這些人,共生死同進退的還是當今的皇上。朝廷中的格局,大家夥都多少還是知道一點,此戰之前或許還存著一些別樣的心思,但是眼著著潰敗糜爛的戰局被生生的扳轉了回來,尤其是曆經生死後換來大捷的那一刻,這些平日裏也是頂戴花翎的統兵大將們,沒少像二百五一樣跟著那些當兵的又哭有笑。
哭完笑完,心思也清明了許多。北洋已經是風雨飄搖指望不上了,京城裏的那個朝廷就像供奉的神龕,除了拜拜還能有什麼?而眼前這個皇上,是實實在在帶著大家夥打贏這場戰的,連小鬼子都被打的丟盔卸甲,這天下還有什麼擋得住皇上的?更有想的深遠一些的,以皇上此時的民心人望,一戰而成的威勢,朝政大權遲早都要歸了皇上,此時跟著皇上那就是從龍之功,天底下上哪兒去找皇上這樣的大樹……
人群當中,惟有當初從牛莊敗退到營口劉盛休顯得心事重重,一副心神不寧的樣子。
牛莊一戰,劉盛休被宋慶擋了回去後,雖然還是竭盡全力死戰了一番,但最後怎麼擋不住數倍於自己的日軍,隻好帶著自己剩下來的親兵退往了營口。袁世凱到營口主持戰局後,為了收複北洋各部之心,沒有像對豐升阿那樣砍了他的腦袋,給了他一個待罪立功的機會。豐升阿的人頭就擺在那裏,劉盛休也不敢不拚命了,幾番血戰總算是守住了營口的陣地,然而心中卻始終是忐忑不安。
皇上的手段他是清楚的,當初在這裏一百多人眼睛都沒眨,說殺了就殺了,此戰出征遼南,要是追究自己牛莊敗退之罪,說不定今日就拿自己祭旗了………
一片肅殺沉默的氣氛中,也不知道過了多久,閱兵場外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眾人抬頭望去,頓時眼睛都瞪得大大的,連身板都下意識的挺的更加筆直。
不遠處,皇上騎在一匹戰馬上,穿著新建陸軍的軍服,武裝帶緊緊的收束著,馬刺雪亮,麵色嚴峻的昂然疾馳過來。
今日的這個閱兵儀式,光緒是很下了番功夫的,要統領這支軍隊,要把這支軍隊真正變成自己的軍隊,就必須要有震懾軍隊的威勢。不僅是氣勢,還要有足夠的感召力。就如同他被炮彈炸傷的左臂,此刻纏上的那圈白色繃帶,在筆挺的軍服襯托下,顯得異常的顯眼。
一個與官兵們浴血奮戰同生共死還受了傷的皇上,和一個整日裏被大家嘴上念叨著的皇上聖明的皇上,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含義的。
在閱兵場中央,光緒猛地勒住了韁繩,在高高揚起的馬蹄中,目光冷峻的掃視著場中的隊列。
刹那間,整個閱兵場內一片肅靜,隻有不時揚起的風沙,在空中翻滾落下……
“遼河一戰,全軍將士曆經半月的浴血奮戰,重創日軍,取得甲午以來國家最大的勝利!此戰,是你們死戰不退用鮮血搏殺出來的勝利,是上萬將士戰死沙場從日軍手中奪過來的勝利!你們,和逝去的英靈,是國家的功臣,是天下人的功臣,朕,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