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誌存淩雲處(1)(1 / 2)

盛夏的南中國,酷熱難耐,即使是撩人的深圳之濱也難以拂動海岸邊紅樹的風情。但是都市的喧鬧似乎從未停止,擁擠的街道讓我們更加激情似火,成功的夢想淩空於這一個邁向國際化大都市的天空,成為這一個城市共同的追求。

在這一個城市之中,從來都對實幹的創業者頂禮膜拜,一旦有什麼能夠從理想變成事實,它就會繼續成為一個故事甚至傳奇。這一個飛速發展的新時代,創業已經被賦予了的時代的時彩,它帶來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創造社會的物質財富,並打造當下中國社會的精神財富。在深圳市東顥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華民的辦公室中,麵對我們要分享他創業故事的要求,周華民緩緩地談開了自己的創業經曆。在他健談、爽朗的言談舉止中,讓人一下子就能捕捉到他的真誠和坦率,而透視他成功的道路,更可看到這座城市中一個成功者內在的寬宏氣度,微細處的不平凡。

1995年,周華民畢業於武漢江漢大學。出生於大別山下那一個偏避小山村他,自從畢業之後,就似乎別無選擇地承擔起作為家中長子的責任,走出了當時人均年收入隻有幾十塊錢的家鄉,背著行李來到了深圳。當時,在周華民的心目中,隻有一個樸實的念頭:“父母為了供自己讀大學,已經是竭盡全力。為了供家裏的弟妹讀書,減輕一下父母的壓力,生活過得好一點,自己必須走出去闖一闖。”

盡管,在來深圳之前,周華民為自己做足了心理準備:“自己年輕力壯,再怎麼樣,總可以養活自己!”但實際上,周華民還是在內心的極度彷徨之中經曆了挖掘自己工作潛能的過渡曆程。管理專業畢業,但是缺乏工作經驗的他,似乎什麼工作都適合,但實質上在重視能力與效益的深圳,卻讓周華民一直難以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這逼使他不斷地更換著自己的工作。生活的壓力、家庭的負擔,以及當時對自己未來的發展缺乏一個清晰的定位,使周華民不免浮躁起來,並陷進了前所未有的困惑。當獨自徜徉在深圳繁華的街頭的時候,看不到希望的他常常不禁暗暗自問:“深圳這麼大的一個城市,竟然就沒有一個自己發揮的天地?”

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無論反應多遲鈍的人,在麵對現實的時候也不得不強迫自己去改變。幾經周折的周華民終於在一家直銷公司找了到了一份銷售的工作。在這一家公司,幾乎完全沒有底薪,靠的是高提成吸引銷售人員加入。像周華民這樣的新人,一沒有經濟基礎,二沒有人脈資源,出不了業務,連生存都是問題。當時,他每天帶著產品卻推銷,生存的壓力使他隻想一心把產品賣給客戶,然後獲得那一份可以供自己生存下來的“提成”。幾乎完全沒有考慮客戶對產品有沒有需求、產品對客戶有沒有價值。

這一份工作同樣沒有讓周華民取得很大的成績,但這一份經曆對周華民影響卻非常之大。他終於明白:作為一個銷售人員,在企業裏他的薪水其實是自己給的。如果自己能為企業帶來良好的銷售業績,那麼就可拿到很好的報酬。而就是從事其它工作也是一樣道理。當他明白到這一點時,盡管工作仍然的艱難,但是心中卻是一片開闊。

現在,身為東顥實業總經理的周華民,在回味自己這一經曆的時候,對現在眾多求職者抱怨找不到工作和眾多企業管理者哀歎找不到人才的“矛盾”,似乎洞悉得更為清晰。他說:一些年輕人,初開始工作,無論是社會經驗還是工作經驗都是相當缺乏。在工作之中,並沒有考慮自己在企業中可以發揮多大的作用,可以為企業帶來多少效益,而是考慮自己要得到多少待遇。從而無法踏踏實實地去完成自己的技術積累和工作積累必須曆經的階段,更無法對自身利益發展作出清晰的定位,影響了自己的職業生涯的發展。這也正是影響著中國企業整體競爭力發展的一個深層原因。

而一個普通人想要成為人才,就必須經曆幾個過程:先要努力讓自己成為有用的人才,也就是要多學知識多得本領;二是要通過自我價值發現,找到自己適合的工作;三是在實際工作中展示出自己的才華。所以,在東顥實業用人的機製之中,周華民特別重視一個人品質。他強調,隻要做人的品質好,就算現在能力有所欠缺,公司仍然可以為他提供一個平台,培養其成為一個獨擋一麵的人才。因為,隻有為人品質良好的員工,才可真正地承擔起對企業的責任、對客戶的責任以及對社會的責任。而在現在東顥實業以“愛、學、誠、廉、公、勤”六個字為核心的企業文化之中,正滲入了周華民的這一深邃的認識。這一種更延伸到周華民在對自己孩子的教育之中。對於自己的孩子,他從小就培養其獨立個性和自立精神。周華民說,不能因為現在條件太好,就給孩子太多的照顧,而讓孩子失去了獨立思考和拚搏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