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 黨的建設篇(2 / 3)

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著力增強黨的團結統一。黨內民主是增強黨的創新活力、鞏固黨的團結統一的重要保證。要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

8.如何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著力增強黨的團結統一?

加強黨內民主建設,是一項關係黨的前途命運的重大政治任務。我們要:(1)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推進黨務公開,營造黨內民主討論環境。(2)完善黨的代表大會製度,實行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製。(3)完善黨的地方各級全委會、常委會工作機製,發揮全委會對重大問題的決策作用。(4)嚴格實行民主集中製。(5)推行地方黨委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幹部票決製。建立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地方各級黨委常委會向委員會全體會議定期報告工作並接受監督的製度。(6)改革黨內選舉製度。(7)探索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多種實現形式。(8)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切實保證政令暢通。

延伸閱讀

黨內民主的一次成功實踐

——黨的十七大代表誕生記

搞好黨內選舉,是實踐黨內民主的重要途徑和重要載體。黨中央高度重視十七大代表選舉工作。黨中央強調,在十七大代表選舉工作中要認真貫徹執行民主集中製,充分發揚黨內民主,把發揚民主、走群眾路線貫穿於選舉工作的全過程。同時,在推薦提名、確定代表候選人初步人選和預備人選及代表的選舉等方麵,中央提出了一係列新的要求。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印發《關於黨的十七大代表選舉工作的通知》,就選舉單位的劃分、代表應具備的條件和代表的構成、代表的產生程序、代表名額的分配等做出明確規定。隨後,經中央批準,中央組織部召開專門會議,部署安排黨的十七大代表選舉的有關工作。

十七大當選代表是如何產生的?

推薦提名、組織考察、確定代表候選人初步人選名單並公示、確定代表候選人預備人選、代表選舉……在十七大代表選舉產生的整個過程中,發揚民主、走群眾路線始終體現在各個方麵、各個環節。

在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共同努力下,中央提出的擴大黨內民主的各項新措施和要求,在十七大代表選舉中得到了如下幾方麵的切實貫徹落實:

一是各選舉單位召開黨代表大會或黨代表會議選舉十七大代表時,差額比例一般都超過了15%,比十六大時增加了5個百分點,擴大了選舉人的選擇範圍。

二是縣(市)、市(地)兩級黨委上報的代表候選人推薦人選,均由過去的常委會討論決定改為由常委會提名、全委會討論決定,擴大了代表候選人初步人選推薦環節的民主,有利於更好地反映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意願。

三是各選舉單位均對代表候選人初步人選在本選舉單位範圍內以適當方式公示,更廣泛地聽取黨員群眾的意見和接受監督。

四是省區市在召開全委會確定代表候選人預備人選之前,普遍向省級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作了通報並聽取意見。黨外同誌反映,這種做法在以前是沒有過的,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胸懷和誠意,展示了中國共產黨自信成熟的形象。

十七大代表的選舉工作,是具體、生動的一次黨內民主教育活動。

全麵鞏固和發展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著力加強基層黨的建設。

9.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新要求是什麼?

(1)全麵推進農村、企業、城市社區和機關、學校、新社會組織等領域的基層黨組織建設。(2)不斷優化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創新活動方式。(3)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製。高度重視黨內關懷,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4)落實黨建工作責任製。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

10.在抓好黨員隊伍建設、堅持不懈地提高黨員素質上,有哪三個方麵的任務?

認真學習和遵守黨章,增強黨員意識,建立黨員黨性定期分析製度,拓寬黨員服務群眾渠道,構建黨員聯係和服務群眾工作體係,健全讓黨員經常受教育、永葆先進性長效機製,使黨員真正成為牢記宗旨、心係群眾的先進分子。

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加強進城務工人員中黨的工作,建立健全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製。

提高發展黨員質量,優化黨員隊伍結構,及時處置不合格黨員。

十七大當選代表的構成呈現六大特點

1.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的比例提高。當選代表中,各級黨員領導幹部1587名,占71.6%;來自生產和工作第一線的黨員630名,占28.4%。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的代表中,第一線代表比例分別為22%、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