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爆發(二)(1 / 3)

光緒二十六年三月十三日,日本政府以清國軍隊在朝鮮挑起事端,刺殺朝鮮大院君,攻擊日本駐朝軍隊為由,正式對大清宣戰,並照會西洋各國。

消息傳來,舉國震動!

當天就有翰林院的學子舉起橫幅,跪在紫禁城外麵懇請朝廷傾舉國之力,和倭寇決一死戰。

也有老成持重者,認為朝廷推行新政不久,國家元氣尚未恢複,正當韜光養晦積蓄國力之時,貿然與日開戰恐又重蹈北洋艦隊的覆轍,還是等等看洋人的調停有無效果再下決斷較為穩妥。

市井民間這會子倒是喊打之聲一片,不過也還真有點糊裏糊塗的感覺,這太平了才幾日,怎麼又打上了?還又是朝鮮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又是日本這個彈丸小國。太往前的咱就不提了,就打前明萬曆朝開始,這小鬼子就沒有歇過氣,一個勁的往朝鮮折騰,難道這朝鮮的風水就那麼邪乎?…………

其實大清時逢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早已如同一間搖搖欲墜的破屋子,但凡有識之士都多少看明白了一點,在西洋的文明製度和堅船利炮前,僅靠數千年的微言大義是救不了這個國家的,所以鴉片戰爭後,才有大清自強和洋務運動,然而甲午一戰,北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如果不是皇上臨危親征挽狂瀾於既倒,大清恐怕早就敗得一塌糊塗了。甲午過後,朝廷全力推行新政,整頓軍備,振興工商,國家的元氣也在一點點的恢複,可偏巧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日本人好死不死的又打上門來了,難道這個國家又要走上甲午的老路?

老大帝國的迷夢早就灰飛煙滅,國家自強之路又走的無比艱辛坎坷,可以說正是因為處在這種極度失落的糾結中,當日本對大清宣戰的消息傳來,舉國上下才會在忽然之間表現出難以言喻的複雜、苦悶、躁動和患得患失。

而此時此刻,日本人宣戰的消息已經傳開有大半日了,朝廷裏麵卻一直沒有消息出來,軍機處的幾位軍機大臣也是連人影都見不到,凡此種種不免更加讓朝野內外猜疑莫名。

光緒二十六年三月十三日下午,紫禁城

從外表看這些層層疊疊的宮殿和往日並沒有多少區別,禁衛軍照常換防上崗,太監宮女也是按例值守當差,用西洋人的話說,這個帝國的一切都和桌上的沙漏一般,平和而安靜。

這當然隻是表象,事實上東暖閣裏如今已經完全變了模樣,牆壁上的字畫全都被收了起來,換成了總參特製的軍事地圖,往日裏的太監宮女也全都沒了蹤影,隻有神情肅穆的作戰參謀在東暖閣內進進出出,各處戰事情報的收集彙總,部隊兵力部署進展情況,後勤保障人員調派,忙的是腳不沾地,看這個架勢皇上簡直就是把總參的作戰室都搬到了東暖閣。

從半個月前開始,皇上就下旨讓軍機處的那幾位軍機大臣入值宮裏,平常就在紫禁城東暖閣皇上身邊處理政務,各部要緊公務統由軍機處章京直送宮裏,軍機大臣擬出意見,皇上當場裁定用印發往各部,基本上是白天黑夜連軸轉,夜裏實在熬不住了,那幾位軍機大臣才回軍機處簽押房眯上一會兒。

這半個月下來,不要說年老體弱的李鴻章翁同龢打熬不住,就算是年輕一點的譚嗣同也是累得半死。譚嗣同如今雖然隻是在軍機上行走的身份,名義上協助皇上處理政務,但舉凡大小奏章公文都要經過他的手,哪些要緊公務需向皇上請旨,由皇上聖心獨斷,哪些軍機處大臣直接下文就可發往六部各省,斟酌挑檢居中承接,全都在他一人身上,好在他少年習武身體底子不錯,又是第一次親身逢上這樣的生死關口,精神倒是比平日看起來還旺盛許多。

“朝鮮急電!”一個軍官匆匆走到譚嗣同身邊,從懷中掏出一份電文遞給譚嗣同。

正埋頭在公文中奮筆疾書的譚嗣同聽到朝鮮二字頓時就站了起來,一把拿過電文匆匆掃了一眼,心頭一股熱氣猛地往上一衝,握著電文的手都不禁有些顫抖。

“皇上,平壤急電!”譚嗣同急忙走到光緒身邊,努力壓住內心起伏的情緒低聲說道。

“念!”光緒頭也不回,負手在後目不轉睛的望著牆上的地圖。

“三月十二日上午八時許,日軍第五師團第11聯隊率先向我平山一線發起進攻,激戰至上午十時,平山守軍王昆平所部237人全部戰死,平山失守。日軍隨即以第五師團、第七師團之主力向我平壤全線發起進攻,現日軍先遣部隊距平壤不足100裏,我第五師正以逐次阻擊之方針向鴨綠江防線撤退…………”

譚嗣同一口氣念完,又拿過第二頁電文念道,“另據軍情處漢城獲悉,日軍第十一師團已於十二日下午開始在仁川登陸,現兵力正在集結展開中,預計十一師團將會同漢城日軍後備第二十旅團作為日本朝鮮駐軍之總預備隊,掩護第五師團、第七師團之側翼。”

譚嗣同話音剛落,東暖閣內頓時一片沉寂。

日本人真的是發瘋了,在朝鮮集結了近三個師團的兵力還不夠,現在又將第十一師團調往朝鮮,想一口吞掉朝鮮的野心已經是昭然若揭,而大清朝鮮駐軍目前兵力僅有日軍的一半,不僅要順利從朝鮮撤退,將來還要擔負死守鴨綠江防線的重任,兵力如此懸殊之下,杜振武的第五師能守得住鴨綠江嗎?

沉默片刻,光緒轉過身看了眾人一眼,淡淡說道,“怎麼都不說話了?難道日本人派了一個十一師團到朝鮮,就讓我大清朝廷中樞的大臣們都畏手畏腳沒有主張了?日本人孤注一擲,無非是想一口氣拿下朝鮮,朕就成人之美,把朝鮮讓給他們又如何?………王士珍,杜振武的第五師現在到達何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