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出賣者(1 / 2)

石敬瑭明白李從珂總有一天要辦自己,李從珂也知道石敬瑭必有造反的一天。兩人各自心照不宣,暗作準備,都想以靜伺動,後發製人。

卻是李從珂酒後失言,先露了話頭。

這一日,李從珂生日,宮中叫作千春節。(真是個好名字。李從珂做皇帝恰是千日上下。)

石敬瑭的老婆永寧公主大老遠的從太原來為皇上慶生。石敬塘沒來,他是不敢也不想來,隻好讓老婆做為慶生代表,出席盛會了。生日宴上,李從珂看著眼前這一副熱鬧喜氣場麵,也有些自得。自己為帝已近三年,雖然風不調雨不順,還好四處軍鎮都算老實,沒有什麼人出來造反,也算過了些清靜日子。

李從珂憶苦思甜,不勝唏噓。又是自己的生日,忍不住多喝了兩杯。已然醉了。

恰好,永寧公主上前敬酒。李從珂望著這個遠到而來祝壽的義妹,想起她那永不安寧的的老公。李從珂有些不爽。心裏暗想:你的老公逃出了京城,連我的生日都不來,你今天來了,不如就留在京中為人質吧。便道:公主遠至,且多住數日,陪伴太後,以寬慰母心。

永寧心裏有數,自己留在京城,怕不是寬慰母心,而是寬慰帝心。可是,帝心得慰了,自己老公的心就要發愁。永寧不願多留,當下回絕道:敬塘患病,不敢久留。明天就要回去。

李從珂衝口而出:今天剛到,明日就歸。你們兩公婆難不成要謀反?

永寧大懼,不敢再言。果留了三日,方敢回家。長寧回到太原,馬上將原話轉告石敬塘。話已挑破,況且張敬達兵至已側,日夜監視,石敬塘早已坐立不安。再不反,就隻有坐以待斃了。

石敬塘定下心來,決定造反。造反之前,他要先刺激一下李從珂。翻臉,總是需要一個理由。

石敬塘為了進一步,先退了一大步。石敬塘上表,自言病重不能理軍事,願解兵權。遷往他鎮。

李從珂正想收拾石敬塘,你自己送上門求退了,可不要怪我為難你。便要下令同意石敬塘退體,移鎮鄆州。

上朝就打瞌睡的房暠這會清醒了,馬上進言道:萬萬不可,一動,石敬塘必反。

端明殿學士李崧等皆言不可輕舉妄動。李從珂何嚐不知道。隻是這根眼中刺遲早是要拔的。

還好有個知道聖上心思的薛文遇。此人上前說道:臣聞在道路邊修房子,三年不成。為什麼三年不成,因為人多嘴雜,今天有人讓你這麼修,明天有人讓你那麼修。皇上,你的地盤你作主,你想怎麼修理石敬塘就怎麼修理。況且據我判斷,遷,石敬塘反,不遷,石敬塘亦反,不如早做準備,先下手為強。

此話說到李從珂的心裏去了,李從珂實在是忍受不了石敬塘這個定時炸彈。晚爆不如早爆。李從珂大喜道:有人說明年國家應有一名賢臣佐助於我,平定天下。原來正是愛卿你啊.

當下,令學士院起文,準石敬塘所奏.

石敬塘接到命令,他一點也不詫異,此時內心是複雜的,這一天終於是來了,兩位一生之敵終於到了最後麵對麵的決鬥的時候。這一次,怕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石敬塘知道行大事,要拉人心,造氣氛。他將聖旨傳於下屬視看:你們看,明宗許我太原養老。李從珂卻要我遷移他鎮,必是要害我了。

好個倒打一耙的石敬塘!可石敬塘的手下大多摸不著其真意,不敢多說,那日有人揣摸主意,叫了兩聲萬歲,就被砍了頭去,他們變得小心了。

節度判官趙瑩進言道:主公不可妄起兵事,可暫往鄆州,靜觀其變。

事情這個地步,還有什麼變,非要刀架到脖子再應變嗎?

敬塘不言,此人雖然不識事態,卻還懂些仁義,沒有慫主造反,自圖富貴的想法.

陣下一人按捺不住。行到麵前,奏道:主公不可遲疑,若真遷到鄆州,必是為板上魚肉,任人宰割。不如趁眼下兵權在握。做番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