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滔滔不絕(1 / 2)

“高校擴招是中國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的必然之路,雖然有不乏擴大的內需的需求,但在我看來提高如今整個青少年層的素質,才是最重要的。

中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5%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80%左右的水平;高中畢業生千軍萬馬擠上高考獨木橋;競爭激烈帶來沉重的學業負擔,人們從批評片麵追求升學率到抨擊應試教育。

為了滿足人們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同時也為擴大教育消費,緩解就業壓力,立足於現代化建設的全局,科技和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作出了加快高等教育發展、擴大高校招生規模的重大決策是很有必要的。”在經濟學領域頗有權威的孔鑫與吳玉江的觀點頗為相似,不過作為一名知名導師,他一向不主張中國教育如歐美一般市場化,。

“你們兩個的論點總是不乏犀利,在我看來,不管是教育產業化市場化,還是精英教育,隻要對廣大學子有利就是了,擴招可以一定程度擴大內需,而且解決了學生迫切的求學問題,何樂而不為?”畢雲濤含笑著,道,

“你們隻看到高校擴招帶來的好處,高校擴招帶來的不利就能忽視,帶來了高校辦學資源的全麵緊張,教學管理壓力巨大,由此引發的另一些問題也接踵而來:擴大規模的輔助性政策和措施跟不上,學校教學和生活條件的約束成為高校穩定問題的新因素;一些學校由於擴招造成學校升格或教學條件下降而導致教學質量的滑坡;造成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困境等”孔鑫眉頭輕微的皺了皺,教育擴招是必然的,但絕不提倡盲目擴張。對計委與教育部的一些小道消息傳來,今天的將再次擴大招生規模,他抱著嗤之以鼻的態度。

王皓認真的傾聽者,陷入沉思。九九年教育的擴招對二十一世紀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國民總體素質的提高是必然,但帶來的一係列問題同樣很尖銳,就業難,創業難,生活難,大部分大學生徹底淪為社會蟻族。

“小皓,你怎麼看高校擴招?”孔鑫對於王皓這個彬彬有禮大男孩頗有好感,有心為難一下,考考他,微笑的問道。

吳玉江同樣饒有興致的望著王皓,這些學生是擴招主體,資源研究中心調查了幾百名中學生,大多數人都持有絕對支持的態度。

學生是受益者,焉能不鼎力支持?

“你們幾位把該說的都說了,小子還有什麼可說的。”王皓苦著臉,苦笑的望著幾人。

“能拋出南聯盟‘炸彈危機’這樣犀利而狂妄的觀點的人,我可不認為對這些沒有一點獨特的看法,”王東宇笑吟吟的望著王皓。南聯盟危機雖然過去,但硝煙依舊彌漫,由省報在四月份刊登的一個中學生的‘一家之言’重新回到人們的眼界,在感歎此中學生觀點的犀利性,預言性時,人們更懷著無窮的好奇,到底是誰能有如此的政治敏覺性?

“省報上說的人是你?”孔鑫眼裏透著不可思議,能如庖丁解牛般預言出‘北約慘案’的在他看來一定是出生在政治世家的天才,沒想到卻是名不見經傳的清河市的一名初中生,怎能不大吃一驚?

畢雲濤望著王皓的眼神也有著明顯的變化,如果說起先是單純的帶有欣賞的話,如今變成震驚中夾雜著一絲複雜的情感。

“朝朝暮暮,得來全不費工夫,”吳玉江苦笑著。省報作為西部第一大報,影響力不言而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自不可能漠視,在南聯盟大使館被炸沒多久,這個中學生的言論被拋了出來,研究中心主任餘衛東很是好奇,在他到清河前,特意叮囑他看能不能找到這位能預言未來的中學生,在南華市呆了三天一無所獲,找到南華報的責編吳平,沒想到卻被以隱私為由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