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其道而行之,雖勞不至;非其有而求之,雖強不得。
漢·韓嬰《韓詩外傳》
人活著為了什麼?
許多人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為了錢!”
成功是什麼?幸福又是什麼?
許多人更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有很多的錢!”
答案無比正確,這是在某種意上說。如果錢是自己用心血和汗水換來的,那麼你的錢多少就象征著你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多少,你的錢越多說明你的貢獻愈大。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講,為了錢生存並沒有錯。但是有了錢就夠了的嗎?如果有人用錢買走你的愛情、買走你的親人、買走你的自尊、買走你的生命……試問有多少人會願意?其實大多數人活著的目的還是為了付出、為了奉獻--或者為了自己的父母、或者是為了自己的兒女、或者是為了自己兄弟姐妹、或者自己的愛人,以至為了生你育你的家鄉和這一個我們安身立命的國家,為自己所愛的人以及愛自己的人在奉獻。隻是有的人是有意識地付出,有的人是在無意識地付出。而我們可以為我們的父母兄弟、為自己所愛的人以及愛自己的人、為生我育我家鄉與安身立命之所在的國家所出的付出就是我們存在於這個世上的價值,也是我們活著的目的與使命,而我們能付出的越多,我們的人生也就越成功。曾有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將他十五年來的奮鬥曆程與對生命與成功的理解禪釋為“四個字”--“愛、恩、施、坦”:
愛:愛國、愛家、愛自己更愛一切大地萬物。
恩:常懷一顆感恩之心,用愛心去吸引一切。
施:有舍才有得、施比受更有福;成全別人就成全自己;全心以赴地去實施自己人生的夢想。
坦:君子也、心寬、包容、正直、誠信。
在這一位企業家的內心中,“愛、恩、施、坦”不僅是一種對成功的理解,這更是每一位平凡人都可以讓自己的人生與生命走向成功的成功之道。在這一位企業家開著車從南華寺參禪回來的路上,當他十多年來的風雨創業曆程與感動湧上的心頭的時候,“愛、恩、施、坦”這四個字穿越了時空的界限,在他的腦海中靈現。
深圳的初冬並不很冷,寫字樓外麵的冬陽還給人一種暖暖的感覺,穿上冬衣的人流,在街頭上組成了一組既帶著對新年的祈望又略帶懷舊的風景。而在這樣的日子走近深圳市建邦塑膠五金製品廠總經理許誌強的故事,心內除了一份感動,更有一份來自於生命深處的激動。
1988年一個平常的日子,塵土飛揚的寶安區鬆崗鎮大街上走來一位二十七八歲的青年男子,滿街飛揚的塵土很快使他身上穿的那一件灰白的棉質T恤蒙上了一層褐黃,高挺的鼻子和深邃眼睛卻使他顯得特別的堅定。
在風塵仆仆之中,這位男子同許多來自五湖四海的打工仔們一起走進了一家塑膠玩具製品廠。但是,他在這一群打工仔中又顯得特別和另類--他好像不知道何為苦累,不管什麼活,他都幹得很賣勁,從早上七點半一直幹到晚上十一、二點,不管有沒有人在身邊,都照樣不停地幹著,從不知偷懶耍滑是怎麼回事,甚至在別人休息的時候,他還在琢磨廠裏加工產品的工藝……不久,當工友們知道這位男子是從香港過來的,並曾有一份相當輕鬆、月薪過萬的工作後,人們對他更感到莫明其妙,心裏在說:這小子圖什麼呢?
這個男子就是許誌強。放棄在香港輕鬆的工作,放棄香港優越的生活條件來到寶安龍崗這個遍地工地、整天停水停電的工業區打工,不但廠裏的工友們感到莫名其妙,就連他身邊許多朋友都感到莫名其妙:為什麼放棄在香港一萬多元的工作不做,去內地一個小鎮的小工廠裏打一份二、三千元一月的工?更被不少朋友的誤會他是去給有錢人當“傍友”(保鏢)。然而,對於許誌強來說,這卻是他對人生的一種“出走”。
二十七歲以前的許誌強,可能從來都沒有看清過自己。在當時香港經濟環境很景氣的年代,中學畢業後的許誌強就找了一份輕輕鬆鬆工作就有一萬元工資的工作混著日子--其實像許誌強當時這樣的年輕人很多,他們當中大多數人也許從來都沒有因為這樣而不安。在平庸中學會隨波逐流是大多數人的習慣,改變命運與追求成功的理想也在這日複一日碌碌無為的日子中消磨。這種狀況直到許誌強遇上了幾位退休的老船長和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