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雞死了(1 / 2)

朝中真個無大將?

看一看這大殿之下,所立的是那些人?

方重誨依舊是樞密使。隻是大唐的最佳拍檔已經貌合心離。方重誨與唐明宗已經不那麼親密了。

還有個鄭鈺呢?此人老眼昏花,早就告老還鄉享清福去了。

而白字碑宰相崔協借孔循吉言,已經暴病而亡。

還有兩位宰相為唐明宗講課授書的馮道,趙鳳兩人。

這兩人卻是文官,上不得戰場。

不過,殿前新增了一位樞密使範廷光。

這個人不是一員猛將嘛,朱守殷造反那年。他是宣徽南院使。領了五百騎兵就奔赴汴州。是為先鋒。這家夥不聲不響就爬到了樞密使這頭等官位來了。他能打仗,卻不出聲。因為他知道,唐明宗不是無將可用,隻是要逼方重誨自己出陣。因為五代要找個治世的文官不容易,武官卻是滿地都是。況且自己能做這個樞密使。全靠方重誨失勢所得。

方重誨失勢,這可怪不得別人,誰讓他今天搞這個,明天搞那個。最後,連明宗心愛的義子都搞下去了,搞的自己日失明宗信任。

所有的人都不出聲,有的甚至還把眼光瞄向了方重誨。方重誨沉不住氣了,他開始冒冷汗,眼下大殿的氣氛很詭異,他仿佛聽到所有的大臣的嘴裏都在念:這個事該安重誨管,這個事該安重誨管。安重誨抬頭,再看看皇上,而上麵那個他一向有所握可以一眼看穿的皇上也逐漸朦朧起來,他念奏章的聲音自然底氣不足了,以往,在他念的時候,皇上都是微閉著眼的,現在,皇上的眼睜著比誰都大,耳豎得比誰都尖。皇上,已經開始不再信任他了。

而他的一些同事們早就發現了朝延中的一些微妙變化。他們開始猜測著皇上的心思,覺得應該幫皇上一把,除掉這個把朝中大權全抓在手裏的權臣。有的人開始掀方重誨的往事了,當年,方重誨建議唐明宗征伐吳國。因為吳國國內有了自己的內應,從吳國來了一個間諜,向方重誨說:吳國大臣徐知誥欲獻吳國,隻求以後能做個藩侯。要方重誨給一個承諾。方重誨大喜,拿了一個玉帶要吳國間諜送與徐知誥做為信物。

那知道這個間諜是個騙子,騙了價值百萬的玉帶就不知所蹤。這件事情沒了下文。方重誨就沒敢把這件事情告訴唐明宗。

可是,瞞得了李嗣源,卻不能瞞過所有的人,他的這一件事情還是被有些人知道了。於是,就有知情人舊事重提,並發揮想像創造力,給方重誨網羅罪名。他們向唐明宗李嗣源報告:方重誨私募士卒,鍛造兵器,還與吳國間諜私下來往。

這可是大罪,偏明宗還相信了。還好,方重誨還沒有到牆倒眾人推的地步。在朝中還有些人氣,眾大臣都上前為方重誨說情。

明宗這才釋疑。反把告狀的給誅了族。當然,要告倒一個權臣,少不得要前仆後繼。輕易就板掉的,就不是權臣了。

方重誨害怕了,不想再幹了,要告老還鄉。明宗說:事情已經搞清楚了,你不要放在心上。

方重誨還要請辭。

明宗怒道:難道你走了,我就沒有人可用了嗎。遂下書中書省,令馮道等選人代方重誨。馮道是個爛好人。說:大家還是照顧一下安公,真要他這樣罷了官,隻怕以後有禍也。

趙鳳同意:大臣不可輕動。

方重誨仍歸舊職。李嗣源卻重新提拔了一個人來分削方重誨之權。此人就是新任樞密使範廷光。

範廷光是了事的。唐明宗說誰人可督糧時,他不出聲,隻把眼光看著方重誨。

看得方重誨全身發麻,不得不上前道:此臣之責也。臣願親自己督糧入蜀。

好!

正是要你方重誨走一趟。

朝中第一重臣竟淪落到送糧草的地步。

唐明宗還是方重誨的唐明宗。

方重誨卻不是唐明宗的方重誨了。

時值初春,乍暖還寒。一把年紀的方重誨督著糧草上路了。

走向死亡。

方重誨也許聞到了空氣中那股死亡的味道。方重誨急了,已經亂了方寸。著急要完成這件大事,挽回自己的敗勢。

於是,日夜馳數百裏。

沿路藩鎮,聽見方重誨來了,都驚惶失措,生怕方重誨借著皇命,堂而皇之的來搶糧搶錢,連忙有地方運的趕緊運走,沒地運的都挖洞埋起來。

方重誨眼下,卻沒有發橫財的心思了,他隻求速運糧食至劍門關。這是他最後的機會,平定四川之亂,他可以憑著功勞可以重獲皇上信任,至少不會獲罪於身,如果四川之事收拾不了,那他就有可能成為替罪羔羊,被皇上給收拾了。

方重誨親自督促。披星戴月,日夜兼程。隻是天寒地凍,蜀道又艱難。一路上,凍死的,摔死的,不出力被打死的民兵和軍畜,不可勝數。

方重誨此時,方明白了當年孔謙的不容易。

好不容易走了個三分之二,到了鳳翔,鳳翔節度使朱弘昭還不錯,親往迎接。請至府內,擺上酒席為重誨接力洗塵,又召妻子奉事左右勸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