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師父正是在教導小和尚:人性之中有惡的存在。與儒家把善作為人的本性不同,佛家就是要見人之惡並加以度化,所以佛家著眼的是人的劣根。兩者的指引方法不同,效果自然也不同。
明朝的時候有一位讀書人叫陳世恩,他的弟弟每天在外麵遊手好閑,不幹正事,他的哥哥看了之後很生氣,尤其當弟弟每天三更半夜回來,大哥就對他破口大罵,還把自己氣得半死。
陳世恩就跟他大哥說:“哥哥,你就別再罵弟弟了,讓我來試試看。”當天晚上,陳世恩就站在門口等他弟弟回來,結果,子時過去了,直到醜時,他弟弟才走進門來,這個時候你會說什麼?你在那裏等,等了那麼長時間,你會怎麼樣?會不會火都上來了?所以很多時候都要靠我們的修養,靠我們忍耐的功夫,所以有一句話叫,一切法要成於忍耐的功夫。當他弟弟回來的時候,他馬上跑過去摸摸他弟弟的身體:“弟弟,你穿這麼少,會不會冷?”然後一邊扶著一邊說:“你肚子一定餓了,我叫嫂子幫你煮一碗麵。”把他弟弟帶進來,還親自把門鎖好,陪弟弟走進來。第二天還是一樣站在門口等,三天、四天都是這樣做,而且每次見到弟弟的時候都是充滿關懷和愛護,把他帶進來。後來他弟弟再也不出去遊手好閑了。
哥哥的罵就相當於佛家的“戒”,告誡弟弟犯了哪些錯。而陳世恩則選擇以禮樂來感化,他相信弟弟的心中一定能夠感受到那份溫暖,依然有著向善的心,因此他成功了。因佛門眾多,佛家各門之“戒”也不盡相同。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淨戒、十重四十八輕戒等。如果說儒家屬於美育,給人展示好的前景讓人在潛移默化之中離善越來越近,佛家更注重對於“惡”的懲戒,指著身後的陰影,告誡人們:一不小心,你就可能墮入黑暗的深淵之中,萬劫不複。所以在佛家中有十八層地獄之說、當頭棒喝。 弦外聽音儒 當頭棒喝
唐朝時有個叫黃檗的傳佛禪師,他接納新弟子時有一套規矩,即不問情由地給對方當頭一棒,或者大喝一聲,而後提出問題,要對方不假思索地回答。而且每提出一個問題時,都要當頭棒喝。禪宗認為佛法不可思議,開口即錯,用心即乖。所以,不少禪師在接待初學者時,常一言不發地當頭一棒,或大喝一聲,或“棒喝交馳”提出問題讓其回答,借以考驗其悟性,打破初學者的執迷,棒喝因之成為佛門特有的施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