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這樣的話語依舊是隻能放在心裏,或者說是聽見了就是當做未聽見一樣,如果僅僅隻是為這個就覺得自己怎樣的話,雖然會在較短時日內覺得自己如何如何,長此以往出事的一定是自己。誰叫八旗人家尤其是上三旗的女子從出生開始就注定要到這深宮裏來走一遭,這是老祖宗定下的規矩:未經選秀,不得私自婚配。
“奴才烏拉那拉嫻雅參見皇後娘娘,娘娘千歲千千歲。奴才代全家恭賀娘娘千秋萬福。”滿洲舊家的規矩或許會比皇宮裏更大一些,嫻雅穿著高高的宮鞋是不能一跪到底的。隻有先蹲下來然後才是伏地請安。
坐在寶座上的皇後看著她嫻熟的行完這個禮節,本來想叫她起身。隻是就在她叩頭的一瞬間改變了自己的念頭,照理說自己家的女兒隻是去做一個側福晉的話還是太過委屈了些。這時候不免想到五阿哥和親王弘晝也是到了分府娶親的年紀了,不如讓嫻雅去做風風光光的親王福晉也是好的。可是嫻雅生得這麼好,為何不讓她去和富察家的爭一爭。就算是那拉家比不上富察家的門第高鴻,也是上三旗人家。一樣是從龍入關,淵源深厚的世家子弟。
就算是富察家有馬齊有李榮保,那拉家還有自己這個皇後呢?莫非皇後比不上兩個大臣的麵子大,還是皇後的身份比不上兩個大臣?念頭轉得飛快的皇後哪裏會想到嫻雅跪在地上的苦楚,一個人默默出神良久才記起還有個小丫頭跪在自己麵前。
“嫻雅,都這麼大了。快起來讓我瞧瞧,怎麼就生得這麼好了。”一麵笑著,一麵目示身邊的宮女扶著嫻雅起來。
嫻雅趁著起身的時候,輕輕按了按自己酸麻的膝蓋讓自己起身以後對皇後的一福不至於那麼失禮。往前走了兩步到皇後身邊,好讓皇後能夠看清楚自己。
皇後拉著嫻雅的手細細打量著,真的是還小。雖說是上三旗的秀女不用像下五旗那樣一年一選進宮做宮女雜役什麼,年紀必定是十歲到十五歲的女孩子。隻是這孩子還是太小了:“嫻雅,多大了?”
“回娘娘的話,奴才是康熙五十七年生的。”嫻雅微微一笑,二月初十還是自己的生日呢。那日母親還在說笑,隻怕等嫻雅再大些就要指婚了。
“康熙五十七年?哦,比他小七歲。”皇後隨口說了一句,七歲雖說隔得不近卻也不算太遠。隻是在和富察家的比起來的話,那一個隻是小了一歲。就是看這個也是不太適合,隻是這些都不足為慮。先朝康熙爺和孝誠仁皇後不也是和和睦睦的,孝誠仁皇後還比康熙爺大了一歲多。
嫻雅自然是不知道這個人說的是誰,隻是在宮裏一旦皇帝皇後問話自己又是答不上來的時候,不如默然無語來得恰當。既不會失禮也不會讓人覺得你太過無趣,皇後麵前尤其是要注意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
“你額娘好?”皇後想起早年那個有些潑辣的女子來,如果這麼些年都是不曾改變的話倒真是一樁奇事了。
“額娘問娘娘好。”嫻雅很乖巧地說道:“額娘總說娘娘早年就待額娘和阿瑪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