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天生就有鬥爭的血性,他們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
朝中第一重臣安重誨就是這麼一個人。而鬥掉任圜不過是他一生鬥爭生涯中的一個勝利,這個勝利不是開始,也不是結束,更不是高潮。
而視其政治生涯,他就像是打了雞血一樣,見誰咬誰,或者,他的血管裏流的就是雞血,他本人就是一個鬥雞。而且還是一隻有權有勢的鬥雞,一隻百戰百勝,傲視群雞的鬥雞。
誰要是沒長眼,惹著了他,那後果很嚴重。明宗剛登大寶那年,安重誨初領郡臣.就有一個不明形勢的人輕慢了方重誨.
吳越王錢鏐!此人據有兩漸.雖沒有稱帝,卻也割據一方,從後梁起就稱吳越王.誰做皇帝他不關心。他也沒有那個野心去爭一爭,他占著那片富饒的土地,過得山大王的快樂日子。然後有空時就送點朝貢上去。錢嘛,我都已經姓錢了,自然有的是錢。
明宗稱帝,錢鏐照例遣使朝京師,聽說方重誨是朝中重臣.也修書一封.卻不知道方重誨已經權柄滿朝。書中禮節就有些輕慢了.方重誨怒,瞧不起我怎麼回事,不知道皇上奏章都是我念給他聽的嗎?方重誨強忍怒火.派了使者韓玫,烏昭遇兩個人去錢鏐那裏視察一下.
名為視察,實為收羅罪狀。可這邊罪證沒找到,兩位使者不合了。韓玫仗著是方重誨的心腹.對同誌烏昭遇非常傲慢.經常**烏昭遇,有一次喝醉了,拿起馬鞭就抽起烏昭遇來.這邊錢鏐看不下去了.要為烏昭遇出頭,欲打份報告奏上去。烏昭遇卻是個縮頭烏龜,寧少一事不多一事的人.勸說:這樣有辱國家.還是算了.
你能算?人家不能算.韓玫卻不饒他.一回京師,就把烏昭遇給告了.說烏雲昭遇在錢鏐麵前舞蹈稱臣.而且把朝廷的機密告訴了錢鏐.惡人總是先告狀的.忍讓的烏昭遇死在禦史牢中.而錢鏐倒了黴,被奪去官爵。卻是錢鏐本就兵據一方的.你奪我官位?那好.咱們斷絕關係,我連那些貢物都可以省了,錢氏遂絕於唐矣.
不過書信稍慢待了些.方重誨就狠狠咬了錢鏐一口.咬,卻還是輕的.看不順眼了,我們方重誨能直接砍了你的頭.
有一天,方大人出宮,經過禦史台門.有一個宦官馬延誤衝了他的儀仗隊.方重誨大怒.當場就把這個倒黴走路不看路的太監給斬了.
太監,皇上家奴.打狗不是也要看主人嗎?唐明宗不管麼?
卻是唐明宗對太監的態度相當不友好.跟他的上任唐莊宗形成兩極.唐莊宗極其信任太監.亡國之君多是如此.唐明宗吸取教訓.極其痛恨太監.唐莊宗死的那一年,宮中逃出去好幾百太監.為了避禍.這些太監們都出家做了和尚.
唐明宗不肯放過這些出家人,下令,找出這些太監。
放下屠刀,可以立地成佛,可反過來並不成立。穿上佛衣不能立地避禍。不但避不了,連身份都不能為他們隱藏。真正的和尚是頭上光光,下麵卻還是猶存的。這些太監嘛,能剃得了頭,卻是失去的東西永遠也找不回來。
主事的官吏說:大家一起鬆鬆褲帶吧.光天化日之下,下麵沒有的,一個也沒逃掉.
主子殺的.我安重誨自然也殺的.安重誨也借此試出了自己在唐明宗心中的成色.更借此在群臣中樹立了自己的殺氣.從此禦史、諫官無敢言者。
一時之間,沒人敢與方重誨鬥了,重誨求敗,隻好找上其它東西來鬥了.有一年,河南獻嘉禾,一莖五穗.重海視之,說:偽也.(唉,看來是沒見識過我們袁隆平的水稻啊)唐明宗看都沒看著這株嘉禾.過一會,夏州李仁福獻白鷹了.又被重海阻止.方重誨對唐明宗說:陛下詔天下不要獻老鷹,而李仁福違詔獻鷹,我已經拒絕了。
老頭子皇帝卻喜歡老鷹.偷偷的叫人取了來.得空時,西郊放鷹.對旁邊人說:不要給方重誨知道了。皇上怕方重誨,就像懼內的丈夫害怕河東獅吼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