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偶遇(3 / 3)

一連串的問題湧現在唐寧的腦海中,確實,她震驚了。擁有著繪畫功底的她在仔細的對比了兩幅畫後,得出一個讓她不敢想像的事實,為了證明這個事實,為了證明她現在不是因為寒冷而糊塗了,唐寧朝著自己的手指狠狠的咬了一口。感覺到痛徹心底的疼痛後,她再次仔細比對兩幅畫,然後陷入震驚中。

“這,這……這是你剛才臨摹的?”好不容易從震驚中醒來,唐寧指著麵前的畫,象看怪獸一樣看著秦炎宗。這可是石濤的立軸山水畫,對中國繪畫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石濤,也知道這位明清時代的大畫師所代表的地位。

石濤,原名朱若極,後更名元濟,原濟,又名超濟。明代皇族,十歲左右既遭國破之仇,削發為僧,改名石濤。因逃避兵禍四海為家,飽覽大川河山,領悟到大自然一切生動之態,至康熙年間,畫名已傳至四海。康熙南巡時,他曾兩次在揚州接駕,並奉獻《海晏河清圖》。

石濤的作品講求氣勢,筆情恣肆,淋漓灑脫,不拘小處瑕疵,具有一種豪放鬱勃的氣勢,以奔放之勢見勝。傳世作品很多,民間也有不少收藏,但大多不是精品,真正的精品都收藏在故宮博物院以及上海博物館。他的畫對後世影響很大,贗品非常多,不過因為其畫風獨特,後來者很難模仿,大多技藝低劣,屬“皮匠刀”的筆法,很容易分辨真假。唯一對石濤模仿成功的隻有近代著名畫家張大千,幾可以假亂真。

唐寧以前雖然也很仔細的研究過石濤和其作品,隻是讓她一下子鑒別出那副原畫是否石濤真跡還有點難度,不過以原畫的畫風加上她原本的經驗來判斷,這幅原畫就算不是真跡,也是一副水平極高的贗品。秦炎宗的臨摹拋開紙張以及色彩等差別,幾乎與原畫一模一樣。落筆的順序,輕重,點、攢、擢、剔,堪稱完美。兩幅畫重合一下,連每一筆的位置都基本上沒什麼區別,這份功力又有幾個人有?

“臨摹而已,有原畫做參照,不算什麼。”秦炎宗輕描淡寫的回答了唐寧的驚訝。

“主人,主人,那家夥又來電話了……”就在唐寧準備再次開口說話的時候,桌上的手機又開始響了起來。

秦炎宗看都沒看,直接伸手將手機掛斷,略帶歉意的對唐寧說道:“實在是不好意思,那家夥又來催了。”

“哦,沒事,沒事,你忙,你忙。”唐寧連連擺手,很知趣的將身體從桌前挪開。

秦炎宗將毛筆和水墨等工具收進一個箱子內,然後小心翼翼地將那副原畫收好,又從地上將那塊塑料布拿了起來,蓋在桌子上。

做完這一切,秦炎宗又拿起自己那副未完成的畫,順手就準備撕掉。

“你幹什麼?”看到秦炎宗這個動作,唐寧急了,連忙伸手製止。

“幹什麼?這幅畫的感覺已經被小強那家夥給打斷了,繼續的話就不是一副完美的作品了。爺爺那裏過不了關。而且,我自己也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

從秦炎宗的解釋中,能聽出他是一個對自己作品要求非常嚴格的人,也許隻有這種將臨摹都嚴格到近乎變態的人才能做出那一係列讓唐寧驚訝萬分的事情出來吧。

想通這一點,唐寧逐漸接受了秦炎宗開始帶給自己的驚訝。她笑道:“既然你都要撕掉了,那還不如送給我吧。”

“沒畫完你也要?”秦炎宗疑惑的望著對方。

“沒事,要是我們以後有機會再見,你幫我完成它就行。現在你就讓我拿回去,讓這幅畫做為我事業上要求自己的標準。以後隻要我想偷懶蒙混過關的時候,你的這幅未完成的畫就能刺激刺激我。”唐寧的語氣很輕鬆,甚至有點俏皮,不過在這些話的背後包含著什麼樣的想法,也許隻有她自己知道了。

“成,你喜歡就拿去吧。不過不要說是我畫的喲,我可不會承認。”唐寧的話引起了秦炎宗的一些感觸,很爽快的將手中的畫遞了過去。

“好啦!咱們就有緣再見啦!”送了畫後,秦炎宗瀟灑的揮了揮手,從旁邊的大樹邊扶起一輛自行車,慢悠悠的騎行著。

“拜拜!山路騎車當心點。”唐寧也笑著揮了揮手,叮囑了一句。她的手上,捧著那副未完成的畫。她的心裏,還有無數的問題來不急問。

“希望還有機會能遇到他。”給了自己一個近乎渺茫的希望後,唐寧離開了,走的時候她做了一個決定,明天早上還要來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