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敢於去做那些似乎充滿個性、十足瘋狂的事情,他不僅能夠創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更在自己的布局中留下獨一無二的標記。
三年前的何世紅可不會賺取如此多的眼球,沒有誰會在意他的棋盤、他的棋譜。在眾人眼中,他不過是一個喜歡做夢的沙場小兵,最終隻會草草結束自己的夢。一個朋友這樣說到:“三年前,我來中國金融網時,公司隻有兩個人,那時候的何世紅什麼都沒有,資金、技術、關係網……他僅有的就是理想,就是雄心壯誌,這三年來,我每來一次金融網,就明顯地感覺到他的成熟與睿智,他對中國金融與日俱增的了解,他越來越沉穩卻越來越出乎常人意料的布局。”
這種例子在中外的曆史上已數不勝數了。成功企業的背後總少不了一個玩兒命的賭徒。
有人曾預測丹·戴和馬克·貝克漢姆,這兩位生意上的新手不可能用銷售健康狗食的概念建立一個能生存下去的公司。現在,“三狗麵包”的年營業額已達到1000萬美元,正計劃上市。
最初風險投資家不願為邁克爾·戴爾提供資金,他們認為沒有哪個19歲的青年能夠創立一家快速增長的計算機公司。現在他們都巴不得能擁有哪怕一小部分這家20世紀90年代最能盈利的股票。
當他們的“瘋狂野性”和“嗜賭”成就了一個企業家,人們才會更關注他的舉動,精彩和刺激總會比索然平淡更容易成為焦點。但何世紅絕對不是一個嘩眾取寵的冒險家,他隻是善於用變幻莫測的招式征服傳統的常規的棋局。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瘋狂的目的,甚至能預測到風險的幾率。他看似冒險的招式中隱藏著穩健的思路。
時至今日,中國金融網被何世紅布局得紅紅火火,而他對目前的成就沒有絲毫的滿足。如潮的好評、眾人的崇拜並沒讓他飄飄然,但他最不甘平淡,平靜的眼神裏深藏著不可一世的霸氣。中國金融網的明天會怎樣?這個金融帝國會將版圖拓展到何處?所有的人都拭目以待。
二
金融帝國的媒體托拉斯
1.金融帝國的“新華社”
任何一個企業要想“做大”,運作模式就必須非常先進。自古就有晉商“連號式”經營策略。而中國金融網正是要搭建自己的平台,打造金融帝國的媒體托拉斯。目前,何世紅正在用中國金融網努力打造一個中國企業的網上信用大平台。
在中國的新聞媒體中,新華社的地位是無法撼動的;在中國的金融媒體中,中國金融網就是中國新聞媒體的“新華社”,“任你狂風暴雨,我自巋然不動”。
毫無疑問,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拓展了現代社會的信息空間。每天都有大量信息通過網絡傳播到世界各地,確實對傳統媒體形成挑戰。互聯網在中國發展很快,這不僅沒有動搖新華社的地位,反而推動了新華社的事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而中國金融網則是站在互聯網的高度,利用網絡來傳播金融文化、金融信息,無疑,將更具優勢。
有兩個因素造就了新華社在網絡時代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第一,網絡信息固然具有容量大、形態多樣、迅速及時、可在全球傳播和自由互動等特點,但也很容易泥沙俱下,往往呈現泛濫、無序和不穩定的狀態;第二,在各種信息需求中,新聞是人們最基本的一種需求,這並未因為“信息爆炸”和多元化而改變。在這種情況下,通訊社所擁有的優勢便顯現出來,這就是它的新聞原創性、公信力和專業水準。這些優勢源自長期以來形成的新聞采集網絡、社會責任感、規範的運作方式和管理體製。
