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深圳,絕對是中國大地上最有魅力的地方,因為正在建設高潮中的這座城市裏有太多成就的機會--隻要你有才能,隻要你有夢想,隻要你有激情……建設高潮中的深圳迫切地需要著專業人才。相對內地企業來說,深圳更喜歡提拔有潛力、有創造力、有責任感的年輕人。盡管在來深圳之前,王曉波還沒有過擔任大型工程項目經理和實施整套項目管理的經曆,但每做一件事情,他都要求確保著三種狀態:一個是執行狀態,一個是掛起狀態,一個是準備狀態。他說隻有這三個方麵都把握住了,在機會來到才可以遊刃有餘地把握和選擇。由於王曉波紮實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工作中的突出表現,到深圳後,公司領導決定讓他獨立操作一些大的項目,這正是王曉波夢寐以求的,但他沒想到的是,從此開始的工作和生活,是進入了公司幾乎所有重點項目的管理過程,而這一切一旦開始,似乎就再也難以停下。麵對領導的信任和支持,王曉波在高效預應力工程方麵的深厚底蘊和潛力幾乎就這樣在一夜之間迸發出來,他不斷用傾情的努力和深厚的專業技能忘情地工作著,就像一條終於遊進了大海的魚,貪婪地總結和吸取著專業的養份,開始了在深圳特區廣闊天地中的盡情發揮!
有一位名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隻要你真正下了功夫去做事,就一定會擁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這句話在中國的說法是“天道酬勤”。其實,成功的秘訣就是如此簡單,人間大道也就是如此簡單。在中國華西新技術工程公司這一條追求的道路上,讓王曉波意想不到的收獲真是太多了,因為他辛勤地耕耘著,全心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但談到這些時,王曉波總是很淡然,他說:“隻有感悟是最重要的,生活總是饋贈我們很多,但人生的真諦在於不斷體驗的過程,其它的,隻不過是副產品。”
在深圳“起跑”,有一個這樣的遊戲規則,即:“你付出多少的努力,你有多大的能力,就會給你多大的空間。”1997年和1998年那兩年,是王曉波最具挑戰性的日子,他不但連續承擔著當時公司幾乎所有大型項目的管理任務,在1998年高峰時,更同時擔任了三項重點工程的項目經理。先別說解決預應力結構在設計和施工中的技術問題,就是穿梭在項目間協調各種關係就是一項繁重的任務。不過,這對於喜歡埋頭幹事的王曉波來說卻仿佛如魚得水,他迅速地進入角色,夜以繼日地投入到了工程中--解決項目組織管理問題、解決創新工程的技術難題、解決合同索賠問題、解決勞資糾紛甚至工人罷工問題--就這樣,王曉波一個困難一個困難地克服著,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完成著,一道坎一道坎地跨越著,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提起第一次解決因工資問題引發的工人罷工事件,王曉波至今還動情不已。那時,在被稱為“中華之最”的深圳車港城工程建設中,由於施工難度大,公司以前製訂的計件工資標準沒能正確符合勞資關係,這使部分工人在工程最緊張的時候,以激烈的罷工方式來要求增加工資。作為項目經理,王嘵波當然了解工人收入偏低和計件工資標準不適當的實際情況,但罷工的方式是明顯錯誤的,況且帶頭罷工的還是他曾最信任的幾個領班,這使他第一次體會到感情和利益之間巨大的鴻溝,一夜之間陷入了個人感情與工作原則、公司製度與和工人權益、工程進度與企業利益的多重矛盾旋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