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親家(1 / 2)

毒死了李從厚,李從珂安心當皇帝了。

新官上任是三把火,而新帝登基是三把糖,分發眾人,天下同喜。

當日許了楊思權們的諾言當然要況現。這容易辦,楊思權升為邠州節度使,一起投降入城的尹暉做了齊州防禦使。康思立調任邢州節度使,安重霸調任西京留守。安重進升任河陽節度使,相裏金升任陝州節度使。

李從珂從鳳翔西邊殺入洛都,洛都以北的節度使大多未出兵,實力尚厚,這些人,當然更要加重撫慰,免得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公,生出事端來。

當年逃秦王之禍而出的範延光為天雄軍節度使,李從珂加恩他為齊國公,明宗附馬趙延壽加封魯國公,仍為宣武軍節度使。趙延壽老子趙德鈞在眼下各節度使中兵力最強,不可小視,特封北平王。

封了武將,再任文官。李從珂是個念舊的人,更是可以共富貴的,將自己從鳳翔領出來的一批人,來個雞犬升天,當然他不知道,升了那些人,會將他的朝延搞得雞犬不寧。

節度判官韓昭胤任為樞密使,專管機密。孔目官劉延朗為副樞密使。掌書記李專美任為樞密院直學士。牙將宋審虔升為皇城使。客將房暠任為宣徽北院使。可要稍記一下這些人的名字,下麵唐朝天下,就看這些人了。

當日,李從珂起檄文,傳達諸鎮,別人都不理,隻有隴州防禦使相裏金派了判官薛文遇過來響應。相裏金升了節度使,薛文遇也跟著在李從珂的眼裏變成了患難之交,曾經給他送來了雪中之炭。這下,任為樞密院直學士。這個官有前途,往前走兩步,就能成為皇上小蜜:樞密使了。

而先朝留下的文官,李從珂就沒什麼興趣去發紅包了。

馮道,雖然見機行了事,卻是李從珂不念他的恩情,沒過兩天,就將馮道調出京師,罷鎮同州。馮道不生氣,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馮道自持是個君子,可以忍別人的不知,也可以忍一時的低落,他像灰太狼一樣,對著洛陽皇宮說:我還會回來的!

而李從珂從下麵選了一人叫劉昫補馮道的缺。

劉昫,馮道親家也,

另一個幸運沒被撤職的宰相李愚就沒事取笑起劉昫:想不到你竟然占你親家的便宜啊。

劉昫大怒。自此為仇,兩個人沒事就要在朝中吵架,你同意的我就反對,你反對的我就讚成。

李從珂煩不勝煩,方明白當年義父做皇帝的苦來。

李從珂怪自己瞎了眼,這個劉昫聽說文章寫的不錯,卻是這般不堪提拔,每天隻知道與人吵架為樂!

還有這個李愚,表麵看上去老實巴交的人,嘴卻這麼不老實。可到真問起他國事來,他的嘴又突然老實了,支支吾吾半天吐不出一個字。

李從珂給自己兩位宰相取了花名:吵架鬼劉昫,粥飯僧李愚。

李從珂一生氣,兩個一起罷相。

卻是天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相,沒有人管事,皇上怎麼先天下之樂而樂呢?當然要再選人了。這又何難?從下麵選兩個上來就是。

百官爭先推薦,這是明擺著的送人情的機會。可是,百官們各有心思,沒有統一好思想,一下有三個人通過初選,被百官們推薦到李從珂麵前:姚顗、盧文紀、崔居儉。看來,千年之前的百官們早就得*之精髓,選國家總理知道差額選舉。

李從珂犯難了,我隻需要兩名,一下來了三個,這下叫我如何取舍?

但這種事情是難不倒我們李從珂的。李從珂想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來。

是夜,李從珂將三人姓名書於紙上,折好投入琉璃瓶中。然後焚起香,對月祈禱:月亮女神,請賜我良相吧。

求罷,以箸取之。

頭名幸運兒出爐了:盧文紀。

再取,又一名幸運宰相誕生:姚顗。

李從珂起立,行了,餘下都不中用,天已賜我良相也。

好個會擇相的皇帝。宰相之職,輔君治國,關乎社稷。李從珂卻以抓鬮任之。

李從珂論武略打天下,猶勝明宗,但論治國安天下,卻跟他義父相差了十萬八千裏啊。

但是,也不要急著嘲笑李從珂,有時候,抓鬮產生的官員,比重重考核,精挑細選出來的強也不一定。

那這兩個抓鬮抓出來的天賜良相到底怎麼樣呢?

姚顗,敦厚!好人,老實人,忠厚。可是敦厚,實罵人詞也。腦袋有點不清楚,整天往外冒傻氣的我們都就可以稱之敦厚。所以,誰要是說我敦厚,我一定回敬:你才敦厚,你全家都敦厚。

姚顗敦厚到什麼程度?他經常被自己的仆妾們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