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內的波譎雲詭暗流湧動,似乎昭示著甲午這個寒冬不一樣的冰冷徹骨的感覺。
而在距離遼河50多裏外一片密林邊緣的空地上,殘雪早在白天就被清掃的幹幹淨淨,沿著密林邊緣搭起了二十多個帳篷,將正中央一個巨大的帳篷圍在裏麵。四處都是荷槍實彈的士兵,在宿營地周圍來回巡視,樹林深處和雪地裏,隱隱約約還可以看見一些潛伏的暗哨,在沉默的四處監視。雖然此刻遼東日軍殘部已經被肅清,但是擔任皇帝行在警衛的景銘,還是不敢有絲毫的大意,將警戒線一直放到了10多裏外。同時還將原新建陸軍第一鎮的騎兵調到附近,做好隨時策應的準備。
宿營地正中間那個巨大的帳篷裏麵,此刻正燃燒著一堆熊熊的篝火,木材在火堆中發出劈劈啪啪的聲響,火堆上麵搭著一個架子,從田莊台皇帝行在帶過來的廚師,正在架子上麵翻烤著一隻全羊。不時有羊油滴落到火堆中,騰得一下冒起一絲火苗,帳篷裏頓時彌漫著一股撲麵而來的熱氣和烤羊的香味。
光緒坐在帳篷的最上首位置,依然是一身整肅的新建陸軍軍服,紮著武裝帶,馬刺蹭亮,似乎在有意無意間暗示著,此刻他對於軍隊所擁有的絕對權力。英法美三國公使和光緒的私人顧問懷特,坐在光緒的左側,對麵則是負責此次談判的汪鳳藻、伍廷芳,以及一直跟隨在光緒身邊的吳紹基。
“感謝皇帝陛下的盛情款待,我謹代表我國政府和我個人,恭祝清國皇帝陛下身體健康!”坐在左側下首的英國公使歐格訥雙手舉起酒杯,臉上洋溢著微笑,雖然神情中依舊脫不去那股英國人特有的傲慢,但是此刻的這份微笑比起前段時間在田莊台來,無疑顯得熱情和誠懇了許多。
這次從大清京城裏傳遞過來的消息,大清朝廷與日本的和談由於受到舉國上下的反對,已經宣告破裂,更加耐人尋味的是,實際掌握清國朝政大權的那位皇太後,此次專門頒下懿旨,將與日本人和談的大權正式交由眼前的皇帝處置。收到京城裏英國公使館發來的電報那一刻,歐格訥足足沉默了好幾分鍾,內心中除了震驚以外,更多的則是一種無法言明的感覺。
毫無疑問,清國的這位皇帝在和清國皇太後的這場權力角逐中,已經不動聲色的獲得了優勢地位,雖然現在還不能就此判定清國未來朝局的走向,但是很明顯,在這位皇帝陛下統帥著他的軍隊不斷取得勝利的時候,這樣的優勢地位也將不斷得到鞏固和提高,看起來,清國皇帝距離那個權力核心似乎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遙遠。
然而,清國皇帝究竟是怎樣做到的呢?他還能走多遠,還能帶來多大的驚喜呢?即便是一直極力想要保持一種冷靜和客觀態度,應對清國未來變局的歐格訥,這個時候也不由得顯出了幾分好奇和期待。
看到英國公使歐格訥舉著酒杯,光緒也是含笑端起桌上的酒杯,輕輕的飲了一小口,靜靜的注視著歐格訥說道,“這兩日朕陪各位公使在這遼河附近轉了轉,想必各國公使也看到了,我大清幅員之遼闊,土地之肥沃,物產之富饒,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大清對於各國的熱情和友善。中國有句古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們是敞開雙手歡迎四麵八方的朋友,朕很希望,在將來和各國建立長久的友誼,包括朕和各位公使的友誼。當然,像日本這樣野蠻和殘暴的國家,朕歡迎的方式也就不一樣了………”
光緒最後的一句話,頓時引來席間一陣低低的笑聲。日本在遼南金州和朝鮮平壤的慘敗,無疑印證了此前光緒所說的話,戰爭是否結束是要靠實力來說話的,日本在短短的時間裏麵連續遭遇重大挫敗,也清楚表明了光緒對於這場戰爭的駕馭能力,在田莊台的各國公使對於日本的態度也有了極大的轉變。
此刻聽完光緒的話,法國公使施阿蘭和美國公使田貝也相繼舉杯,表達自己對於皇帝陛下的祝願。這個時候,廚師也將烤好的羊肉切片裝盤端了上來,席間頓時飄蕩起一陣濃鬱的香味。大約是這幾個公使們也很少在野外享受這樣的美味,一邊品嚐,一邊不時發出嘖嘖的讚歎之聲。
一番談笑寒暄後,英國公使歐格訥收起笑容,又恢複了英國紳士那種古板嚴肅的神情說道,“尊敬的皇帝陛下,我們聽說貴國皇太後已經下旨,將與日本和談的大權交由皇帝陛下,不知道皇帝陛下對於中日這場戰爭的前景是如何看待的?”
“這場戰爭的前景嘛,朕說了也不算,總要打下去才能看清楚的,不過朕倒是很想說說朕的態度。”光緒不動聲色的環顧了眾人一眼,一臉絕然的神情說道,“朕的態度很簡單,一個家裏來了賊,肯定要把賊趕出去,日本人侵占我國土地,屠殺我大清臣民,朕也隻有一個選擇,日本人一天不退出我大清的土地,我大清就和日本死戰到底!”
英國公使歐格訥不由得皺了皺眉頭,光緒的回答並不讓他感到意外,但是對於他而言,現在對這場戰爭的態度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眼前的局麵雖然大清接連取得了幾場勝利,但是大清卻並沒有完全戰勝日本的實力,尤其是在大清完全失去了製海權的情況下,持續的戰爭也就意味著一種漫長的僵持局麵,這對大清、對日本、甚至對英國在東亞的利益都是一種災難。在這一點上,他相信眼前這位精明甚至狡猾的清國皇帝,是看的很清楚的,所謂的態度,不過是做給各國公使看的,就像他最近發動的幾次戰役一樣,不過是為將來的和談增加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