同樣,中國金融網不僅擁有龐大的金融采集網絡,而且具有同樣的新聞原創性、公信力和專業水準,同時,金融網囊括了新聞、財經、銀行、證券、保監會、證監會、外管局、理財、基金、債券、信托、票據、外彙、IT、科技、汽車、典當、郵儲、期貨、中國金融資源總庫等在內的全部金融訊息。在保證容量、速度、及時的前提下,中國金融網還保證了網站的純淨性,及時過濾了一些不健康的信息。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近幾次調查都發現,瀏覽新聞是中國網民上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中國人正在熱情地擁抱互聯網,但同時又對各種有害信息憂心忡忡。由於這種社會心態,也由於新聞在中國社會和政治生活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現在中國的商業網站發布新聞是要政府審批的。中國現有60多萬個網站,新華社一直是網上新聞信息最大的供應者。而中國金融網則是網上金融信息最大的內容提供者。盡管大的門戶網站都提供財經版塊,但目前國內還沒有哪家網站像中國金融網這樣能提供如此專業、全麵的金融信息。
網絡化信息的爆炸性增長,各類新聞媒體和最終受眾對信息的實時性、個性化要求日益強烈,信息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用戶的數量、種類、要求在日益增多,傳統的單一性產品已難以滿足各種信息用戶的需要。因此,中國金融網在提供全麵的金融信息之外,還針對各種人群提供了各種實用資訊,比如房地產、娛樂、軍事、體育等等。就形式創新而言,中國金融網還推出了多媒體數據庫和音頻建設。
2005年,中國金融網建立了全球第一個金融會客廳,在這裏,每天進出的有政府官員、大的金融機構和跨國公司負責人,基層金融機構的負責人同樣位列其中。這個會客廳兼具演播室、會議室一樣強大的功能,是金融界權威的象征,所以說,“金融帝國的新華社”這個稱謂,中國金融網當之無愧。
平麵媒體過去形成的多分支、多層次組織結構,造成信息係統分割、隔絕和重複建設,甚至形成內部信息孤島和資源浪費。為了調整結構、整合資源,積極應對日趨激烈的國際信息市場競爭,何世紅開始利用先進的信息網絡技術建設多媒體數據庫。
中國金融網未來的發展思路,是建立以多媒體數據庫為依托的統一的工作平台和營銷工作平台。中國金融網將逐步形成這樣一種格局:記者每天把從世界各地采寫、收集到的文字、圖片、圖表和音視頻等各類數據資料,連同曆年報道稿件和資料,源源不斷地輸入采編平台;經過編輯的加工,使各類金融以及其他新聞信息資源被整合和激活起來,轉變為多種形式的信息產品,然後源源不斷地進入營銷工作平台;經過營銷人員和技術人員的工作,將數據庫最終產品源源不斷地提供給用戶,為海內外廣大用戶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多品種和個性化的服務;再經過用戶的傳播和使用,使中國金融網的信息產品源源不斷地進入市場,提供給最廣大的受眾。同時,營銷人員及時廣泛地征求和收集用戶、受眾的意見,將意見和建議源源不斷地反饋到編輯部門,采編人員再根據用戶、受眾的意見不斷改進、提高多媒體數據庫產品的質量,增強中國金融網的核心競爭力,這樣周而複始,形成良性循環。
在建設數據庫的同時,中國金融網決定把加強網站建設和網絡新聞報道作為其事業發展的戰略重點,把所有新聞信息采編力量有效地調動起來,以重大金融事件、專家分析、熱點項目的互動報道和跨地區聯動報道為著力點,充分利用多媒體數據庫的采編工作平台,加強網絡報道的組織、策劃、指揮、協調。中國金融網按照網絡報道的要求,對各方麵彙集的新聞信息進行統一分類加工包裝,通過多媒體、多語種、立體互動報道的方式上網發布。
中國金融網處於金融信息供應的上遊,賴以生存的條件無非就是兩個:一個是金融信息采集和傳播網絡資源;另一個是通訊社新聞信息的采集、加工與傳播方式。媒體要想保持自己的市場地位和競爭能力,就必須在這兩個方麵下功夫。中國金融網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