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深圳的企業普遍要求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才,因此對於應屆畢業生,學習專業與用人需求存在差異,深圳人事局負責人提醒大學畢業生做好轉專業準備。
在這樣的形勢下,政府部門很應該與香港、澳門等地區政府部門協商,幫助一部分大學畢業生在那裏就業。然而,作為“近水樓台”的廣州畢業生雖有語言地理優勢,也未必“先得月”,他們在港澳等地的就業比例不算高。其他地區的大學生便不用說了。
在這樣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我國的高等學校的擴招勢頭依舊一浪高過一浪,勇往直前。
2003年我國普通高校本專科招生增幅控製在10%以內,而研究生則繼續擴招30%。
4
2002年12月召開的第二界全國教育廳廳長高等教育發展專題研討會上,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周濟指出,2002年我國高等院校的毛入學率已突破15%,標誌著高等教育開始進入大眾化階段。我國高等教育飛速發展:擴招前的1998年,全國高校招生108萬人,而2002年全國高校發出的錄取通知書達到了349萬多張;在1998年,全國在校大學生是660多萬人,而2002年在校大學生突破了1400萬。高校經過幾年的擴招後,教學資源、後勤服務設施都達到了一定的飽和狀態,接下來本科擴招的步子要放緩一點,每年的增長率控製在10%以內,主要工作集中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尤其提高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的教育水平上。國家擬在現有基礎上增列一批博碩授權點。研究生教育將成為本科畢業生就業的“緩衝器”和“加油站”。2003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數繼續以30%的遞增,達27萬人左右。教育部還表示,高職類要積極實行“定單方式”培養人才,到2004年要實現80%的高職類畢業生都能夠取得“雙證書”的目標。但教育部門似乎沒考慮到在高校專業設置中的政策引導,如今高校文科專業膨脹過快。因為培養所需投入成本比較低,許多文科專業如財會、法律等往往成為高校擴招的“首選”,目前,部分高校已出現文科專業膨脹特別快的苗頭。文科學生的就業時間普遍比理科生要遲十個月以上。
據《京華時報》報道,2003年12月28日,2004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會議在昆明舉行。會上教育部公布,2004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將達到400萬人,比2003年實際錄取增加20萬人,增量部分將主要用於增加本科招生。
全國各地政府都熱烈響應擴招政策,尤其是廣東政府,特別積極。
2003年,廣東省教育廳廳長鄭德濤對落實張德江同誌講話要求做了具體部署。在“十五”期間廣東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要達到20%以上;二是製定政策、采取措施加大辦學體製改革力度,拓寬經費籌措渠道。“十五”期間廣東高等教育的總規模要從目前47萬增加到70萬人以上。高等教育是教育這列火車的火車頭。廣東的普通高教學校要從現有的71所增加到85所以上。大力支持民辦高等教育,積極探索民辦本科二級學院辦學新路子;積極探索“銀行貸款、政府貼息、學校還本”。
2004年廣東省本科招生計劃增幅將達30%,擴招推動了高校申辦新專業,全省有27所院校申請的2004年本科專業已達200多個。廣東省規劃,“十五”末廣東高等教育入學率將達20%以上,這就意味著年增長11萬人,對此,省高校承擔了比較繁重的擴招任務。華南農業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10所省屬高校“十五”期間在校生規模都要翻番。
高校如此擴招下去,中國大學生會越來越多。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擁有大學生的數量將會躍居全球第一。但質量上,沒人敢保證。隨之而來的大學生就業困難問題將成為中國政府最頭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