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2 / 2)

待三人再次坐定,劉璋望向孫魁道:“本王已聽聞先生為本王製定的立國大計,不知先生可否詳解?”

孫魁知道劉璋考較自己的時候,不敢大意,略一默思後,道:“現在大唐已名不符實,可以說是四方割據,大唐朝廷,王爺,和其他二王。”此時,柳胥銘插話道:“不,還有一方,那就是已占據北方三郡的李明一夥民匪。”

孫魁點頭道:“那就算五方,此就更能說明問題,朝廷已無力平匪,以至讓民匪做大做強,且已威脅上京。若王爺能夠乘機高舉勤王旗號,出兵北上,一舉掌管上京防務,攜天子號令四方,頒布一係列仁政,既可使民匪不能再以‘伐無道,誅大唐。’舉事反唐,失去了民心依靠,此等民匪不足為慮,而其他二王雖有反意卻無此膽魄,感冒天下之大不韙。然後,王爺先平匪後消王,定可一統天下,到時王爺能多考慮百姓生計,想登基也不是難事了。”

柳胥銘幫腔道:“王爺,屬下幾日來,不斷考慮孫兄的方法,覺得大有可行。”

劉璋已經聽得激動萬分,拍案道:“好,本王明日即整兵北上。”孫魁忙道:“王爺不可,王爺是我方首腦,不可犯險,否則一旦有事,我方必定方寸大亂。再則大唐久無戰事,士兵實戰經驗不足,不可倉促用兵。”

劉璋雙眼一亮,奇道:“先生竟然還懂帶兵之事?”

孫魁為了盡快在劉璋這立足,不再謙虛,點頭道:“略知一二,如信得過屬下,屬下願帶兵出征,不過需的讓屬下練兵一月。”

聽後,劉璋不由低頭沉思起來,孫魁雖然已讓他十分看重,但畢竟孫魁剛來不到一日,他不得不考慮:一則屬下是否信服,二則他怕放龍入海,一去不回。猶豫半天,始終不能決定。

柳胥銘明了劉璋所慮,道:“王爺手下雖然人才濟濟,可如今去上京之人必須詳知今日的策略,否則事不可成,屬下雖然願往,怎奈不懂兵事。不如這樣可否,以孫兄為帥,另委派二人為副帥,官場之事以孫兄為主,兵場之事以三人商討後定奪,如何?”

劉璋一聽此法到可萬無一失,當即點頭道:“好,孫魁聽令。”

“屬下在”

“本王委你剿匪討逆將軍,一月後領兵八萬,北上勤王平匪。”劉璋隨即拿出兵符交於孫魁。

等一切安排妥當,劉璋方才想起原先請來孫魁之事,問道:“孫將軍,可否能告知本王你那煉鐵之法,以助本王鍛造一支雄偉之師呢?”

孫魁故作為難道:“王爺,此法是屬下祖上傳下來的,曾定下祖訓不得外傳,但屬下願為王爺鍛造一切所需兵器,直到王爺完成大業。”

其實劉璋早知如此,並沒有過多為難孫魁,笑道:“既然如此,那就有勞將軍。”說著,轉首對柳胥銘道:“胥銘,這事你親自安排一下,盡快為我軍換裝。”

孫魁與柳胥銘一起走出王府,柳胥銘笑道:“恭喜孫兄能得王爺重用。”孫魁苦笑道:“這還不是柳兄一旁打點之功,其實我未想出入仕途,隻想能得一溫飽即可,那想時不我待,如今卻做了這將軍。”柳胥銘見孫魁這苦瓜臉,笑著拍拍其肩膀道:“如孫兄才智,如埋沒民間豈不可惜,如今王爺文韜武略,我等能輔佐左右,則是我等之幸,孫兄應該高興才是。”孫魁隻得點頭道:“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