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教育資料——教育之最(一)(1 / 3)

最早實行私人辦學的教育家我

國最早的教育被奴隸主貴族所壟斷。是最早實行私人辦學的教育家,使更多的人受到了教育。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開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這樣就破除了等級、地位等界限,擴大了教育範圍。

孔子從事教育數十年,先後教出了3000名有知識、有才幹的學生,其中才學特別優異的有72人,形成了一個有影響的儒家學派。

孔子首創的私學,對古代教育有著深遠影響。從此私學(以後稱私塾)和官學並存,而且不斷得到發展,為傳播我國古代文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專著《學記》是記述我國古代教育的第一本專門著作。它是《禮記》中的一篇,全書共1200多字。據當代史學家郭沫若同誌考證,它是戰國末期孟軻的學生樂正克所作。《學記》總結了2000多年前我國古代的教育經驗,對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製度、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等作了闡述。

《學記》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篇教育專著。它比公元前一世紀羅馬教育家寫的《修辭術規範》早100多年,內容也更為全麵深刻。

第一個女子教育法令清末,在“維新”思潮的推動下,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廷批準公布了奏定女子小學堂章程。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女子教育法令。

《奏定女子小學堂章程》共四章二十六節,對學堂的宗旨、組織體製、課程設置、預期效果等項作了規定。特別強調“中國女德,曆代崇重,今教育女兒,首當注意於此……”還規定了女子修業年限,比同等男子多一年。當時規定隻興辦小學堂,而無辦中學堂之意。盡管如此,這個教育法令在當時還是有進步意義的。

第一部《教育大辭書》1922年,我國著名學者範壽康等92人編纂的《教育大辭書》,是我國第一部有關教育方麵的大型辭書。

這部辭書共收古今中外有關教育辭條3384款。它詳細介紹了唐、宋、元、明、清等曆代教育情況,以及日本、羅馬尼亞等外國教育和著名教育家。此外,還介紹了學製、學級編製以及複式教學法等。每條文字多則一萬字,少則亦在千字左右。

最早的學位製度1935年我國開始實行學位製度。當時有三級學位:學士、碩士、博士。

在中國任教時間最長的一位外國人北京大學西語係教授溫德先生,在華任教59年,是在我國任教時間最長的一位外國人。

溫德教授是在1923年應聘到中國講學的。當時在南京的南開大學講學,此後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任教。他#自己大半生的心血,獻給了中國的教育事業,為我國培養了許多英語語言人才和文學人才。

溫德教授是聞一多生前好支。1922年,聞一多到美國治病期間相識了溫德先生,由於誌趣相投,兩人很快便成為好友。1946年,聞一多在昆明被國民黨暗殺,溫德先生對此極為憤慨。他秘密地保存著聞一多的骨灰,直到解放後才交給他的親人。

現存最早的大學畢業文憑1975年7月,我國在江蘇省金壇縣周瑀墓中,發現了我國目前所知最早的大學畢業文憑——《補中太學生牒》,其時間為宋代祐五年八月(公元1245年)。古代“牒”就是今天說的“憑證”、“文憑”。

《補中太學生牒》為手卷形式,上下裝有楠木卷軸,好像一幅古代卷畫。出土時置於死者身邊。外用花綾裹首。現珍藏於江蘇鎮江博物館內。

第一批領到大學畢業證書的自學者1984年2月14日,我國第一批自學者133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領到了大學專科畢業證書。

自從北京市試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製度以後,他們通過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和政治鑒定,從而分別獲得了中文和英語基礎科學的專科畢業證書。他們當中有在職的工人、教師、黨政軍和企事業單位的幹部,還有城市待業青年。

第一批女大學生我國最先開放女禁的大學是北京大學,而最早進入北大和男同學同班上課的女學生是甘肅的鄧春蘭,江蘇的王蘭,以及韓玉貞、鄧青苓、田維蘭、孟自芳、吳瑞霞等。她們是在1920年2月考進北大哲學係的。這是我國第一批女學大學生。它在我國高等教育史上是破天荒的創舉,影響所及,各地紛紛仿效,開男女同校、教育平等之新風。

最早的學生守則戰國時期製定的《管子弟子職》迄今已有2000多年。《弟子職》對當時學校教育作了一係列規定,甚至對學生如何坐、立、穿衣、吃飯等都作了明確規定。

戰國時期,各國諸侯相爭養士。齊國的威王和宣王大興稷下之學,使稷下成為各派學者薈萃的中心,稷門外的學堂,弟子頗多,先生亦不止一人;而且學宮中有堂有室,有寢有庖,師生均食息於其中。如果沒有學生守則,則學堂秩序是難以維持的。因此,便製定了《弟子職》。

《弟子職》是我國、也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學生守則。

第一所幼兒園1903年,武昌成立的“蒙養院”是我國第一座幼兒園。這座幼兒園是依照日本模式創辦的。教師、保姆全部由日本人擔任。

光緒二十九年製定了癸卯學製,蒙養院被列人學製之內,這是我國幼兒社會教育第一次在國家製訂的學製中占有了地位。