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物理規律與社會規律的聯通性(1 / 1)

何為物理?即是對蒼茫宇宙之中存在的任何客體的結構、性質以及它們的相互作用、運動規律的研究,那麼人類也是這個浩瀚宇宙演化過程中的一種客觀客體,當然,也是處在物理學所要研究的對象範圍內,而社會學的研究主體是人類,人類有別與其它物質形態的性質,如:具有能動性、主動性與反作用性等等,不是機械地、被動地反應其它物體的作用, 因而將人類作為一個研究的整體提升到一個重要的高度、檔次,即人類社會規律。

研究社會規律,也就是研究它的形成過程、演化變遷過程、以及運動發展的規律等等,包括研究社會的結構及性質,從人類社會的結構及性質當中窺探出一般的物質結構、性質,也就是人類社會的結構性質當中推廣至一般的物質結構、形態,即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見微知著,又或是窺一豹而看全斑,這是我們能夠希望預見並做到的一件事情,在這其中極大地發揮我們人類的天才的能動性,盡可能地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至於勞民傷財。

當然,所有相互關聯的事件都具備有因果性、順序性以及相互作用性,這是我們可以預見的,當我們極力地研究由整體人類構成的社會群體,從而得出一般的、適用於其它物質形態的性質,理所當然,由於兩體或多體問題的相互作用性的關係,那麼由此推出的物質性質反過來也可以重新認識人類社會群體的結構形態,或者,也可以從具有一般物質結構、性質的結論應用到人類群體的運動規律當中來,幫助我們認識和指導社會規律;

因為,物理研究的是整個時空內的全部物質形態展現出來的規律性,而人類社會是物質形態中的一類構成,理所當然是包含於客觀物質世界的中的一種,如若將時空中的物質形態當作是一個諾大的集合,那麼人類社會整體結構形態這是這個集合之中的一個小集合,甚至可以被看成一個元素;

為此,人類社會結構整體形態的生存與發展要受到全空間下的物質形態運動發展的極強製約,簡而言之,具體的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將會受到更一般的物質形態演化發展規律的限製,這是容易接受的事實之一 ;

一般的物質形態是紛繁複雜、形態萬千的,其運動演化、發展變化亦是錯綜複雜、盤根錯節的,處於每一個時段每一空間段的物質形態所處的環境差異過多,因而,所處環境不同,它們的運動狀態不一,即影響物質形態的運行因素多種多樣,任何一種環境引起的微小差異皆可能對物質形態的運動狀態產生極大的影響,而這種變化多端的運動狀況會令人心生敬畏,繼而心緒不寧;

我們極度不喜歡這種令人琢磨不透的變化,為此,人們總是想方設法地從這千變萬化的物質運動狀態之中提煉出可捉摸的一般性規律,以此來消除這種心中惶恐不安之狀,但一方麵,這種變化多端的物質形態的運動狀態會給予人過多的意想不到的驚喜,因為,一成不變的東西亦會令人心生厭倦;

客觀世界的矛盾便是在這種無窮無盡的運動變化與固守本源的事物在不斷地激蕩中產生的,一方麵是被要求變化莫測,一方麵被要求亙古不變,這種矛盾的產生恰恰是客觀世界本應有的規律,一方麵,變化多端的物質運動狀態滿足了人們變化無窮的心理,也是各個紛繁的物質形態也包括了生命形態得以產生、演化的過程與結果,是社會整體得以建立的基礎,而,恒定不變的物質本質滿足了人類可認識可控製的物質形態的運動形態;

對於此千變萬化的物質外表之下,我們必可尋根溯源,尋找到製約著這種相對變化之下絕對不變的物質基礎,無論是以哪一種基礎結構作為研究對象,是以全空間中的物質形態還是以社會整體作為基礎結構作為研究對象,皆應找出它們相應的可變化的相對性的東西,以及找出它們相應的不變的絕對性的東西;

對於兩種不同結構截然不同的物質形態而言,它們所展現出來的性質也是迥然各異的,但是,萬事萬物皆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性,更何況兩者之間存在著包含於被包含的關係,因而,它們之間必然存在著某種聯係性,聯係性意味著相通性,即通過這種聯係性可以一個基本結構通往另一個基本結構,我們本書的任務便是尋求這種可通往兩種基本結構的聯通道路性質;

簡而言之,我們需要尋找兩種基本結構皆適用的共同運動規律或性質,根據這種連通性,可由基本結構的一端之基本性質可窺探到另一個基本結構與之相適的性質,這是我們希望做到的事情,也是本書的主要思想與任務,而今,我們就嚐試建立起這種關係式,希望通過建立起的某種聯係性來深化兩種基本結構性質的認識,進而,能夠加深對人類社會結構及其製度的完善,促進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使之與外界環境協調發展的狀態,這是我們的根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