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希望別人能夠接受真實的自我,“接受”就像是風雨。我們渴望在交際中能讓我們感到輕鬆愉快。一般情況下,當我們在與人打交道時,我們都不敢把真實的自我展現出來,總是要盡最大努力去隱藏自己的缺點。但事實上,如果我們在相處時表現的是沒有任何掩蓋的自我。別人很容易與我們相處,我們就更容易被人接受。
那些喜歡挑三揀四、故意找麻煩的人,總喜歡把注意力放在別人做得不好的方麵。對別人的做法提出自己的糾正意見,但是這樣的人身邊不會有許多的朋友。沒有人願意成為這樣的人的親密朋友。
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某一特定的標準下,也希望別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標準來行動。你應該給別人一種自由,如果你發現他很有個性,不要強迫他遵循你的標準,你可以讓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行動,做他喜歡的一切。如別人在你的身邊,你就要他們感到輕鬆愉快。
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那些承認別人,喜歡別人的原本樣子的人能使別人的行動變得更完美,擁有最大的感召力。你看看那些結婚的男人,他們許多都是從一個粗魯蠻橫、惹是生非的人變成一個有責任感、循規蹈矩的丈夫。他們發生這樣變化的原因就是“我的妻子非常的相信我,”或者,“我的妻子包容我,對我是不挑剔不指責,自始至終都完全的相信我。因為這些,我實在是沒有辦法不去做一個對得起妻子的人。”
就像許多的心理學家說的一樣:“沒有人有能力去改變一個人,但是你如果喜歡別人的本來麵目,你去承認他並且喜歡他,你就給了他一種完善自我的力量。”
許多善良的人也對別人沒有影響力,這些人本來有力量去影響別人的。隻是他們不喜歡別人的本來麵目,不願意以別人的本來麵目去承認他,而總是感覺別人為了贏得他人的喜歡,別人一定要去順從他人的某些方麵。
你是否想過,當一個精神病人在接受治療時,會發生什麼事情,我不想重複電視電影中的描述,而要通過實際去說明他們的真正生活。如果一個人有許多的煩惱和悲傷,他就會對現在的自己不滿,同時也不能和他人友好的相處。其實這樣的病,隻需要你一個星期去一趟醫院與醫生交談,你就能得到完全的康複。
一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專家在分析人際關係的問題時說:“如果人與人之間完全實現了相互喜歡,那我們馬上就要失業了。”實際上,如果你幫病人去找一個他們能夠完全接受的人,你就掌握了精神分析家的真正治療方案。隻要患者把心中積蓄很久的鬱悶和恐懼毫不掩飾地發泄出來,吐露那些難以啟齒的事情時,你洗耳恭聽,絲毫沒有一點不情願,對他的傾訴表現得非常有耐心。這時,你的患者就找到了一個他能接受的人。這個人不指責他的行為,不批評他的錯誤,對他的一切都表示接受。患者就能接受自己了,他對未來的生活就會滿懷希望和信心。
1)學會接受身邊的人。
婚姻研究專家認為:“如果年輕的夫婦能夠將在婚前那些山盟海誓、海枯石爛的誓言銘記在心中,不管它是否正確……我都要與他或她誓守到老。”這樣你就必須去接受他的真實麵目。然而許多的人都不能夠避免這樣那樣的不幸。
“感情的接受並不是侵蝕你的理想,”專家接著說,“他讓你感受別人的方法,而不是要你去想象別人的方式。”“接受”是對別人的一種肯定。你能夠接受別人,這是一個很基本的規則。我們必須去學會接受身邊的人,不管他是好還是壞,是優秀還是愚蠢,他做了什麼還是什麼也不做。
沒有人不希望被別人接受,被人接受的那種感覺是多麼的美好。當然幾乎沒有人能夠被所有的人接受。如果你希望你讓所有的人來接受你,你的做法是多麼的無知。如果我們能夠被我們信任的人接受,我們也就成功了。那些“無路可逃者”受到的折磨是常人都無法忍受的。即使你已經要與整個世界作對,你也需要被人接受。
2)“接受”是一柄“雙刃劍”。
人們要求別人接受是人類社會的一個悲劇,這種渴望感能推動社會前進,也能阻礙社會進步。例如,許多的少年幫在全國真是如雨後春筍般,不可爭辯的是有同樣的一個事實造成的:這些少年在許多地方得不到承認,他們希望一幫人能夠相互接受,他們確實也找到了一個人應該有的接受感。
還有一個悲劇:那些從監獄裏剛出來的人,他們對在監獄裏的教育還能夠接受,對未來的生活還是充滿了期待。但是時間一久,他們就會發現他們沒有被人們接受。他們意識到唯一接受他們的人就是那些曾經犯過錯誤或去過監獄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